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皇帝石挥:42岁跳江,自杀有5个帮凶,遗孀童葆苓现状如何?

细品名人 2024-04-07 07:42:51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石挥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话剧演员、电影演员、导演,享有“话剧皇帝”的美誉。他执导、主演了《雷雨》《秋海棠》《大马戏团》《日出》《十字街头》《花木兰》《夜店》等80余部经典话剧。

石挥还主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艳阳天》《哀乐中年》《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美国之窗》《宋景诗》等17部影片。

石挥执导的儿童影片《鸡毛信》、黄梅戏影片《天仙配》,堪称永恒的经典。

1957年11月,石挥跳黄浦江自杀身亡,年仅42岁。据媒体报道,石挥走上不归路,有5个帮凶。他们是石挥的同事、挚友,分别叫什么名字,后来怎样了?

石挥的遗孀童葆苓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丈夫自杀身亡后,她后来怎样了?

01

(天津杨柳青镇石挥故居)

石挥原名石毓涛,1915年3月2日出生于天津杨柳青。父亲石绍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是京剧票友,与“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尚小云是好朋友。

石挥的母亲名叫沈树珍,是家庭妇女。石挥出生第二年,举家迁往北平,一家人住在宣武门外的校场小六条。

石挥的母亲没有工作,父亲薪水微薄,家里孩子又多,生活非常贫困。

石挥从师大附小毕业后考入北平的河南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石挥辍学了。

(石挥(右一)与三弟石毓澍、四弟石毓尊、哥哥石开(毓浔) 与母亲在北海的合影)

为了帮父母养家,石挥考入北宁(北平至沈阳列车段)车童训练班,当了一名车童。小小年纪的石挥在火车上铲煤,搬运货物,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一段时间后,石挥的身体吃不消,便去一家私营牙科诊所当学徒。诊所老板是朝鲜人,每天管石挥两顿饭,每月只给1.5元薪水。

说是学徒,老板不教石挥医术,将他当家奴使唤。石挥受不了这种屈辱,一个多月后便辞职了。

石挥有个小学同学叫蓝马(原名董世雄),在明日剧团当话剧演员。在他的介绍下,石挥来到团里演话剧。

(上官云珠的前男友蓝马(1915年8月16日~1976年7月30日))

石挥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身高、相貌都不错,加上有表演天赋,进团不久就在话剧《买卖》中出演角色。

石挥在《买卖》中饰演一个茶房,只有3句台词,每句台词都是说一个“是”字。但在演出时,石挥临场发挥,连说3个“是”字,半低着头,一副怯生生的模样,结果舞台效果很好。

1940年,石挥进入上海的中国旅行剧团当演员。他演出的话剧《大雷雨》《大马戏团》《秋海棠》,轰动上海滩。

(石挥)

排演《秋海棠》期间,恰逢程砚秋来上海演出《玉堂春》,石挥一场不落,去剧院观摩程派的表演艺术。

散场后,石挥还在剧院后门口等程砚秋,观察他的言行举止。

1941年,石挥主演的话剧《文天祥》再次引起巨大轰动。同时他接拍影片,主演了《返魂香》《世界儿女》等多部电影,成为红遍上海滩的话剧、电影双栖明星。

02

1947年,石挥与李丽华联袂主演影片《假凤虚凰》,该片公映后引发一起社会事件。

(石挥《假凤虚凰》海报)

(石挥在片中用剃刀装自杀)

原来石挥饰演理发店的服务员杨小毛,他说苏北话,将香烟插在耳朵上,用剃刀装自杀,动作过于夸张,有嘲笑、讽刺理发员之嫌。

于是上海500多位理发员手拉手组成几道人墙,站在电影院门口,一边喊口号,一边阻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导致南京路交通堵塞。

文华影业公司被迫删去了一些镜头,才平息这起事端。

然而,《假凤虚凰》依然很卖座。黄佐临将该片翻译成英文后,向海外发行。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向海外输出的英语拷贝片。

(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

美国《生活》杂志详细介绍了《假凤虚凰》的故事内容,及石挥、李丽华的精彩演技。

当时很多观众和媒体捧演员,石挥沾染了旧社会的一些坏习气,但他对舞台艺术心怀崇敬。

20出头时,石挥与北平一位女孩相爱。石挥远在上海,两人经常书信来往,准备打算结婚。

但旧社会演员没地位,女孩的父母坚决不认可石挥,逼女儿嫁给了部队的一名军官,这对石挥是巨大的打击。

(周璇(1920年8月1日一1957年9月22日))

走出失恋阴影后,石挥与金嗓子周璇相爱。

周璇比石挥小5岁,192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演员、歌星,主演了《马路天使》《长相思》等多部影片。

