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病重住院,老战友李先念太探望,徐帅临终托付三件事

历史的丰碑 2024-03-21 17:32:42

毛主席与徐向前

1935年春,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自四川以西渡嘉陵江,与中央红军会师,为红军开辟了新的道路。

六月,徐向前在黑水芦花附近的维谷河上见到了彭德怀。徐向前很自然地提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情况。

于是彭德怀便把遵义会议上发生的事情跟徐向前说了一遍,从他那里得知,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回到了中央红军的队伍里去了。

徐向前此前曾听闻王明等人排挤毛主席,而毛主席只是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并不负责军事。

徐向前告诉彭德怀说,“我很想和毛主席同志见面。”

“徐向前想起了大革命失败之后,他在武汉,在九江,在上海,在这片草原上能够与中央红军相遇,这让他感到格外激动。尽管说或没有见到毛主席,但却也因为“交通”送了一份“找毛主席”的字条,让他忙了好几天,所以毛主席的名字一直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徐向前在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后,便以红四方面军的领导的身份,给中央红军发去一份信,在信中他报告川西北目前的形势,并提出作战方案,并对加入红军表示热烈的祝贺。

徐向前一遍又一遍地吩咐送信之人说:“把这封信送给毛主席!”

为了欢迎中央红军和毛主席,徐向前等人决定首先派出李先念率领一部分红军,夺取懋功,以便为红军北上开辟一条新的通路。

徐向前还下令,让红军战士们打草鞋,织毛袜,并捐赠礼物。单是三十一军,那时就有五百多套衣服,一千四百多双草鞋,五百多双毛袜,一百多毛毯子,三百多双鞋袜双送给中央红军。

徐向前一直忙于指挥战斗,所以一直到七月中旬,他才同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等几位领袖在芦花会面。

这一天,毛主席与徐向前在西藏一间破旧的小屋中第一次见面。

毛主席说:“辛苦你了,向前同志!”

徐向前说道:“毛主席,我非常想见您!”

毛主席说:“吾亦如是!”

这一次两人的见面,仿佛就如同是提前安排过的一样,毛主席向徐向前颁发了一枚五星勋章,并解释说,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授予8位同志的,因为此前徐向前没有参加中央会议所以一直保留着。

毛主席主席还就徐向前在鄂豫皖、川陕苏的战斗中,率领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高度赞扬了他。

徐向前在1936年10月,受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率领二万名红军西进黄河,实施宁夏作战的计划;

后来,又派河西的军队随西路军北上,“开辟防御要道”。西征到了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脚下,由于兵力不足,弹药耗尽,最终战败。

徐向前从西撤回来,返回援西指挥部时,司令员刘伯承急忙给军委及毛主席打电报说:“我军徐问前同志回来啦!

这时,毛主席非常担心徐向前、陈昌浩等几个失踪者的安危,西安事变前后,他曾几次让周恩来去跟国民党谈判,不要他们再对西路军发动攻击,也不要让他们对西路军造成任何损害。

1937年5月1日,毛主席给徐向前致电:“祝贺你脱离险境,并深信你将在中央的领导下,继续为革命而努力。盼病好后再到中央来。

1937年7月,徐向前与周恩来乘飞机离开西安到了延安。西路军的失败,使徐向前感到没有脸面去面对毛主席以及党中央。

虽然西路的失利不能完全怪到他头上,但是他心里也有了准备,觉得“打个败仗,就该批评,该撤,基本上杀头,他也没话可说。”

毛主席在延安风山窑洞会见了徐问前。一见,徐向前还没开口,毛主席就先和颜悦色地开口了。

“干得好,向前同志!身体还好吗?我听说你的病情很严重

徐向前说:“这几日我生了一场病,牙也痛了。”

毛主席的讲话,总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他喜欢用诙谐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徐向前的心情并不轻松,西路战败的惨烈,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有很多要说的,也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他简单介绍了一下西路的形势,这时他听到毛主席说道:“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毛主席并没有责怪徐向前,他的话很幽默,也很真诚。这让徐向前心中一暖,非常感动。

1946年6月,蒋介石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内战,对解放区的全面攻势。蒋介石在数月内大举进攻不成,便转而主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在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个临时的放弃延安的决议。徐向前,徐特立一家,郑位三一家,王明一家,刘少奇的妻子王前,都在延安休养,他们都被提前撤离到了绥德。

毛主席在从延安出发的前一天,在枣园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并为那些已经提前撤离的同志们送行。

