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上杭文史资料》第二十三期(1998年10月),作者刘宝联,原标题《开天劈地的石玉村——石玉村土改试验》
正文
石玉村地处汀江支流的旧县河畔,辖四个自然村。为了推动各地土地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1950年12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中央、省的指示精神,龙岩地委决定在永定、上杭各选一个点先行试验。当时,在上杭就选择了旧县区石玉村作为闽西土改的一个实践点。
石玉村有人口2068人,土地9821.47担。土地革命时,每人平均分得土地5.2担(3.7担等于1亩)。1934年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复辟,地主恶霸夺回田地,并且好田均集中在他们手里,疯狂地向人民反攻倒算。水东村伪保长张×X夺回烈属张垣同的全部土地之后,还逼其家属补交了5年租谷。古石村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吴XX一连卖掉7个烈士的妻子。以钟步奎为首的“十八杀人会”共杀害红军游击队和乡苏干部工作人员94人。当地恶霸、土匪、特务互相勾结狼狈为奸,1949年石玉村刚解放时,他们摇身一变,当上了农会主任、村长,掌握了村政大权。所以石玉村在上杭乃至整个闽西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上级决定把该村选为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
土改试点是从1950年12月23日到1951年1月24日,历时1个月,其经过大致是:
建立核心
1950年12月23日,以刘亚辉(团地委书记)为队长的土改试验工作队开赴石玉村。次日,工作队分成4个组分别进驻石砌下、白玉、古石背、水东4个自然村,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召开群众大会,使群众明确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党的政策。
起初,恶霸分子、反革命分子暗中指示其妻子、小孩跟着工作队同志走村串户暗中监视群众,一开群众大会,一些坏分子就上台作洋洋洒洒的长篇发言,压制群众的发言。并在暗地里威胁接近工作组的群众说:“你常接近工作组说了些什么?你还要脑袋吗?共产党杀人要经过华东局批准,我杀人是不用批准的。”群众受到威胁后,年纪稍微大点的,担心这次土改会跟前次土地革命时一样,红军一走又会“变天”,年轻的怕这次土改与1949年刚解放初一样,抓了坏人因“宽大政策”又放虎归山,大家顾虑重重,不敢接近工作组,怕站出来开展斗争。加上当时村干部严重不纯,大权被“地头蛇”、“变色虫”所掌管。根据这种状况,光靠原有村干部是难以打开局面的。
因此,工作队决定改变工作方法,采取访贫问苦方式,对烈军属和最贫苦的农民进行重点教育,耐心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通过他们再去扩大力量团结群众。如驻石砌下的工作组与该村最为贫苦的群众钟锦满同吃、同住、同劳动后,发现、培养了5个最贫苦的农民积极分子组成了“贫农核心小组”,并紧紧依靠他们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有苦诉苦、有冤申冤”,启发农民兄弟姐妹的阶级觉悟。然后对农会、民兵进行组织整顿。古石村原来农会是按一户一名造册订记组成的,群众不愿参加,不起作用,名存实亡。这次在工作组具体指导下,由核心小组提出各项农会的具体措施,规定:凡保甲长,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当过土匪、特务、自新分子,有血债者,霸占户、地主、富农都不能参加农会组织,已参加者,一律清除出去。古石村原有农会会员311人,清出62人,整顿后发展了177人,总共有会员426人,比原先增加了115人。通过整顿,分清了敌友,纯洁了组织,巩固发展了革命队伍,民兵武装也真正掌握在贫苦青年农民手中。①
随着土改工作的深入,农会威信日益提高,农会成为农民的真正靠山,农民有事都找农会解决。农会可以直接发布告。如宣布“凡霸占户的财产一律不准动,听候处理;地主、富农、霸占户、恶霸的家属外出必须向农会请假…”恶霸钟步奎的老婆利用亲戚关系分散谷子转移财产,结果被民兵抓获,其他坏分子也就不敢冒犯了。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目的,体现了贫苦农民真正翻身当家做主人。农会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主持斗霸和领导土改的执行机关。
抓霸除恶
1951年1月初,工作队经过10多天的宣传发动和整顿组织,基本摸清了村里坏人的主要罪恶事实,材料收集完整,群众也基本发动起来了,条件成熟,决定抓霸除恶。
为了稳住敌人,当时工作组一面公开放任那些豪绅搞“族亲酒宴”,布置贫农积极分子参加;另一方面暗中组织民兵做好准备,在一个夜晚,兵分两路,一路由比较有武功的民兵带队,工作组密切配合,直奔酒宴盈开的大祠堂,一举逮捕了高强武功的恶霸钟景杨等3人;另一路由工作组长带领基干民兵直扑全村最大恶霸地主钟进奎家中,把这个欠下8条人命血债累累的首恶分子逮捕归案。②当时石玉村一共抓恶霸11人,并公布了他们的罪状。坏人被抓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开展斗争,不然“恶霸不斗倒,分了田也无人敢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村农民协会主持召开了控诉地主恶霸罪行的斗霸大会。
会前,工作队做了充分准备和布置。“组织几个血泪斑斑的苦主先讲,同时发动广大群众先在小组会上进行诉苦斗争,激发人们的斗争勇气和胆量”,然后召开村的斗争大会,“斗争大会由贫农核心组主持……会场周围组织民兵严密保卫。”③斗争大会一开始就一个接着一个上台控诉,群情激昂,会议时间超出原定计划,收获很大。“白玉村诉苦大会共开了4个钟头,到会200多人,上台诉苦27人。”会毕,其他一时尚未开会的3个自然村也急着要求开斗霸大会。“6日,3个自然村同时召开了诉苦大会,参加者达七、八百人,上台诉苦有90人次,石砌下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开到下午4时半。当苦主控诉恶霸害死其参加革命的丈夫时,台上台下泣不成声”。④平时不太讲话的老实农民钟景彪也走上台控诉了自己整年辛辛苦苦劳动为什么还这么穷?50多岁了还讨不起老婆的苦因。字字血,声声泪,痛诉了地主恶霸逼得穷人走投无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仇恨和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群众斗争情绪空前高涨,一致要求严惩首恶分子。会后由民兵将恶霸押送县城等待处理。平时做了错事的坏分子、狗腿子纷纷向工作队送交“悔过书”。
