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为何总比盗墓贼慢半拍?且看他一人如何挽救马王堆汉墓

炖个考古 2024-05-02 07:57:14

土夫子,是楚地(湖南、湖北)对盗墓贼的一种别称,原本是指以售卖黄泥为生的人,因在泥里发现墓葬器物,倒卖后收益更高,便逐渐演变成了靠盗墓吃饭。尤其是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一带,从春秋战国开始,历代就有王侯将相、达官贵人长眠于此,墓冢森森,可谓“山头林立”,土夫子也是身经百战,能够看土识墓、望闻问切,有的甚至身怀绝技。

根据长沙、荆州文物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长沙郊区、江陵八岭山、荆门市纪山大中型古墓有1300多座被盗,其中1000座彻底盗毁,失去考古价值,大批文物流失或遭到破坏。这些被盗墓葬,绝大部分发生在解放之前以及20世纪90年代。商承祚《长沙发掘小记》记述“解放前,长沙盗墓甚炽”,长沙古墓葬“经土夫子盗掘,破坏无法统计”。对外开放以后,发生的最严重的盗墓案件是郭家岗一号墓被盗案(又称“中国第一古尸案”),一具距今2300年的战国女尸被挖出、百般蹂躏。土夫子把这件“稀世之宝”衣服扒了个精光、头发扯掉、嘴巴撬开,埋在另一盗洞中长达39天。此案24人涉案,9人自首,14人被抓,3名主犯被拉到纪山古墓群现场枪决,最后一名主犯李宜海于2017年5月10日落网,因刑法修改,目前盗墓已经取消了死刑的规定,最高只判无期徒刑。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流通渠道被彻底截断,从墓中盗出的明器无法销赃,土夫子这个行业就此消亡。凡有点真本事的土夫子,基本都被收编成了各地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为新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任全生。任全生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解放前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从事盗墓营生。著名的楚帛书,便是1942年任全生带人盗掘出土,后被美国人骗走,至今流落海外。任全生深感罪孽,最后做出了惊人的决定——金盆洗手,不再盗墓!后来的《盗墓笔记》便是以此事件为开端,构筑了一个惊天大坑,南派三叔自己也得了精神疾病。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急需人才,尤其是考古专业人才更加匮乏,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实战经验。经过劝说,任全生加入湖南文物工作队,开启了他的“赎罪”之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发掘,任全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女尸(辛追)在棺椁内难以取出,众人束手无策,任全生提出用五夹板斜插进去将女尸“捞出”,如此完好无损地取出了女尸,《五十二病方》以及素纱禅衣的提取,任全生也有出谋划策。1973年,任全生又提出建议:发掘他曾经盗过的长沙东郊识字岭子弹库楚墓一号墓,在椁盖板与棺材之间出土了战国中晚期绢本墨绘——人物御龙图,这件国宝现收藏于湖南博物院。事实证明:这些改邪归正的土夫子,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古董商可靠得多,起码他们没有昧着良心。

至于为何考古专家总比土夫子慢半拍这个问题?其中的原因还是蛮复杂的。不过,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土夫子属于“自主创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挖起墓来很“拼命”,全靠“业绩”存活。考古专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靠“工资”生活,必须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各项考古工作,属于“慢工出细活”,力求还原墓葬本身及历史真相。

二是1958年明定陵发掘以后,很多有机文物因为技术保护不到位遭到损毁,1966年又发生了焚烧万历帝后尸骨的重大惨剧,周总理要求“十年内不开帝王陵墓”。自此,不主动发掘古墓葬尤其是帝王陵寝成了考古界的铁律,至今无人敢去打破。很多墓葬虽然已经发现,但只能在原地保护,除非确证被盗或者被意外破坏,才能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但往往这些墓葬早已被土夫子捷足先登,成了一座座“空穴”!

0 阅读:6

炖个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