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夜上海》等歌曲流传至今,成为永恒的经典。

周璇有兄弟姐妹8人,家境贫苦,13岁被抽大烟的舅舅拐卖。养父要把她卖到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

(石挥与周璇)

石挥与周璇都出身寒微,经受了很多磨难,互相疼惜,当时两人准备结婚了。

然而1946年,周璇应邀赴香港拍电影,与人传出绯闻,石挥忍痛与她分手了。

两次失败的恋情,让石挥对异性有偏见。在他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可爱: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小孩。石挥不喜欢女人,认为女人世故,不可爱。

1949年全国解放后,石挥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03

(童氏兄妹合影前排童芷苓(中)与弟弟童祥苓(左)、妹妹童葆苓,后排为哥哥童寿苓、童侠苓)

1951年,石挥自导自演影片《母亲》,需要一个会唱京剧的女演员扮演护士“小莲”。

好朋友李万春为他推荐了童葆苓。童葆苓比石挥小16岁,是童家班的主要成员,她的姐姐童芷苓、哥哥童寿苓、弟弟童祥苓,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

童葆苓是京剧尚派弟子,得到过尚小云的亲传,在《汉明妃》《佘赛花》《穆桂英》等尚派名剧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当时童葆苓只有18岁,是一个清纯的孩子。她爱喝冰镇汽水,咬着吸管的样子清纯可爱。

(童葆苓《母亲》剧照)

石挥喜欢像孩子一样的童葆苓,在生活上照顾她。拍戏之余,他带童葆苓去公园玩,请她去饭馆吃饭。

童葆苓爱吃上海的小笼包子,石挥每天去剧组拍戏时,会给童葆苓带包子。

接触时间一长,石挥与童葆苓相爱了。但童家父母觉得两人年龄相差太大,不接纳石挥。

童葆苓对父母说:石挥是一个重感情的男人,对我很好,我方方面面都不成熟,石挥正好可以照顾我。

(童葆苓年轻时)

童葆苓的姐姐童芷苓对石挥有所了解,觉得他性格开朗,幽默,有事业心,也帮妹妹劝说父母。

当时上海滩两类男人最吃香:一类是国民党军官,另一类是有钱的资本家。

有人给童葆苓介绍对象,男方是一位家财万贯的资本家,父母希望童葆苓嫁过去享福,到时娘家人也可以沾点光。

童葆苓在父母面前放出狠话:你们不同意我与石挥在一起,我就一辈子不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得接受了石挥。

(童葆苓:初恋时坐三轮车去颐和园的路上,他 (石挥) 在后面喊我,我回过头时他抢拍下的。相机是借少春的 )

(石挥剧照)

1954年,石挥与童葆苓在上海结婚。石挥喜欢小孩,希望妻子孕育宝宝。

但童葆苓刚20出头,不想过早让家庭和孩子拖累事业,准备等几年再做妈妈。谁知这成了童葆苓一生的遗憾和心痛。

石挥是全才,他执导的儿童影片《鸡毛信》,获得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

(石挥导演的电影作品)

石挥执导的黄梅戏影片《天仙配》,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该片在香港公映后,当地掀起了黄梅戏热。

1955年初春的夜里,上海海运管理局“民主3号”客轮从上海驶往宁波。由于雾太大,客轮在镇海附近触礁下沉。

幸亏东海舰队数百名官兵及时救援,无一人丧生,1300多名旅客全部脱险。

这一海难事件震惊全国,上海电影制片厂便派石挥去“民主3号”体验生活。随后石挥创作出电影剧本《雾海夜航》,他出任导演,于1957年初将影片拍摄完成。

04

谁知《雾海夜航》这部电影,拉开了石挥悲剧的序幕。

《雾海夜航》中塑造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干部,石挥被冠以污蔑党的干部,歪曲党的形象,被打成右派。他一次又一次被批斗,他的同事、挚友一夜之间全变脸了,纷纷揭发石挥的“罪行”。

连石挥偶尔开个玩笑,发几句牢骚都被这些人夸大、添油加醋,成为石挥一条条罪状。石挥的心在滴血,也看透了世态炎凉。

为求自保或升迁,有5个人成为石挥悲剧命运的帮凶。他们的名字分别为:

(张骏祥)

一是导演张骏祥。当时他还是上影厂的副厂长,1910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写的文章《石挥是电影界极端右派分子》,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张骏祥在文章中写道:石挥在上海沦为孤岛的时期,就煽动演员脱离当时党领导的剧团——上海剧艺社,破坏剧运。

解放以来,石挥不放弃任何机会,千方百计地讽刺、污蔑、咒骂党,反对党的政策和党的文艺路线,喷吐出蕴藏在他心底的毒液。

(郑君里)

