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一名 86 岁老人标叔与比其小 33 岁的王女士登记结婚,却引发了家庭矛盾的轩然大波。标叔的女儿覃女士多次撬门、砸锁、剪电线,行为激进,让标叔身心俱疲。
标叔的老伴于 2022 年去世,他与亡妻有两名子女。2024 年初,儿子带回女朋友王女士,三人便一起生活,期间王女士悉心照顾他们。不料今年 2 月,儿子因病去世。儿子去世后,女儿覃女士突然出现,要求王女士离开并将标叔送至养老院,遭到拒绝后,覃女士便开始了一系列的骚扰行为。
标叔表示,自己与王女士结婚,一是因为王女士的照顾让他有了组建 “家” 的想法,二是女儿的威胁、谩骂让他无奈。而覃女士则怀疑王女士是觊觎父亲的财产,在她眼中,王女士先是成为哥哥的女朋友,哥哥去世后又接近父亲,动机不纯。覃女士还提到,标叔所住的房子的房产证上写的是母亲的名字,盖房的钱也是自己出的,所以她觉得自己有权进入房子。
王女士则坚称自己是真心关爱标叔,她与标叔同一屋檐下生活一年多,早已把他当成亲人。她表示,标叔一直抗拒去养老院,她才选择与他登记结婚,成为他的监护人,避免他被送走。她强调自己从未向标叔要过钱财,也从未想过他的房产。
村委会工作人员称,村委、妇委、公安等多部门已组织 10 多次调解,但都未能化解矛盾。村里给出的调解意见是老人应至少留一把钥匙给女儿,适当接受女儿建议,女儿则要尽到义务,不能再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房产过户,若覃女士同意,标叔办好法定手续后,村委可协助办理。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起纠纷暴露出多重心理机制与社会症结。标叔在丧子之痛后,将照料者王女士转化为精神支柱,产生非理性信任;覃女士作为财产唯一合法继承人,陷入 “财产守卫者” 的身份困局;王女士则背负道德审视压力。律师表示,标叔与王女士的婚姻符合自愿登记要件,受法律保护,王女士既有继承权也有扶养老人的义务。覃女士多次打砸行为已涉嫌违法,应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处理。
这场家庭纠纷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中非传统再婚面临的财产与伦理双重困境,如何平衡老人的晚年幸福与家庭伦理、财产分配等问题,仍需各方共同努力探索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