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金哲秀站在破旧的院门前,疑惑与思念在胸口翻涌。
"爸!妈!"他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怀里是精心挑选的礼物。
父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消瘦憔悴,衣衫褴褛。
"儿啊,终于回来了!"母亲哽咽着抱住他。
金哲秀环顾四周,斑驳的墙壁,漏雨的屋顶,与他想象中的景象天差地别。
"咱家怎么这副模样了,我寄回的一百二十万为什么不用?"
父亲茫然地摇头:"什么一百二十万?我们只收到过你的几封信..."
听到这话,金哲秀顿时愣在原地...

01
清晨的寒风吹过鸭绿江,金哲秀缩了缩脖子。他二十六岁,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朝鲜的经济困难,家里的地也种不出什么好收成。父亲的腰弯得越来越厉害,母亲的咳嗽声越来越频繁。
"哲秀啊,到了中国要小心。"老金抓着儿子的手,声音颤抖。
"爸,你放心。我会赚钱回来的。"金哲秀拍拍背包,里面装着全家人的期望。
"记得常联系。"母亲擦着眼泪,把一个小布包塞给儿子,"这是我做的泡菜,路上吃。"
金哲秀点点头,跟着老乡朴成勋踏上了偷渡的小船。他们身上只有几百块钱,却带着改变命运的决心。
三天后,金哲秀站在浙江义乌的一家纺织厂门口。这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机器的轰鸣声。朴成勋认识这里的一个管事,介绍他们来做工。
"按件计酬,多劳多得。"管事的王师傅拍拍金哲秀的肩膀,"你们朝鲜人吃苦耐劳,老板喜欢。"
金哲秀点点头,什么话都没说。他不会中文,只能勉强听懂几个简单的词。第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他的手磨出了血泡。晚上和十几个工人挤在一间宿舍里,空气混浊,弥漫着汗臭味。
"习惯就好。"朴成勋递给他一块创可贴,"我第一个月就攒了两千块。"
金哲秀没说话,躺在硬板床上,望着斑驳的天花板。他想家,想妈妈的泡菜汤,想爸爸的笑容。可他不能回去,至少现在不能。
三个月后,金哲秀学会了简单的中文交流。他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省吃俭用。第一次拿到三千块工资时,他喜极而泣。这在朝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数字。
"你看,值得吧?"朴成勋笑着说,"再过几年,回家盖个大房子,娶个漂亮媳妇。"
金哲秀点点头,把大部分钱都寄回了家。他在信里写道:"爸妈,我在中国很好,请不要担心。这是我的第一笔工资,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金哲秀的中文越来越好,工资也逐渐提高。他开始做小组长,负责管理几个新来的工人。日子虽然辛苦,但有了盼头。
那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金哲秀加班结束,撑着伞往宿舍走。小巷深处传来一阵尖叫声。他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朝声音来源走去。
转过街角,他看到两个男人正抢夺一个年轻女子的包。女子倒在地上,头发散乱,衣服沾满泥水。
"住手!"金哲秀大喊一声,冲了上去。他在纺织厂搬了两年布匹,力气不小。一个扫堂腿,一个抱摔,两个抢劫犯被他撂倒在地。
"快跑!"其中一个抢劫犯爬起来,拽着同伙逃走了。
金哲秀转身看向那个女子,伸出手:"你没事吧?"
女子抬起头,露出一张精致的脸蛋,眼睛大而明亮,此刻满是惊恐和感激。
"谢谢你。"她接过金哲秀的手,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泥水,"我叫林芳华。"
"我叫金哲秀,朝鲜人。"他有些局促地说。
林芳华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矮小但结实的男子,笑了:"让我请你吃顿饭吧,算是谢谢你救了我。"

金哲秀摇摇头:"不用了,举手之劳。"
"那至少留个联系方式?"林芳华拿出手机,"万一我想再谢谢你呢?"
就这样,他们加了微信。金哲秀没想到,这个简单的举动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两天后,林芳华约他吃饭。她选了一家不太高档的餐厅,可在金哲秀眼里,这已经很奢侈了。
"你在哪里工作?"林芳华问道。
"吉兴纺织厂,做小组长。"金哲秀老实回答。
"我家做外贸生意,主要是纺织品出口。"林芳华搅动着杯子里的冰块,"你有兴趣来我们公司吗?肯定比纺织厂条件好。"
金哲秀惊讶地抬起头:"为什么帮我?"
