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水族

鳝堂集庆 2024-01-23 08:43:06

水族有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的水族大约有1.5万,主要居住在融水、兴宾、南丹、宜州、都安、金城江等区县。

水族人的母语叫水语。

广西水族人口较少,与其他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平时使用水语的场合较少,这导致广西水族中会水语的人越来越少。

比如环江和融水的水族人,既说水语,也说桂柳话。南丹的水族,中年以上的人说水语,青少年有个别人能讲几句水语,其他的都是讲桂柳话或壮话。

像金城江、宜州、都安的水族,除了老年人能讲一些水语单词外,其他的主要讲桂柳话,少部分还讲壮话。其他散居在广西各地的水族,主要以讲汉语方言为主。

水语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从原始汉藏语分化演变而来。它与侗语、仫佬语和毛南语,同属侗水语支语言,它们之间有很多读音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水语属于有声调的语言,一般可分为8个声调。广西水语内部的一致性较大,差异性比较小,各地都可以听懂对方所说的,只是不习惯对方的口音语调而已。

水族最重要的节日叫端节,也叫借端,“端”是吃的意思。端节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的日子。

水族的一些格言谚语比较具有民族特色。比如“满堆满”,意思是“猴子敲猴子”,比喻兄弟相残,同室操戈。这就有些同类相残,相煎何急的意思。

“哈马借嗒”,意思是“杀马吃肝”,把马杀了,只是为了吃它的肝,比喻因小失大。这就有些杀鸡取卵的意思。

“水软水钻山,石硬石成灰”,水是柔软的东西,到头来却能把山钻空,石头本是坚硬的东西,却风吹日晒或被火烧成了一堆灰烬。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和韧劲。

这就有些铁杵磨成针,滴水穿石的意思,还有些强弱相互转换的哲学辨证色彩。

水族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祭祀等民间宗教活动中,会使用一种象形和方块符号并存的文字,称为水书。水书的字数并不多,目前发现的仅有500多个字。

据说它是水族祖先陆铎公向仙人学来的。这传说当然不是真的,但说明了水书的神秘性。

它其实是水族的巫师、道公、地理先生使用的一种水语书写符号,不是作为水族群众日常书写的文字,而仅用在民间宗教活动中,是为了满足娱神、求神等法事活动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书写符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