划分阶级
在诉苦斗霸之后,土改试验开始进入划阶级评成份阶段。在此阶段中,同样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农会进行反复宣传,反复调查研究,安定民心,使党的政策和划阶级标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群众自己起来掌握土改政策。
在划分地主富农成份时,先把收集起来的大量材料进行反复核实,认真研究,然后作出决定并公布被评上地主、富农的户主姓名。允许被划户的申辩,做到心服口服。石砌下钟景鸣户被划上地主后,到农会来申辩,结果农会把他的账目摊开,当面算给他看,剥削量占40%多,条件完全符合,他无言对答,只好认账。
内部评成份,主要采取“实例对照,站队比评”的办法。即工作队选定两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户;一户贫农、一户中农分别将他们的土地、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占有情况公布于众,让大家按照政策自己对照站队,然后召开群众大会,让这两个典型户各站一边,全村各家各户派代表1人,自报公议,各自站队,自划成份。这样一来,除了个别自私自利户分农户都能实事求是。⑤接着将评比的结果再由农会审查,大会通过,最后张榜公布,呈报区政府批准。这样内部划成份方法简便,速度极快,划分准确率极高,因此从头到尾只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这项工作,为下一步进行没收分配土地工作打下了基础。
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在土地所有制上的一次最重大最彻底的改革,主要的直接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对土地的要求。为了孤立和分化地主阶级,团结全体人民有秩序地实现土地改革,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的发展,当时对地主和富农采取宽大的政策,即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为只没收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农村中的多余房屋,其他财产(包括地主经营的工商业)不予没收;对富农也由过去征收多余的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除征收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的大量土地外,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当时的方针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生产。
具体做法:采取自报公议。首先讲清楚没收的原则,即发四联单叫被没收户填写自报,然后发动群众检举,最后经农会讨论、公布。这样可以避免无限止的追逼,减少混乱,比较实事求是。分配土地,同样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提倡“干部大公无私,农民互助互让”精神,利用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来教育群众,全面地准确地统计好全村肥田瘦田数字,通过召开中农会、贫雇农会,为分田作好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再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自报公议,实行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抽肥补瘦”或“抽瘦补肥”,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肥田多者抽肥田补瘦田,瘦田多者抽瘦田补肥田,肥瘦田都超过每人平均数的抽出多余的肥田、瘦田。这样做就能够基本做到每个中农、贫农不但在分田的数量上相同,而且田的质量上也相等。最后经农会审定张榜公布。
石玉村土改前后各种成份每人占有土地平均担数大致如下⑥:
石玉村土改实行自报公议的分田方法切实可行。1、可以启发贫下中农的主人翁思想,使人们不会产生是“工作队分田给我的,”“工作队要我们这样做”的错误想法,减少事事依靠工作组的依赖思想。2、出田户和入田户可以双方当面协商,既能照顾到出田户保留最心爱的土地,又能使入田户挑选到自己如意的田,双方达到满意。3、个别投机者也不敢多要田,于是私心受到抑制。4、利于发扬互敬互让互助精神。如有一户烈属在自报田担时,就把四五担好田让给别人,说“要翻身大家翻身。”白玉村2户贫农自报要耕牛,但当发现烈属没有耕牛时,他们又主动让出了耕牛,说:“烈属为革命作出了牺牲,家里又缺少劳力,理应照顾,这耕牛应该分给烈属呀!”
实行“抽肥补瘦”、“抽瘦补肥”,在原耕基础上平均分配土地,方法简便,分田速度快。从1951年1月18日开始到22日就完成了全村分配土地工作。
1月23日,进行检查验收,颁发《土地证》,24日宣布石玉村土改工作胜利结束。广大农民群众欢天喜地庆贺他们第二次分到了田。工作队在农民群众的鞭炮声中撤离石玉村。
通过土改试验,石玉村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石玉村土改试验的成功,为上杭乃至整个闽西,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原注〕:①、④、⑥《石玉村土改典型实验总结》,存县档案馆,②、③、⑤《上杭土改斗争琐记》瑞人,原载《闽西方志》1998年第1期。
资料来源:
《上杭文史资料》第二十三期(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