"第一,你救了我;第二,我们需要懂朝鲜语的员工,开拓朝鲜市场。"林芳华笑着说,"这是双赢,不是施舍。"
02
一周后,金哲秀来到林氏外贸公司报到。公司不大,但环境整洁,员工十几人。林芳华的父亲林国强是个五十多岁的精明商人,对这个朝鲜小伙子显得不冷不热。
"先从仓库管理做起。"林国强说,"芳华说你可靠,我姑且信她一次。"
金哲秀每天七点到公司,晚上九点离开。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学习外贸知识,提高中文水平,熟悉仓库管理系统。三个月后,他被调到业务部,协助处理朝鲜客户的订单。
"你学得真快。"林芳华经常来业务部,名义上是检查工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金哲秀聊天。
"我必须学得快。"金哲秀认真地说,"我有责任,家人在等我。"
林芳华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心里泛起一丝涟漪。这个朝鲜青年虽然不高大,不帅气,但有一种执着的魅力,让人忍不住靠近。
春去秋来,金哲秀在林氏公司工作已经一年多。他从一个不懂外贸的纺织厂工人,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朝鲜市场在他的开拓下有了显著增长。林国强开始另眼相看,给他加了薪水,还配了一部商务手机。
金哲秀每个月按时给家里寄钱,从最初的三千到现在的八千。他在视频通话中告诉父母:"我在中国发展得不错,你们不用担心。"
这天下班后,林芳华约他去湖边散步。夕阳西下,湖面金光闪闪。她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看起来比平时更亲切自然。
"哲秀,你来中国两年多了,有没有想过以后的计划?"林芳华问道。
金哲秀看着平静的湖面:"赚够钱,回家盖房子,娶妻生子,照顾父母。"
"就这么简单?"
"对我来说,这已经很好了。"金哲秀笑了笑,"在朝鲜,我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个目标。"
林芳华低下头,声音变小:"那如果有人喜欢你,想和你在一起,你会考虑留在中国吗?"
金哲秀愣住了,他看向林芳华,发现她的脸颊微微泛红。
"你...你是说..."
"我喜欢你,金哲秀。"林芳华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我喜欢你的诚实,你的勤奋,你对家人的责任感。我知道我们之间有很多差距,但我愿意尝试。"

金哲秀感到一阵眩晕。林芳华是浙江本地人,家境优渥,长相漂亮,教育程度高。而他只是一个来自朝鲜的打工者,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甚至连合法的居留证件都没有。
"这不现实。"他最终说道,"你值得更好的人。"
"让我来决定什么是更好的。"林芳华坚定地说,"至少给我们一个机会。"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秘密交往。金哲秀担心被人发现,特别是林国强。林芳华则安慰他:"我爸虽然严厉,但最终会尊重我的选择。"
三个月后,林芳华决定向父母坦白。那天晚上,金哲秀被邀请到林家吃饭。林国强的脸色阴沉得可怕,林母则不停地叹气。饭桌上的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你有什么打算?"饭后,林国强直接问金哲秀。
"我想娶您的女儿,给她幸福。"金哲秀鼓起勇气说道。
"就凭你现在的条件?"林国强冷笑,"没有合法身份,没有房子,没有积蓄。你拿什么给她幸福?"
金哲秀低下头,无言以对。
"爸!"林芳华抗议道,"哲秀很努力,他会有成就的。"
林国强摆摆手:"我不是看不起他。我只是担心你的将来。跨国婚姻很复杂,你考虑清楚了吗?"
