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寿山陵区,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皇帝陵墓?

炖个考古 2024-04-26 21:41:0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原名黄土山)下,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南面开阔,一条小河曲折蜿蜒将整个陵区一分为二,负阴抱阳。明代堪舆大师廖均卿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在此营建陵墓利于子孙后代,因此被永乐皇帝钦定为万年寿域,并将黄土山更名为天寿山。

自永乐七年五月明成祖长陵在天寿山南麓动工营建,到崇祯皇帝葬入思陵,期间235年,先后修建13座皇帝陵墓(按辈分依次:明成祖长陵、明仁宗献陵、明宣宗景陵、明英宗裕陵、明宪宗茂陵、明孝宗泰陵、明武宗康陵、明世宗永陵、明穆宗昭陵、明神宗定陵、明光宗庆陵、明熹宗德陵、明思宗思陵)、7座妃子墓2座太子墓(明成祖妃坟两座:东井、西井,明宪宗万贵妃坟,明世宗三妃坟:悼陵,明世宗四妃二太子坟:五子坟,明世宗贤妃坟,明神宗五妃坟:郑贵妃墓)、1座太监墓(王承恩墓),形成了一处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

其实,早在明光宗朱常洛去世时,天寿山陵区就找不出佳穴吉壤了,庆陵的选址十分不易!内阁大学士刘一燝、韩熿、礼部尚书孙如游、制敕房办事中书舍人陈明晰等人对天寿山陵区仔细巡查,向明熹宗提出想在“景泰洼”筑陵的建议。“景泰洼”位于明仁宗献陵、明英宗裕陵之间,是164年前景泰皇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寝(遗址)。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临危受命登上皇位,1456年皇后杭氏病故,朱祁钰便在献陵以西黄山寺二岭南麓营建了寿陵。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成功,景泰帝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寿陵玄宫亦被摧毁。此后,这片陵区便蛇鼠出没,一直荒芜,被唤作“景泰洼”。明光宗与此建陵,既有僭分之嫌,也是万般无奈,天寿山佳穴卜选殆尽,已找不出能与“景泰洼”相比之地。

等到修建明熹宗德陵时,佳穴更是难寻,只能“蜗居”谭裕岭的“蜘蛛穴”。另外,当时朝廷还面临严重危机,国库匮乏,负责建陵的工部尚书薛凤翔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只拔银50万两,尚有150万两的缺口。德陵工程前后拖了5年之久,最后还是在大臣们的捐款帮助下,才勉强建了起来,但规制能减尽减,甚至最重要的玄宫从“五室三隧”变为“三室一隧”,左右配殿直接消失。崇祯皇帝上位以后,认为十三陵的风水已尽。《罪惟录》中说崇祯皇帝为自己选址,遍求天寿无吉壤,只好在京畿寻找新的陵区,并看好蓟州凤台山一带,不想李自成攻入北京,自己自缢煤山,身死国灭,相中的陵区便宜了爱新觉罗家族,成了后来的大清皇陵——清东陵。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十三陵风水略差,选址不好,导致明朝灭亡的传闻。从兆域规模来看,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8 阅读:1395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5:55

    选址时就说的明白,最多能埋万子重孙,万历的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埋进去就结束了

  • 2024-04-27 16:42

    明景陵泰陵康陵当时就说风水不好了。

炖个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