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一起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在这次恐怖袭击中,25名印度公民死于这场恐怖袭击中。
2025年4月23日,印方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同时做出相应反制措施,宣布实施关闭口岸、暂停供水、驱逐外交官等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举措。4月24日,巴基斯坦回应:以牙还牙,即日起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并驱逐印度驻巴国防、海军和空军顾问等。
印巴双方采取的一系列外交举措使印巴关系急剧升温,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与站队。美国和俄罗斯支持印度是毋庸置疑的,巴基斯坦背靠中国再加上自身优势,实力也不弱。截止到28日,印巴交火第四天,检验的是中美俄法五国武器装备性能,也是检验印巴指挥官对战场的指挥把控能力。
最近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引起了国际上对战争的讨论,这一切全都源于一场恐怖袭击。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了一场枪击事件,经过印度方面现场勘查,疑似恐怖主义武装分子向游客开枪,且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

该事件发生后,印度于4月23日宣布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外交和战略反制措施。其中包括:第一,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印度河水共享,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第二,关闭印巴之间位于印度一侧的阿塔里综合检查站。
第三,禁止巴基斯坦公民持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SVES)签证前往印度,此前已经持此签证进入印度的巴基斯坦公民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印度。
第四,巴基斯坦驻新德里高级专员署的全部军事顾问必须在一周内离开印度,印度也将撤回驻伊斯兰堡的印度高级专员署。
《印度河河水条约》于1960年签订,是印巴之间少有的长期合作机制。印度拥有贝阿斯河、萨特莱杰河和拉维河上游控制权,在条约签订前这几条流入巴基斯坦的河流经常被印度从上游截流,导致巴基斯坦无法获得水源。
后经世界银行从中斡旋,条约规定印度可以使用贝阿斯河、萨特莱杰河和拉维河20%的水量,剩下80%归巴基斯坦使用。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其农业发展主要就是依赖印度河进行灌溉,全国约2200万公顷的耕地中有大约1600万公顷依赖印度河水系灌溉,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抽取地下水灌溉,这意味着有90%的耕地灌溉使用印度河水。
在这1600万公顷的土地上,种植着占巴基斯坦全国粮食总产量37%的小麦,其灌溉用水量也是最大的,其余农作物还有水稻、棉花、甘蔗,这些农作物在巴基斯坦严重依靠水源灌溉。
当前正值巴基斯坦春耕期,印度在此时停止水源共享,很有可能会导致巴基斯坦大面积耕地绝收。农作物绝收将会使巴基斯坦产生巨大的粮食安全危机,进而带来粮价上涨、纺织业崩塌、农民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引发社会危机。

另外,印度采取的关闭口岸、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员、平民的做法,正显示出印度在全面弱化和巴基斯坦的联系。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其出口贸易主要通过陆路运输,印度关闭阿塔里口岸,将彻底切断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陆路转口贸易,迫使巴基斯坦商品绕道伊朗恰巴哈尔港。
印度宣布一系列外交措施后不久,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表态称:“巴方将‘以牙还牙’”。当地时间4月24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作出回应:第一,否认印度针对巴基斯坦的所有指控,并决定就印度违反《印度河河水条约》问题诉诸国际平台。
第二,即日起对印度关闭领空以及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第三,即日起暂停并取消向印度公民签发的所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SVES)签证,部分宗教人士除外。目前持该签证在巴基斯坦的印度公民(部分宗教人士除外)必须在48小时内离境。
第四,要求印度驻巴基斯坦的国防、海军和空军顾问立即离境,最迟不得超过4月30日。
巴基斯坦将印度违反《印度河河水条约》问题诉诸国际平台,是将问题扩大化,直接迫使印度进入法律程序,如果对方不从,将会面临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动议。另外,水源问题涉及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还可能引发欧盟和联合国对印度进行制裁。
巴基斯坦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贸易、限制签证的措施,将直接影响到印度经济。印度35%的欧洲-中东航线需要从巴基斯坦上空穿过,巴基斯坦关闭领空,印度只能绕飞伊朗或中亚,这将会带来燃油物流成本的上升。