"我考虑清楚了。"林芳华抓住金哲秀的手,"我相信他。"
林国强沉默了许久,最后说道:"如果你们坚持,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林芳华问。
"入赘。"林国强看着金哲秀,"你必须入赘林家,改姓林。这样芳华的身份可以帮你解决居留问题,孩子也能跟我们林家的姓。"
金哲秀感到一阵耻辱。在朝鲜,入赘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家族身份,被视为没有尊严的选择。但他看着林芳华期待的眼神,又想到这可能是他唯一能合法留在中国的方式。
"我需要考虑一下。"他最终说道。
03
金哲秀一整晚没睡,他思索着如何向家里传达这个消息。
他不能直接打电话,因为家里没有电话。
他只能写一封详细的信,托边境贸易的商人带回家乡。
几周后,他收到了父母的回信。母亲在信中,听说儿子可能要入赘中国富家女家,她又惊又喜。
"傻孩子,这是好事啊!中国条件那么好,你能娶到富家女,是我们金家祖坟冒青烟了!"
"男人志在四方,姓什么不重要,能过上好日子才重要。再说了,你入赘了也不代表不认我们这个家了。"
金哲秀沉默了。父母的观点很实际,但他内心还是有些挣扎。
第二天,他找到林芳华,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我理解你的感受。"林芳华握住他的手,"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打拼自己的事业,不依靠我父亲。你依然是你,只是多了一个身份保障。"
"你父亲会接受我吗?"金哲秀问道。
"他心软得很,嘴上说得凶,其实看到我坚持,他就会让步。"林芳华笑着说,"他最在乎的是我的幸福。"
最终,金哲秀同意了入赘的条件。

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几个亲近的朋友和家人。林国强为他们准备了一套小公寓作为新婚礼物,还给了一笔创业资金。
"既然你要证明自己,那就拿这笔钱去闯一闯。"林国强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至少你尝试过。"
入赘后的生活并不像金哲秀想象的那么糟糕。林家人渐渐接受了他,特别是看到他对林芳华的真心和努力工作的态度。但亲戚们的闲言碎语还是不时传来,刺痛着他的自尊心。
"别在意那些话。"林芳华安慰他,"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金哲秀点点头,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站起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婚后第三个月,金哲秀和林芳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他们注册了一家小型外贸公司,专门做中朝贸易。金哲秀负责联系朝鲜客户,林芳华负责国内供应链和财务。
起步很艰难。朝鲜市场封闭,信息不透明,支付方式有限。第一批货发出去后,对方迟迟不付款,金哲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亲自去一趟。"他决定道。
"太危险了!"林芳华担心地说,"万一有什么意外..."
"不去不行。这是我们的第一笔生意,绝不能砸了招牌。"金哲秀坚持道。
他冒险回到朝鲜,找到了那个客户。对方并非故意拖欠,而是银行手续出了问题。金哲秀在朝鲜待了一周,不仅解决了付款问题,还开发了三个新客户。
回到中国后,他带着满满的订单和信心。林芳华看着丈夫兴奋的样子,心里充满了骄傲。
"我就知道你能行。"她吻了吻他的脸颊。
公司渐渐步入正轨。金哲秀的朝鲜人身份成了最大的优势,他懂两国的语言和文化,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一年后,他们的年营业额突破了五百万,纯利润近百万。
金哲秀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定期给家里寄钱,足够父母在朝鲜过上很好的生活。
他在信里详细说明了钱的用途:修缮房子,添置家具,看病买药,改善饮食。
"爸妈,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身体,不要太辛苦。"金哲秀在信中写道,"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回去看你们。"
父母在回信中总是说生活很好,让他不要担心。"我们用你的钱盖了新房子,村里人都羡慕得不得了。"父亲在信中骄傲地写道。