临走时,徐向前嘱咐毛主席要好好照顾自己,他的言语中透露出不能去前线的惋惜之情。

毛主席像往常一样笑着,跟他握手,说道:“解放战争一定要打,也许要打三年,也许要五年,也许要十年,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徐向前同志要求到前方去,毛主席先点了点头,又说:“你先养好伤,以后再休息。”

等徐向前到达绥德以后,仍然不愿自己留在后方,他就写信给中央,要求到晋东南去工作。中央复函,允许他到太行解放区休养一段时间,再调往晋冀鲁豫。

1947年2月,徐向前和他的夫人黄杰来到山西长治。6月13日日,中中央军委任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负责解放山西。

徐向前当时在生病的情况下,率领部队参加了解放运城,解放临汾,解放晋中,以及解放了太原的战斗,他敢于以小胜大,勇于不间断地战斗,坚持到“最后五分钟”。

运城之战,徐向前提出了“坚守五分钟”的作战指令,并被后人奉为一条著名的军事格言。他说:“胜利和失败的关键时刻就在最后5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最容易影响士气的,也是决定胜负的最好机会。所以,我们要记住,在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敌人面前,此时同样也是我们的敌人已经放弃了胜利的希望的时候。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刻将决定我们谁能坚持住,谁能坚持到最后的五分钟,谁就能赢得胜利。”

徐向前自己也有这个经验。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他经常亲自上阵。当他不能走路,不能骑马的时候,他就躺在担架上,指挥士兵们战斗。有几次几乎要和马克思见面了。毛主席曾对人们说:“徐向前同志的战斗精神,就如同是他的名字那样,向前,向前!

1947年6月到1949年4月,徐向前在这两年之内,消灭了国民党30万人之多,同时也将山西全部解放。毛主席对徐向前的领导能力很是赞赏,并多次向全军通报表扬。

一生无私徐向前

徐向前于1924年被黄埔军事学校录取,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为止。其间,他4次回家。徐向前担任孙中山的卫队士兵没多久,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他便回到了家乡,在那里呆了数日。

过了一段时期,他又离家出走,去找共产党。

奉党中央的命令,到鄂豫皖建立第四方面军,同中外反动军队进行长期斗争,回家的次数当然不多。

徐向前在1937年8月底出席了洛川会议,并且出任129师的副师长一职。

根据中共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把徐向前和周恩来、彭德怀一起去山西同阎锡山进行协商,以便形成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告诉徐向前说:你是来自山西的,与阎锡山乃同乡,一道前往做阎锡山工作吧。

九月十六日,徐向前返回他的家乡,10月27日徐向前接到中央的指示,率领部队进军。

临走之前,两个姐姐给他和战友们煮了一碗面条,炖了一锅羊肉蘑菇汤。

就在这个时候,有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他的面前,高声喊着“舅舅”,这两个年轻人当中,有大姐郭富安儿子,也有二妹夏月之子赵希圣。

他们坚持要到第一线去打日本人。徐向前把手里的饭一丢,望着两个小孩,心里既是欢喜,也是担心。

喜的是,这些孩子的政治意识很强,忧的是,他们还是太年轻了。接着他便询问起来两位姐姐的意见,没成想两位姐姐皆同意了下来。

徐向前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放下心来,和自己的两个侄子一起出去!"

尽管是自己的侄子,但是徐向前从来没有对他们表示过特殊的关心。自从参军以来,他就让两个孩子去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每次打仗,都是让他们打头阵。之后,二兄弟相也继在抗战中丧生,这件事也成了徐向前终生遗憾的一件痛苦之事。

10月27日,太原解放,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建立,徐向前任主任。徐家是五台的大户人家,听到徐向前“打”回老家的消息,他们都兴冲冲地跑到太原,问徐向前要官:“别管什么大小官,就是不要去站岗楼,当个官自然过得要比普通百姓舒坦。

徐向前经常不厌其烦地劝他们。有的人明白了,就跟大家说:“党的干部就是好,不贪污,不谋私利,这样我们的祖国才有前途!”

