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电力:谱好电力“五线谱”奏响乡村“致富曲”

爱看头条 2024-05-27 16:50:45

当春意盎然的画卷逐渐铺展,蓝花楹以其特有的姿态悄然绽放,为西昌赋予了一抹梦幻而浪漫的紫色韵味。近期,西昌的蓝花楹“火爆”出圈,跻身四川文旅顶流。文旅经济火热、特色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西昌电力的强力支撑。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擘画了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聚焦“两个确保、三个提升和两个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昌电力”)因地制宜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配电网络的适应性、可靠性、调节能力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电”靓西昌乡村振兴。

农网改造 服务农户稳增收

走进乡间小道,道路渐渐变得狭窄,车载导航也难以确定具体位置,但这些并未给西昌电力公司礼州供电所所长周茗带来丝毫影响,前往农户家中的路线他早已烂熟于心。“我们为农户提供作物生长全过程的用电指导,定期不定期的都会去家中走访。”周茗说道,除实地走访外,礼州供电所的工作人员还对当地农户宣传讲解用电安全、询问电力质量、排查安全隐患,帮助农户更省时省力省心地了解电力相关知识。

在周茗的带领下,来到了礼州镇的边绍达大爷家中。边大爷家的农田有40亩,抬眼望去,40亩的农田全是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低头一看,才发现另有玄机。葡萄种植的行距、间距都是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葡萄园中有不少的“闲置”的土地可以利用,这些土地边大爷套种了一些喜阴的蔬菜,这样多元化的种植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

西昌作为“中国晚熟葡萄之乡”,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然而,不同于企业的规模化种植,农户如果单靠人力是难以完成增收的。为帮助农户扩大种植面积、节省人力,西昌电力帮助农户实现了滴灌技术,灌溉、农药、施肥都可以依靠自动滴灌设备完成。

此外,边大爷还介绍道,在滴灌系统管线的一端,装有漏电保护器,这是礼州供电所为了保障农户用电安全为其上门安装的。“我们有什么难题都可以直接给周所长打电话,之前想装电表,当天就派了人来看,非常的关照我们。”边大爷感激地说。

2023年,礼州供电营业所辖区葡萄产业持续扩大,农户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为农户安装农业生产表达到320户。如今,随着西昌电力持续对农网农电改造升级,农户们葡萄种植规模和质量效益也持续提升,以葡萄“串”起的产业链为西昌产业振兴再添新动力。

供电提升 文旅产业上新阶

背后是泸山、脚下是邛海,西昌市大石板古村就坐落于此。错落的民宿演绎着古村悠然的漫时光,古朴中又不失现代生机。曾经茶马古道上的小小驿站,历经六百年风霜,华丽变身新乡村,“古村落+新民宿”双轮驱动,正在焕发着乡村振兴的新风采,一步步实现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拍”经济应运而生。如今,“民族风”旅拍已经成为游客打卡大石板村最热门的方式之一。“景区+民族服饰”的模式带来了新流量,也让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新业态带动和链接了住宿、餐饮等多种旅游资源持续发展,为西昌的文旅产业赋能,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因此,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让村民把握好新的就业机会,西昌电力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全力推动电网提档升级,推进“电保姆”服务品牌建设,按照一区一案、一企一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全力助推环邛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文化旅游核心区发展。

大石板村所在的邛海泸山片区是西昌市乃至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区、文化旅游核心区的窗口,为了支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保供能力,优化电力服务,助推实施“三大强州战略”,西昌电力实施环邛海供电能力提升工程。工程分为两个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其中海滨917线延伸工程,主要提升邛海宾馆至缸窑沿线的用户用电质量,该项目架设双回线路3.077千米,敷设电缆近2000米,新组立18米电杆42基。西昌电力着力优化电力设施布局,确保景区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文/图 朱雅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