金哲秀听了,心里满是欣慰。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三年后,公司发展到了二十多人的规模,年营业额突破两千万。金哲秀和林芳华买了一套大房子,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林国强看到女婿的成就,对他的态度完全改变,时常邀请他一起打高尔夫,商讨生意经。
"我小看你了。"有一次,林国强喝了点酒,拍着金哲秀的肩膀说,"你比我想象的有出息多了。"
金哲秀笑而不语。他知道自己的成功一半靠努力,一半靠林芳华的支持。如果没有她,他可能还在纺织厂搬运布匹。
04
五年过去,公司进一步扩大,涉足食品、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金哲秀每个月给家里寄的钱也从一万增加到了三万。累计下来,十年间他一共寄回家一百二十万人民币。这是一笔在朝鲜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的巨款。
但由于工作繁忙和签证问题,金哲秀一直未能回家看望父母。
他只能通过信件与家人保持联系。每次父母都说一切安好,甚至说村里人都羡慕他们有个在中国发达的儿子。
"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啊?"母亲在每封信的结尾总是这样问。
"等忙完这阵子。"金哲秀在回信中总是这样回答。
但"这阵子"一拖就是十年。
金哲秀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家乡。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田里劳作,想起母亲做的朝鲜冷面的味道,想起院子里那棵开白花的梨树。
"你又失眠了?"林芳华轻轻抚摸他的后背。
"嗯,想家了。"金哲秀叹了口气。
"那就回去看看吧,公司有我呢。"
"签证太麻烦了。"金哲秀摇摇头,"再说现在正是业务扩张的关键时期。"
林芳华知道丈夫的固执,也知道他对家人的思念。她暗自决定,一定要帮他实现回家的愿望。
通过林家的关系,金哲秀终于拿到了回朝鲜的短期签证。十年了,他终于可以回家看看。出发前,他买了满满一箱礼物:高档衣服、保健品、电子产品,准备送给父母。
"路上小心,早点回来。"林芳华抱着儿子,在机场送别丈夫。
"嗯,最多两周就回来。"金哲秀亲了亲妻子和儿子的脸。
飞机缓缓降落在朝鲜机场。金哲秀的心跳加速,十年未归,家乡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吗?父母还健康吗?

他坐上前往家乡的汽车,一路上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色。有些地方发展了,有些地方依然如故。三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了村口。金哲秀背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步行进入村庄。
村里人看到他,都惊讶地打招呼:"哎呀,这不是金老头的儿子吗?回来了?"
"是啊,回来看看爸妈。"金哲秀笑着回应。
"你爸妈可有福气,儿子在中国发达了。"一个老人感叹道。
金哲秀心里暖融融的,加快了脚步。转过最后一个弯,他的家就在眼前。
可让他惊讶的是,家里还是那个破旧的小院子,墙壁斑驳,屋顶摇摇欲坠。
这与父母描述的"新房子"完全不符。
"爸?妈?"金哲秀推开院门,喊道。
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是拄着拐杖的父亲缓缓走出来。
老人比记忆中瘦了很多,背驼得厉害,衣着破旧。
"哲秀?真的是你?"老人颤抖着声音,眼睛湿润了。
"爸!"金哲秀放下行李,冲上前去扶住父亲。
母亲闻声也出来了,她同样消瘦衰老,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看到儿子,老人家喜极而泣,抓着他的手不停地抚摸。
"我的儿啊,终于回来了!"
金哲秀心里一沉。父母的状况比他想象的差太多了。他环顾四周,屋内陈设简陋,没有任何现代电器,甚至连一台像样的电视机都没有。
"爸,妈,你们...过得怎么样?"他小心地问道。
"挺好的,挺好的。"父亲笑着说,但眼神闪烁。
"爸...我寄的钱呢?"金哲秀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问,"这些年我一共寄了一百二十万人民币,咱家怎么还是这样?"
父母面面相觑,一脸困惑。
"什么钱?"父亲皱眉道,"我们只收到过你的几封信和照片啊。"
听到父亲的话,金哲秀当即就愣住了。
"没收到钱?这怎么可能!"