徐鲁溪认为,父亲的人生态度与他的出生、成长、阅历息息相关:父亲出生于贫苦人家,因此他也养成了简朴的习性。他在鄂豫皖建立了一个新的根据地,后来又经历了长征,又经历了西征,他习惯了简单的生活,也许这就是父亲的生活方式。"徐鲁溪觉得,儿女承认"布衣元帅",并非只是他的习性简单,而是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朴实而坚定。

很多人都认识徐向前有一双巧手,在战时,他亲手缝制自己的衣服,又亲自动手织了一件毛背心,他一直穿,便是三十来年,最终这件衣服还成了徐家的镇压箱底之宝。直到他离世后,徐向前的衣服才被捐赠到了一个博物馆中去。

徐鲁溪曾微笑著说:1950 年,我们在青岛时,父亲先在一块木头上绘出一副手枪的形状,然后将它切成两半,用一根烧得通红的钢条在上面凿出一个洞,接着又用一副纸牌做了一副望远镜,我跟弟弟徐小岩就用这种东西去打过仗。"

徐向前在家里还有一件宝贝,那就是他那只小小的工具包。平时,家中有什么小毛病,徐向前就把自己的工具包拿出来,自己去修。

儿女都很清楚他的喜好。他每一次从海外归来,都会送上一份从外国带回来一下的小玩意儿,就比如说是扳子和小刀,这个时候,徐向前总是最高兴的。

徐向前以兵为本

徐向前曾多次教导军队的干部,军队的工作必须从战士做起,要以军人的身份去做。

以兵为本。在临汾战斗动员大会上,他强调,作为一个领导,必须爱护自己的士兵。所有的干部都要理解,有了兵就需要干部,不一定要有兵。打仗要依靠战士。

为此,必须牢固地确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领导应该是战士的伙伴、战士的老师、战士的榜样、战士的挚友。这样你就可以带领士兵,可以把各种出身和性格各异的士兵,都凝聚成一个作战团体,军队就可以有实际的战斗力了。”

他还对干部们提出了在政治上对士兵们的发展和对他们的生活中对他们的困难表示关切;在指导作战中,要采取爱护士兵的策略,要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临汾会战时,由于当时缺少青菜,他经常和战士们到处去寻找野生的野菜,和他们在一块大快朵颐。

新中国建立以后,徐向前家旁边的一个军区院子里,每个星期都会播放一次影片。徐向前发觉,每当自己到军区大院里看片,官兵都要站起来迎接,如果自己来得太迟,影片就要延后,就会耽误观众的观看。为了这个目的,他告诉手下的人:“我到这里来,也是来看热闹的,如果有拘束,我也不会参加。”

这一次,当他重新走进电影院时,得到的不是全场的欢呼,而是一片敬畏的眼神。

元帅离世

徐向前于1990年6月在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90岁的老人,原本有一颗健康的心,却在三月起,出现了数次心绞痛。尽管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然时常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自6月5日以来,他再次因伤风而出现低热症,用了20余天的抗感染药物,都不见好转。6月27日住院后,他的情况恶化得很快。6月29日,李先念匆匆来到总医院南楼六病室。此时,房间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李先念正在考虑是否应该进入房间打扰,徐向前通过护士的谈话知道李先念已经到了,于是做了个手势,让他进去。两个人自1929年起开始同生共死的大别山就认识了。

李先念是一名老兵,一个木工出身的将军,胆识过人,智计过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深得徐向前的器重;

李先念在大别山的时候,就一直跟随着徐向前,徐向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屈不挠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个“大智大勇,缜密思考,运筹帷幄,驾驭战争的专家”。

两个同伴重逢,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段宝贵的时间。

徐向前微微张开双眼,对身旁的老朋友说道:“临终三件事,第一,不办遗体告别;第二,不办追悼会;三是将我的骨灰洒向大别山,洒向大巴山,洒向河西走廊,洒向太行山。"

他强忍着眼泪,同老帅握手,说道:“您一定会康复的。”

闻言徐向前摇了摇头,似乎觉得时日无多。两个老兵握在一起,谁也没有松手。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被感动得别过头去,抹了一把眼泪。

徐向前,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于1990年9月21日零时21分,离开人世。解放军中再一次损失了一位优秀的将军。

后来根据徐向前生前的三个遗愿,葬礼要简化。他的骨灰也撒向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以及太行山。

他是五台山的骄傲,自幼在青山里长大,他的革命生活也与这里密不可分。他的名字会像高山一样不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徐向前 作者:张麟

徐向前元帅交往实录系列 作者:江霙 肖砚

世纪风采——徐向前回乡记 作者:姚 远

徐向前:“布衣元帅”的简朴生活

党史党建文汇

乐闻大家——布衣元帅徐向前,作者:关捷

伟人风采:徐向前与毛泽东(下) 作者:程秀龙

0 阅读:20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