二是导演郑君里。他1911年出生,以执导《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影片而著称。

郑君里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以前与石挥是挚友。石挥落难后,郑君里在《中国电影》上发表文章《谈石挥反动的艺术观点》。

郑君里在文中写道:石挥狂热地夸大了正面人物的阴暗面,用欣赏的态度加油加醋,从中制造各种笑料,去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郑君里认为,金钱、女人、吃喝,是石挥生活中的3件大事,他算不上演员,就是一个戏油子,他的戏包袱里装的全是破烂。

(赵丹)

三是演员赵丹。四是电影理论家瞿白音。

赵丹与瞿白音合写的文章《石挥“滚”的哲学和他的才能》,发表在《中国电影》杂志上。

赵丹和瞿白音根据同事们揭发的情况,历数石挥的罪恶,说石挥出身破落的地主家庭,后来混进上海剧艺社。他在剧社制造纠纷,企图把剧社搞垮。

文章还写道,石挥买通小报吹捧自己,给自己加冕为“话剧皇帝”。石挥到处放火,到处造谣污蔑,挑拨离间,向我们党和人民猖狂进攻。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

赵丹不仅批斗石挥,还批斗了上官云珠,导致两位艺术家都非正常死亡。

五是导演赵明。当时他是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他将石挥执导、自编自演的《关连长》《我这一辈子》《雾海夜航》当做批判的靶子。

赵明写的文章《从<雾海夜航>看石挥反党反人民的才华》,用词极其恶毒,给石挥编织罪名。

05

1957年11月,死亡的阴影笼罩石挥。批斗会结束后,石挥回到家里,与妻子告别。当时童葆苓要去陪同一个越南文化代表团参观上海京剧团。

(石挥与童葆苓)

妻子出门时,石挥失态地抱住童葆苓拥吻。童葆苓没意识到,这是丈夫在与她诀别。

童葆苓走后,石挥也离家了。他买了一张船票,登上了“民主3号”轮船。当天夜里,石挥跳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浦江,年仅42岁。

童葆苓一夜未眠,一直在家里等丈夫,可石挥再也没有回来。

因为石挥的尸体没有找到,他失踪了。童葆苓神思恍惚,一度神经错乱,被母亲接到北京调养。

石挥失踪后,有人说他畏罪逃跑,还有人说他叛逃海外,叛变投敌。

1958上海附近的东海岸边发现一具腐烂的、面目全非的尸体。公安部门验尸,发现死者有一颗修补后的牙齿。

根据华东医院口腔科记载,石挥1956年10月去医院补过牙,死者牙齿的位置、大小与石挥的完全吻合。还有农民从尸体上取下来的派克金笔、风衣、手表,与石挥的也吻合。

于是警方断定,死者就是石挥。

前排父童汉侠、母陈倩颖。后排左起童祥苓、童侠苓、马彦祥、童寿苓 中排左起张南云、童芷苓、李多芬、童葆苓

丈夫走后,童葆苓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直到1969年,她才与戏剧理论家马彦祥再婚。

马彦祥1907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是中国戏剧导演理论家,担任过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

马彦祥一共有5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复旦才女沉樱,第二任妻子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白杨,第三任妻子是林斐宇,第四任妻子是京剧演员云燕铭,第五任妻子是童葆苓。马彦祥与五任妻子育有4个儿女。

(童葆苓)

1979年3月2日,石挥的历史冤案被平反。童葆苓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哭得很伤心。

1988年1月,马彦祥在北京离世。

童葆苓的女儿在纽约定居,丈夫去世后,童葆苓去美国投奔女儿,一直在美国生活。

童葆苓最爱的男人是石挥,几十年里她一直忘不了他。

2024年,童葆苓已经95岁了,白发苍苍。说起与石挥的过往,她依然眼里涌泪。石挥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童葆苓终生难忘。

而当初导致石挥自杀的张骏祥、郑君里、赵丹、瞿白音、赵明5名帮凶,并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

张骏祥在特殊年代里也受到冲击,1996年去世。

郑君里1969年遭受不公正待遇去世,年仅58岁。

赵丹落井下石,企图自保,也没能逃脱被冲击的命运,被关进监狱多年。1980年,赵丹在北京患癌离世。

瞿白音特殊年代也受到冲击,1979年去世。

赵明特殊年代里也遭受不公正待遇,1999年去世。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1 阅读:237
评论列表
  • 2024-04-21 21:03

    也許是跳江之勢大概當時他她們知人水工之意乃係人過程當中的1⃣️關deha[鼓掌][并不简单][呲牙笑]

细品名人

简介:介绍名人明星台前幕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