金哲秀感到一阵眩晕,"我每个月都按时汇款了啊!我还特意找了村里的金叔帮忙,因为直接汇款到你们名下太麻烦。"
"金叔?你是说金德福?"父亲的表情变了。
"对,他说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可以帮忙兑换外币,再交给你们。"
父母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母亲拉住儿子的手,声音颤抖:"孩子,我们从来没有收到过金德福给的钱,一分都没有。"

05
金哲秀站在父母破旧的小屋中央,手里攥着汇款凭证。
十年来,他每月按时寄钱,从未间断。累计金额高达一百二十万人民币。
这些钱足够在朝鲜农村盖一栋豪华别墅,买几辆小汽车,还能有大量存款。
"所以,这十年...你们一分钱都没收到?"金哲秀的声音发抖。
父亲摇摇头,眼中满是茫然:"金德福从来没给过我们钱。他只是偶尔带来你的信和照片,说你在中国过得不错,让我们不要担心。"
母亲忧心忡忡地抚摸着儿子的手:"我们以为你在中国生活也不容易,没想到你寄了那么多钱回来。"
金哲秀深吸一口气,试图冷静下来。他翻出手机,调出所有的汇款记录和与金德福的聊天记录。每次汇款后,金德福都会发消息确认收到,并承诺会转交给父母。
"这个混蛋!"金哲秀咬牙切齿。
"他家...现在什么样?"金哲秀问父亲。
父亲叹了口气:"金德福五年前就不在村里住了。他在城里买了新房子,好像还开了公司。村里人都说他有关系,做生意很成功。"
金哲秀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扶住墙壁,才没有跌倒。
十年来辛辛苦苦赚的钱,省吃俭用寄回家的钱,竟然全都进了金德福的口袋?而父母这十年来,还住在破房子里,吃着粗粮,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生活水平?
他僵在原地,双拳紧握,指节发白,全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母亲看出儿子的异样,赶紧端来一杯水:"哲秀,你别着急,身体要紧。我们虽然没收到钱,但过得也不算太差。你在中国有出息,我们就很高兴了。"
金哲秀喝了口水,勉强冷静下来。他不能在父母面前失控,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
"爸,妈,我明天就去找金德福。"他声音低沉地说,"这笔钱,我一定要追回来。"
父亲忧心忡忡:"金德福现在有权有势,你一个人去找他,恐怕..."
"我不是十年前那个无依无靠的穷小子了。"金哲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在中国也有些人脉和资源。更何况,我有所有的汇款证据。"
当晚,金哲秀找了个有国际长途的公共电话亭,给林芳华打了电话,告诉她事情的经过。
"太可恶了!"林芳华气愤地说,"你需要我过来帮忙吗?"
"暂时不用。"金哲秀说,"我先去见见这个金德福,看看他怎么说。不行的话,再考虑其他办法。"
挂了电话,金哲秀彻夜未眠。他一遍遍检查着汇款记录,思考着明天该如何面对金德福。父母在隔壁房间小声交谈,不时传来叹息声。
这一夜,金哲秀想了很多。他责怪自己太过信任,没有确认钱是否真的到了父母手中。他也懊悔自己一直没有抽时间回家看看。如果早点回来,或许能及时发现问题。
天刚亮,他就起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穿上带来的一套正装,准备去城里找金德福。
"我和你一起去。"父亲坚持道。
"爸,你身体不好,还是在家休息吧。"
"不行。"父亲难得强硬,"这事关系到我们家的血汗钱,我必须亲自去。"
无奈之下,金哲秀只好带着父亲一起出发。村里人借了一辆摩托车给他们,两人颠簸着前往三十公里外的城市。
06
城市比金哲秀记忆中繁华了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上车水马龙。按照父亲的指引,他们来到了市中心的一栋办公楼前。
"金德福的公司就在这里。"父亲指着大楼说,"他做进出口贸易,生意很大。"
金哲秀冷笑一声:"用我的血汗钱做起来的生意。"
他们乘电梯上到十五楼,推开一扇玻璃门,走进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前台小姐礼貌地问道:"两位有预约吗?"
"告诉金德福,金哲秀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说。
几分钟后,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从里间走出来。他西装革履,肚子微微隆起,脸上带着成功人士的自信笑容。看到金哲秀和他父亲,金德福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
"哎呀,老金,好久不见!哲秀也回来了?快请进!"他热情地招呼道,仿佛多年的老友。
金哲秀没有客套,跟着金德福进了他的私人办公室。房间宽敞明亮,摆满了名贵的装饰品。窗外是城市的全景,远处群山环绕。
"坐,坐下说。"金德福指着沙发,转身去倒茶,"哲秀,听说你在中国发展得不错?"
"还行。"金哲秀冷冷地说,"我想问问,这十年我寄回来的一百二十万人民币,你准备什么时候还给我父母?"
