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小人,但也是战国时期秦国战略第一人

树的历史 2023-12-24 20:44:57

不要得罪范雎!

不要得罪范雎!

不要得罪范雎!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就算你是白起也不行。

01

公元前279年,秦国命白起率军伐楚。

白起决汉水以灌鄢城,鄢城一片汪洋,死伤数十万。

数日后,鄢城被破,白起一鼓作气,直指楚国都城郢都。

郢都被破,楚王逃至陈地。楚国诗人屈原心中悲愤,自沉汨罗江。

此战之后,秦国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公元前273年,魏国联合赵国打韩国华阳,韩国向秦求救。

秦国派白起率领军队救援韩国华阳。

华阳这个地方离秦地还是有点距离的。白起奇兵急行,八日内就到达华阳城,打了时间差,在赵军没有反应时,突袭大败魏赵联军。赵国派兵继续增援,也不敌白起军队。

此战,秦军大获全胜,斩首敌军15余万。

两战之后,武安军白起在秦军中便有无上的威望。

此时的秦国是秦昭襄王、秦宣太后、魏冉、白起四大巨头实际控制。

然而他们还不知道的是,两年后,有个魏国人会改变这一切。

02

范雎逃到秦国之前,是在魏国的须贾手底下做事的。

须贾这人有点小肚鸡肠。就是须贾这人,使得范雎差点死在魏国。

有个事情是这样的,燕、楚、魏、赵、韩等五国曾共同经攻打过齐国。使得齐国差点灭国。

齐将田单厉害,以一将之力用剩余军队力量大败联军。还收回曾经的失地。

魏王这会儿坐不住了,齐襄王起来了,先是收复,接下来可能就得算账了。

于是派遣须贾出使齐国议和,范雎为舍人随从前往。

03

齐襄王这会儿在朝堂之上,对须贾没有一点好脸色。

你们魏国为何如此反复无常,之前攻打我齐国,先王的死应该给你们记一笔,你们还有脸过来求和?

须贾这时表现嚅嚅,无言以对,无法应付。

这身后的范雎就站出来了。

我们知道,范雎这人,嘴皮子厉害。

虽然你齐襄王这会儿看似在道德制高点上。先前的战争可不一定。

范雎义正辞严地辩驳道:

“齐湣王骄暴无餍;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光武盖世,应思重振齐桓公(指田齐的齐桓公)、齐威王之余烈,如果斤斤计较齐湣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自责,恐怕又要重蹈齐湣王的覆辙了。”

齐襄王听后,认为这个人有胆识有辩才。

当晚,便派人劝说范雎留在齐国,以客卿相处。

范雎义正辞严地拒绝:

“臣与使者同出,而不与同入,不信无义,何以为人?”

此话一出,齐襄王更为高看范雎,于是赏赐他。

范雎本是仗义执言,替须贾解围,维护魏国尊严。

你看看,这个时候的范雎哪里有小人样子。

但一个人,变了,肯定是有原因的。

04

范雎获封的事跟须贾说了,须贾让他还了黄金,却留下了牛酒。

要说这人一旦嫉妒恼怒以后,就会陷入自我催眠,会更加嫉妒。

须贾就是这样的人。

回到魏国以后,须贾诬告范雎私受贿赂,出卖情报。

这一顶大大的帽子扣下来。

魏齐大怒,命左右鞭打范雎,严刑拷打,差点被活活打死。范雎只得装死。死后被扔茅厕之中,又被轮番撒尿羞辱。

这一刻,也许他自己也想要死去。

但是他还活着,所以他必须要活着。

他买通看守,将他当死人扔了。以此逃生。

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张禄。后在秦国使臣王稽帮助下逃至秦国。

05

王稽在向秦王打报告的时候,就说,魏国有个张禄先生。他说秦王的的国家处境很危险,他有良计可解。

秦昭王当然不信,他也不信这些游说之士,他秦此时正是强盛之际,国势昌荣,人才鼎盛,何来危险。于是把他打发扔在客舍。

公元前270年,穰侯魏冉想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这做法活脱脱的想要借机扩大自己的陶邑封地,这样一来,他的私有财富及超过了国家。

要说,这范雎确实有点料。

眼看这机会就来了。

于是范雎就上书启奏秦王,说什么呢,就一些废话。

大概是,你是圣明的君主,如果你认为我有用,希望我的主张你可以用,如果我没有用,不用长留我在这里。我这人也不敢毫无根据乱讲,你不信我,但是你得信推荐我的人。宝玉在土里,也只是石头。高明医生知道病人生死,圣明圣君能够洞察国事的成败。要和你说的至深话,不敢写在书信上,一些浅薄的话又不值得您看。希望您有时间让我拜见一下,谈一次话,如果没有效果,你就赐我死去。

这话说的,秦昭襄王来了兴趣。便决定见一见这个人。

范雎一听秦昭襄王召见,立马去王宫。半路上就遇到了秦王的轿舆。他却假装不知,直直往前走。

这宦官看到了,立马呵斥,大王来了。

来了,来了,我要装杯了。

范雎大声说道:“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安得有王?”

这话可是说到秦王心尖里去了,表面上,他是秦国大权掌控者,实际上是魏冉一党在朝中力量也不弱,军中白起与魏冉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两人联合起来,这秦国可不一定是他秦昭襄王的。

06

秦昭襄王一听这话,便知道遇到高人了。

屏退左右以后,宫中已无别人。秦昭王长跪着向范雎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

范雎继续装杯:嗯嗯。

秦昭王又长再跪着向范雎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

还得装下去:嗯嗯。

我怀疑这孙子故意的,就是为了报复秦昭王不召见他,不待见他。

这样一个来回三次后。

秦昭王终于忍不住了:“先生终究也不赐教我了吗?”