同时,巴基斯坦停止和印度的一切贸易往来,也将重创印度制药业。作为印度肝素原料药的第三大来源国之一,巴基斯坦停止供应将会影响到印度药物全产业链。取消签证的做法也会使印度12000名在巴劳工失业。
从印巴双方各自采取的反制措施来看,都将重创对方经济发展,而经济一旦出问题,势必会产生社会危机。与此同时,双方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格外注意。
双方采取的军事措施基本都以驱逐对方驻扎在本国内的军事顾问为主。但其行动带来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巴基斯坦驻印军事顾问通常是为了监控印度军事动向、沟通外交和收集情报,印度将巴基斯坦军事顾问驱逐出境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无法获得最新消息,军事情报收集能力将会大大下降,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对印度空军基地、导弹部署等目标的监控,更无法获知印度战术核武器的部署细节。
印度驻巴基斯坦军事顾问也被驱逐,双方在短时间内都无法获知对方的军事动态,导致情报获取效率降低,对于边境兵力部署、武器试验等敏感情报更是无法获知。
另外,军事顾问是印巴双方对于军事问题的重要操作者,直接影响到核武器的风险管控,但现在双方的军事顾问被对方驱逐出境,大大增加了双方的误判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很可能会被迫提前将NASR短程导弹警戒级别提升至“发射待命”状态。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一家人,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时期,双方共同处于英国人的控制之下。1947年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地区后,印巴分治,两国分家。分开后,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武装力量。而巴基斯坦的实力却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很弱。

从兵力上来看,目前印度有现役部队132万人,预备役240万人,准军事部队100万人,总兵力达到232万人,其中有陆军144万人。巴基斯坦现役部队58万人,预备役52万人,准军事部队50万人,总兵力基本上是印度的一半。
从武器装备上来看,印度武装部队武器装备属于万国造,主要是俄法以美四国,本土自研武器比较少,其中俄罗斯占比最大,约占比45%左右,有T-90坦克约2000辆、AK-203步枪60万支、Su-30战斗机约260架、MiG-29约45架、S-400防空系统采购了五套,目前部署了3套、基洛级潜艇9艘,塔尔瓦级护卫舰11356型6艘。
法国占比次之,约30%左右。主要采购装备为阵风战斗机36架、鲉鱼级潜艇:6艘、以及搭配阵风战斗机使用的SCALP巡航导弹,约100枚左右。
再者就是美以两国,巴拉克-8防空导弹约500枚、SPYDER防空系统18套、苍鹭无人机约50架、C-17运输机11架、P-8I反潜机12架、阿帕奇直升机22架、M777榴弹炮145门。
巴基斯坦的装备来源比较集中,主要采购中国,中国武器装备占比高达70%,战斗机有JF-17“雷电”140架、歼-7PG约60架、歼-10CE约36架;主战坦克有VT-4约300辆、MBT-2000“哈立德”约600辆(90-Ⅱ外贸版);舰艇约12艘,4艘F-22P护卫舰、8艘S-20/AIP潜艇;导弹有HQ-9/P防空系统、CM-400AKG超音速导弹。
美国占比次之,受国际局势,大部分武器基本搁置或者难以维护。
在某些方面来说,印巴冲突对中国未尝是一件坏事,可以大大检验中国的武器性能及不足,方便后续的改进。武器装备只是战争的一个关键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指挥官。

从当前的世界格局来看,国际因素也在影响着印巴关系。印度在经过多年经营,和美国、俄罗斯都建立了深厚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国于2016年承认印度为美国的“主要防务伙伴”,至2022年时又将美印关系升级为“全面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和印度已经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俄罗斯的武器占比会继续下滑。
同时,美国近些年还向印度出售了不少新式武器。俄罗斯近些年和印度的军事接触也比较频繁。早在“冷战”时期,印度和苏联就结成了“准同盟”关系,如今和俄罗斯的相处也是相当融洽,有不少印度军官都接受过俄罗斯的培训,当前在印度武装部队服役的主战坦克、战斗机、空中加油机、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核动力和常规潜艇等,大部分也是从俄罗斯进口的。
相比于印度,巴基斯坦也有自身优势,一旦战争爆发就可以依托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反坦克武器消耗印军有生力量。同时,巴基斯坦的背后也有中国、沙特、土耳其等国家的支持,在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零配件供应以及情报电子战等方面可获得一定支援。一旦爆发战争,很有可能允许中国军事顾问入驻伊斯兰堡,到那时候印度将会面临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联合情报监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