金德福的手抖了一下,茶水溅出来少许。他放下茶杯,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
"别装了。"金哲秀拿出手机,调出汇款记录,"每一笔钱都有记录,每一次你都确认收到了。但我父母一分钱都没拿到。"
金德福的眼神闪烁,他咳嗽了一声:"可能有些误会。我确实收到了钱,也都给了你父母。可能他们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
"放屁!"老金突然站起来,怒视金德福,"你什么时候给过我钱?只有几封信和照片!"

"老金,你..."金德福语塞。
"我父亲的记性好得很。"金哲秀盯着金德福,声音冰冷,"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现在就把钱还给我父母,要么我去报警,告你诈骗。所有证据我都有,足够送你进监狱。"
金德福脸色变了几变,最后露出一丝狡诈的笑容:"报警?你觉得当地警方会站在谁那边?别忘了,我在这里有多少关系。再说了,这钱是你自愿给我保管的,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答应过要转交给你父母?"
金哲秀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他打开另一个文件夹,调出一段录音。那是五年前的一次通话,金德福明确承诺会把钱交给金哲秀的父母,并详细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如何改善。
"这段录音在中国的公证处已经做了公证。"金哲秀说,"足够构成诈骗罪的证据。更何况,我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无依无靠的穷小子了。我有中国妻子,有正规企业,有律师团队。你觉得,如果这事闹大了,对你有利吗?"
金德福的脸色变得煞白。他没想到金哲秀会有这样的准备。
"再说了,"金哲秀继续道,"我妻子的家族在浙江有些影响力。如果他们通过外交渠道反映这个问题,你觉得上级会怎么看?"
金德福沉默了许久,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你要我怎么办?那么多钱,我也没有了。这些年投资,建房子,买车,孩子留学..."
"把房子卖了,把车卖了,把公司卖了。"金哲秀寸步不让,"我要所有的钱,一分不少。"
"不可能!"金德福急了,"那是我十年的心血!"
"那也是我十年的血汗钱!"金哲秀拍案而起,"为了这些钱,我在异国他乡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而你倒好,拿着我的钱,过着富足的生活,我父母却还住在破房子里!"
两人僵持不下。最后,金德福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先拿出三十万现金,剩下的分期偿还。金哲秀没有同意,他坚持至少要先拿到一半的钱。
谈判持续到下午,金哲秀寸步不让。最终,金德福被迫同意先拿出六十万,一个月后再给三十万,剩下的三十万分三个月付清。
"如果你违约,我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法律行动。"金哲秀警告道,"别以为我在国外就拿你没办法。"
当天下午,金德福带着他们去了银行,转了六十万到老金的账户上。看着账户余额,老金的手不停地颤抖,眼泪无声地流下来。
"这么多钱..."他喃喃道。
07
回家的路上,金哲秀心情复杂。他为能追回部分钱款而欣慰,但也为十年的信任被辜负而痛心。
更让他愧疚的是,父母这十年来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却因为他的疏忽而继续贫困度日。
"爸,对不起。"他低声说,"我应该早点回来看看的。"
老金拍拍儿子的肩膀:"不怪你,孩子。你在国外也不容易。重要的是,你现在回来了。"
金哲秀帮父母在银行开了新账户,设置了密码。他教会他们如何查看余额和取款,还特意嘱咐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亲戚朋友。
"这笔钱足够你们改善生活了。"金哲秀说,"先把房子修好,再添置些必要的家具和电器。"
父母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和欣慰。金哲秀决定延长在家乡的停留时间,亲自帮父母处理好一切。他联系了林芳华,告诉她自己可能要多待一个月。
"你做得对。"林芳华支持他,"家里的事我会处理好,你安心照顾父母。"
没想到,三天后,村长带着几个人来到金家,脸色不善。
"金哲秀,听说你威胁金德福,逼他给了你们六十万?"村长质问道。
"那是我寄给父母的钱,被金德福截留了。"金哲秀解释道,"我只是追回属于我父母的财产。"
村长冷笑一声:"金德福可不是这么说的。他说你这些年在中国发了财,回来看到父母生活不好,就怪他没照顾。你用国外关系威胁他,逼他拿出六十万。"
"荒谬!"金哲秀怒道,"我有所有的汇款证据!"
