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惨败!四十万冤魂游荡,难道都是赵括的锅么?

古今之事一壶酒 2023-11-29 13:56:58

长平古战场下,白骨森森! 从长平吹过来的风是苦的,因为赵国四十万冤魂还在悲鸣,久久不肯散去。

秦赵长平之战在广义上讲,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长平,秦国一举歼灭赵军四十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的国力。第二个阶段是邯郸保卫战,赵魏楚三国夹击秦军,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国也因此失去了杀神白起!

秦昭襄王继位后,战国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韩魏两国国力日益削弱,只能曲意逢迎,齐国刚刚复国,再也无心西顾。楚国国都被破,祖坟被挖,更是自顾不暇。燕国本就是存在感最低的国家,离秦国也最远,没有能力插手中原战事,唯一能抵抗秦国的只有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了。

公元前 270 年,赵国名将赵奢大败秦军于阏与,十万秦军伤亡过半,赵国另一名将赵国廉颇在幾再次大败秦军。这是秦国前所未有的惨败。幸亏秦相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交好楚、齐、赵、燕四国,先将屠刀举向了韩魏。

公元前 262年,白起攻克韩国野王,将韩国拦腰截成两段,韩国本土与上党郡彻底割断了联系。眼见秦国还在不依不饶,继续进攻,韩国害怕,愿献上党郡求和。

但韩王想要将祸水东引,派冯亭为上党郡守。冯亭抵达上党后,要将上党献给赵国,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就是想借此挑拨秦赵关系。上党处于韩赵魏三国的交错地带,如果秦国占有了上党,秦国可以形成三面对赵都邯郸的夹击之势。

烫手山芋般的上党郡到底要还是不要,赵国君臣讨论激烈。平阳君赵豹认为赵国如果接受上党郡,无异于虎口夺食,势必引起秦国不满,无疑引火烧身。

赵孝成王认为我假使用百万雄兵也很难攻不下一座城池,今天白得十七座城池,我为何不要啊。于是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可叹,赵王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却不知灾祸即将降临!

秦昭襄王果然大怒,派王龁奇袭上党,等到廉颇带领赵军精锐赶到时,上党已经失守,所以廉颇决定扼守长平。

王龁不断强攻长平,赵军屡战屡败。廉颇及时改变战略,不与秦国硬拼,依托有利地形,坚壁清野,扎营固守。秦军无法突破廉颇顽强的防守,秦军士气被彻底压制住了,秦、赵在长平相持不下。前方战事僵持不下的时候,往往考验的是后方的运作能力。

赵孝成王此时不想再战,想与秦国议和,大夫虞卿认为秦国必定不肯轻易罢兵,赵国使臣应带重金去游说楚、魏、齐三国,这样就会让秦国害怕,秦国反而会更着急跟我们议和。

但赵孝成王却听不进去正确意见,仍然派使臣直接去秦国。秦相范雎盛情招待赵使,向其他诸侯传递秦、赵两国已经议和的假象。魏楚齐三国本来就惧怕秦国报复,这样更没有国家愿意救援赵国了。

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三年多。赵国粮食几乎耗尽。赵孝成王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数次要求廉颇主动出击,但廉颇为了大局,死不奉诏。此时,范雎采用了阴毒的离间计,派人到邯郸四处散布流言:廉颇这个老头不值一提,马上就要投降秦国了,秦国真怕的是赵奢的公子赵括罢了。赵王听信流言,下定决心要以赵括代替廉颇。

蔺相听说了,不顾重病,拼死向赵王劝谏。但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得知让自己的儿子赵括去前线做主将,赶紧劝赵王说,我是最了解赵括的人,您让赵括去前线,必败无疑。您要是非得派赵括去,我们家族现在就与赵括划清界限。但赵王依旧不听。

公元前 260 的一个雨天,赵括终于接替了廉颇,成为新的主将。赵括上任后,任人唯亲,将很多优秀的将领更换,致使赵国士气低落。他也一改防守战略,准备与秦军决战。

秦国早就料定决战将要到来了,秘密派杀神白起代替王龁为主将。白起料定赵括年轻气盛,求胜心切,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秦军的诱敌部队稍与赵军相碰,便向后逃窜。赵括以为自己用兵如神,全军追击,紧追不舍,想要一举击溃秦军。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败退的秦军将赵军引入秦军主力壁垒之下。

赵军无法冲破秦军的壁垒,便想退兵,但白起早就率领精锐部队截断了赵国后退之路,形成了对赵军的包围。白起又派秦军精锐精骑切断了赵军的所有粮道。秦军主力轮番冲击赵军,消灭赵军有生力量,并亮出了杀人魔王白起的帅旗。

年轻的赵括一看对手是白起,彻底懵了,竟然放弃突围,转攻为守,等待救援。赵国早就将全部赌本都给了赵括,哪还有军队救援啊。其余五国更是不敢得罪秦国,都不打算救援赵国。赵军由于饥饿,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赵括只得拼死一搏。他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但未能成功。绝望地赵括只能亲率赵军精锐,强行突围,但秦军此时万箭齐发,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射死在了长平。

赵军一看主将死了,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白起认为,秦国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着这些降卒,秦国也无法有效控制四十万降卒,所以将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长平之战结束了,留下的全是白骨与冤魂。

总结一下:为什么秦赵决战,赵国会惨败收场呢? 第一,赵括自然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只会纸上谈兵,迫于后方补给压力,一味地轻敌冒进,直接导致了赵军深陷重围,四十万赵军最终被坑杀。

赵孝成王的无能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赵孝成王外交错误,导致赵国孤立无援,在廉颇坚守不出,苦苦支撑时,赵孝成王却怪廉颇怯战,并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无异于自掘坟墓。

白起的用兵如神,也是赵国惨败的另一重要原因,他果断利用赵括年轻气盛,冲动冒进得心里,将赵军引入险地,重重包围,致使赵军粮草断绝,不得不投降。

第二,其他各国采取观望态度,只想坐山观虎斗,期待两败俱伤,从中牟利。韩国在秦国的打压蚕食之下,已无招架之力,只想祸水东引,请走秦国这尊瘟神。魏国在伊阙之战和华阳之战,魏武卒损失殆尽,国力疲弱,早已无战国初期第一霸主的雄心壮志。

楚国被白起夺取西边大片领土,国都被破,祖坟被挖,更是自顾不暇,不想趟这浑水。齐国虽然复国成功,百废待兴,既没有东方霸主的实力,更没有参与逐鹿中原的雄心,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更是让齐国不愿与秦国对抗。燕国更是与赵国长期敌对,更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燕国更想赵国削弱,从中牟利。

第三,长平惨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逐渐成为了战国的霸主,秦国不但有关中沃野,还攻占了巴蜀的天府之国,而赵国与之相比,不但变法不彻底,而且国力相对疲弱,所以在三年僵持阶段,赵国先产生了粮食危机,这也是赵王不得已临阵换将、赵括着急与秦军决战的根本原因,

0 阅读:119
评论列表

古今之事一壶酒

简介:倒上一壶酒,唠唠您最爱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