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诗,日长之韵;劳动光荣,五一快乐:八首唐诗里的立夏风华

江上者渔 2025-04-30 03:43:35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时节。当立夏的脚步与唐代诗人的笔触相遇,便碰撞出无数灵动的诗篇。这些诗作或描绘夏日初临的蓬勃生机,或抒发时节更迭的万千感慨,或寄寓人生境遇的深刻哲思。以下8首以立夏节气为主题的唐诗,按倒序排列并赏析。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8.韦庄《立夏后至泽州道中作》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此诗描绘了立夏后泽州道中的景色。前两句“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夏天树木枝叶繁茂、花朵鲜艳的景象,展现出立夏时节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后两句“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则突出了中午太阳的炽热,仿佛燃烧的火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让人感受到立夏后天气的炎热。整首诗语言较为直白,意境相对简单,主要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相对不够丰富。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7.白居易《早夏游平泉回》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诗中开篇“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点明立夏后白天时间渐长,南风带来草木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接着描述了诗人乘坐平稳的肩舆,行走在清凉的涧路上,沿途还能看到紫蕨可供采摘,青梅可以品尝,最后以“一盏冷云浆”来解渴疗饥,展现出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过对初夏时节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早夏时光的喜爱和享受,但整体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上略显不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6.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诗虽未直接点明立夏,但从夏日夜景的描写中可感受到立夏后的氛围。前几句描绘了夏日傍晚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的景象,诗人散发乘凉,开窗闲卧,享受着荷风送来的香气和竹露滴下的清响,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然而,诗人想要弹琴却无人欣赏,由此引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夏日南亭美景的描绘,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情感真挚,但在立意上相对不够新颖深刻。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是杜甫在初夏时节的作品。诗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夏田园风光图,杨花飘落铺满小径,犹如白色的毡子,荷叶点缀在溪水中,好似层层叠叠的青钱,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立夏后万物生长的景象。同时,“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通过对雉子和凫雏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趣味,也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此诗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但在情感表达上相对含蓄,主要是通过景物来传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4.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的江村。诗中首联“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描绘出江水环抱江村的清幽环境,点明了时间是长夏。颔联“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通过燕子和鸥鸟的自在生活,进一步烘托出江村的宁静。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描写了妻子画棋盘、幼子做钓钩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家庭的温馨。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在表达对眼前生活满足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乱世中暂得安稳的欣慰。整首诗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夏日江村的幽美宁静和闲适温馨,具有田园诗的风韵,体现了杜甫诗歌在平淡中见真情的特点。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3.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首诗首联“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点明了诗人深居简出,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诗人通过“幽草”遇晚晴这一景象,发出“天意怜幽草”的感慨,托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感,既为目前的幸遇欣慰,又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人间重晚晴”一句,则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表达出诗人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清新,寓意深刻,在写景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人生思考,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委婉含蓄、寓意深远的特点。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2.白居易《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诗的前两句“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描绘出春天的池塘积水,到了傍晚,夏天的树木枝叶繁茂,阴荫相交,点明了季节的转换。接着“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将池塘边的舟船和篱落比作野外的渡口和江村,营造出一种宁静、质朴的氛围。“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闲地拂拭琴床,打开酒库门,享受着闲适的时光。最后“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则将诗人的悠闲生活推向了高潮,在初夏的氛围中,逗弄着小孙子,充满了天伦之乐。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闲适悠然,通过对池上早夏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慵懒生活的喜爱和享受,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1.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作为组诗中的一首,这首诗从多个方面描绘立夏。开篇“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点明立夏是春季与夏季的交替时节。接着通过“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写出立夏时节蚯蚓出土、王菰生长的物候现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进一步描绘了蚕结茧、鸟哺雏的场景,体现出万物在立夏时节的生长和繁衍。最后“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描绘出云峰带雨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整首诗语言平实,却生动地描绘出立夏时节的各种物候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节气变化的细致观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