这范雎才开口:不敢这样,我哪里敢赐教大王。

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欲言者皆兴亡大计,或关系人骨肉之间,臣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所以王三问而不敢答者,未知王之心何如耳。”

秦王又长跪请曰:

“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乃天赐我大秦良才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你有事就说,牵扯的到多少人,都没关系,就算是太后,还是穰侯,都可以,请指教我。

这范雎心里有谱了。于是下拜秦王,开始了这个秦国版的“隆中对”:

“我听说大王的国家,在地理上有先天优势,是个建立王业的好地方,百姓也都勇敢,爱国。大王现在是占据地利,人和的条件。所以大王要建立霸王之业是绝佳条件。但是你的臣子不称职啊,闭关固守了这么多年。这肯定跟穰侯不够忠心有关系,大王你也有问题。”

这话估计又到心坎里去了。

”秦昭王长跪着说:“我愿意听一听我的失策之处。”

范雎此时发觉,外面有不少探子在探。

凑到秦昭王面前说:

“臣闻穰侯欲越韩、魏而攻齐,此计差矣。齐去秦甚远,有韩、魏以间之。王少出师,则不足以害齐,若多出师,则先为秦害。今伐齐而不克,为秦大辱,即伐齐而克,徒以肥三晋也,于秦何利哉。为大王计,不如远交而近攻,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自近而远,如蚕食叶,天下不难尽矣。”

这范雎一句句的,都说到秦邵王的心窝里去。

秦昭襄王放任宣太后和魏冉掌权,原因便是他们都是忠于秦国的利益,而且与秦昭襄王步调一致。

《战国策·燕策二》就有有记载:

“(秦王)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都是工具而已。

但是这些年来,魏冉为了扩大封地,每次都是跋山涉水过去攻打。不好打又不好守。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

魏冉这些年还连续去攻打魏国的大梁。又是攻城,又是跑很远去攻城。每次都打输。所以这魏冉的战略本身有问题。

打仗,就得以战养战。从邻国开始,逐步扩张,拿了土地,城池,建立基地,在扩张在拿地。如此反复。

所以这会儿,范雎就提出了最早的地缘政治理论:“远交近攻”。

大概概括起来就是:

1、打一个国家,打完要完全摧毁他们的军队,不要让他们有复兴的可能。

2、赵国这个国家现在很厉害,避免跟他打,等时机成熟后在找机会。

3、比较远的那些国家,如楚,燕,齐等,我们可以先跟他们交好。先孤立韩魏二国。韩魏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是核心。也是王霸天下的关键。

这分析天下局势就到这里。

07

秦昭襄王对这个其貌不扬的游说之士相见恨晚。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

公元前265年,秦国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而且小心眼的范雎还不忘出谋划策对付魏国。而且接连攻下魏国怀地、邢丘两座重要城池。

此后秦昭襄王对范雎愈发信任。

公元前266年。

范雎有意无意的说起一个事:

在山东的时候,只听过说齐国有田文,没有齐王。只听说过秦国有太后有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也没有听过秦王。

秦王这又心里一咯噔起来。

范雎又继续说:

“独掌国家大权的称做王。”

我怀疑这范雎又在激秦王。

“现在太后独断都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

到这里秦王算是明白了。

后面听不听无所谓了。

于是废了太后,免去穰侯相位,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赶出国度,让他们回自己的封地养老去。并立范雎为丞相,封应侯。

09

至此,范雎封侯拜相,成为秦国二把手。

而白起与直接与魏冉划清界限。

这白起是明白人,他是秦国的武安君,奉行的是忠于秦国。

魏冉对白起虽有提携之恩。但是白起是传统的秦人,传统秦人有个臭毛病,就是骨子抗拒六国之人,魏冉始终不是秦国人。所以魏冉更不可能跳出来。

而对于范雎,白起的看法更是简单。

在他眼里,范雎就是个卖国贼,卑鄙小人,不足为惧。

范雎当然知道。

所以在白起打赵国邯郸的时候,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余万赵军。当白起想乘胜追击的时候,范雎献计,说战后需修生养息,接受赵韩二国的割地求和。

但是赵国并没有做到割地,于是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邯郸。白起托病不起。真病还是假病不知道。

秦昭襄王曾派范雎去看望白起。白起这人对秦昭襄王是有所不满的,对范雎又是不屑。范雎去看望他,他只会觉得这人恶心。嘴里肯定蹦不出好话。

范雎看的出来。

此子与自己定是水火不容了。

回朝之后,秦昭襄王问题。

范雎支支吾吾的说出:“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好咯,这话说的遮遮掩掩的,好像是有什么话不能说一样。

这秦昭襄王定时起疑。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那就会不断生根。

回想前面种种,白起手握重权,并一而再而三的不停调令。

白起有没想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秦昭襄王觉得白起有这个力量来推翻了。

所以呢,白起最大的失策,便是得罪了范雎这个小人。或者是看不起范雎吧。

即便已经封侯拜相,曾经在魏国被羞辱的回忆便是心魔。这伤疤,就算是异样的目光,都像是撒盐一般。

2 阅读:128

树的历史

简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