"证据?"村长不以为然,"那也是你和金德福之间的私事。但现在,金德福已经向上级反映,说你利用国外关系威胁本地干部,影响社会稳定。上面已经关注到这个案子了。"
金哲秀心里一沉。
在这个关系网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关系更硬。
"我建议你赶紧回中国去。"村长压低声音,"这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
金哲秀陷入两难。
就在这时,林芳华突然出现在门口。她穿着得体的套装,气质优雅大方。
"听说我丈夫遇到了些麻烦?"她微笑着走进屋内,用流利的朝鲜语问道。

村长一行人看到这位明显不同于本地人的漂亮女子,都愣住了。
林芳华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我是林芳华,金哲秀的妻子。这是我们公司和朝中贸易协会的合作协议。我们计划在当地投资建厂,提供就业机会。不知道您是否感兴趣?"
村长的态度立刻变了。投资建厂意味着税收和就业,是各级政府都欢迎的事情。
"当然感兴趣!"他笑容满面地说,"我们村有优质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林芳华点点头:"很好。不过我们对投资环境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法治和信用方面。我丈夫遇到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恐怕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决定。"
村长明白了她的暗示,连忙说:"您放心,这只是一个小误会。我会亲自去协调解决。"
林芳华露出满意的笑容:"那就麻烦您了。作为诚意的表示,我们可以考虑优先在您的村里选址。"
村长连连点头,很快带着一行人离开了。屋内只剩下金哲秀、林芳华和老两口。
08
"你什么时候来的?"金哲秀惊讶地问。
"昨天到的城里。"林芳华说,"我担心你一个人搞不定,就提前过来了。幸好来得及时。"
金哲秀感激地握住妻子的手。有了林芳华的助力,事情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两天后,在村长的协调下,金德福亲自上门,带来了剩余的六十万现金。他满脸堆笑,态度恭敬,对之前的行为连连道歉。
"误会,都是误会。"他说,"我只是一时财迷心窍。现在钱已经全部还清,咱们还是好邻居、好朋友。"
金哲秀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他知道,金德福的态度转变,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村长的压力和林芳华带来的投资诱惑。
金德福离开后,金哲秀和林芳华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们真的要在这里投资建厂吗?"金哲秀问。
林芳华笑了:"如果条件合适,为什么不呢?你一直说想帮助家乡发展,这不是个好机会吗?"
金哲秀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但首先,我要帮父母把房子建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哲秀和林芳华忙碌地帮父母改造房子。
村里人看到金家的变化,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与此同时,林芳华也在认真考察当地的投资环境。她发现这里虽然基础设施落后,但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她对金哲秀说,"产品可以销往中国和其他国家。"
金哲秀点点头,全然同意。
当他们向村长提出建厂计划时,对方热情地表示全力支持,并承诺会协助办理各种手续。
计划敲定后,金哲秀和林芳华不得不暂时回到中国,处理公司事务并准备投资所需的资金和设备。
临行前,金哲秀对父母说:"我这次很快就回来。最多三个月,我们就会带着设备和团队过来。"
父亲笑着点点头:"我们等你。这次我们相信你。"
三个月后,如他所承诺的,金哲秀带着一个小型团队和第一批设备回到了朝鲜。在村长的帮助下,他们很快获得了所有必要的审批,并租用了村边一块闲置的土地作为厂址。
开工仪式那天,全村人都来观看。金哲秀和父母站在台上,感慨万千。十年前,他只身前往异国他乡,为的就是改变家人的生活。如今,他不仅实现了这个目标,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工厂的正常运转,金哲秀和林芳华开始规划更多的项目。他们计划在当地开设培训中心,教授年轻人外语和现代商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了两年。
金哲秀和林芳华的事业在两国之间蓬勃发展。他们定期往返于朝鲜和中国之间,不仅照顾着双方的父母,也促进着两国的民间交流。
金哲秀的父母搬进了新房子,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他们不再需要干重活,有了专人照料起居。老人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在院子里种花种菜,偶尔到工厂看看儿子的工作。
那个曾经拿走金哲秀血汗钱的金德福,后来因为其他经济问题被调查,失去了职位和地位。当地人都说这是报应。
金哲秀对此并不在意,他早已放下了过去的怨恨,专注于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