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因何而亡?到底是项燕无能,还是因为三大家族掣肘?

古今之事一壶酒 2024-01-16 16:59:39

项燕死的那天,天下着瓢泼大雨,泥泞的土与鲜红的血融浸在了一起。楚人的鲜血将这片大地染红,即使再大的雨也无法将这片血红洗刷,更无法洗刷楚国亡国之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身中七箭的项燕给秦国施下了最恶毒的诅咒,眼看战败国亡,项燕拔剑自刎。

他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崛起于丛林和草莽,他的国土最大,本来是最有可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但他并没有摆脱亡国的命运,他就是楚国,与秦国有着血海深仇的楚国。

尽管楚悼王时想要变法图强,任用吴起变法,但在楚国中央,屈、景、昭三大家族实力太强,反对变法。地方上,盛行分封,不听中央号令,吴起变法无疾而终。

到了楚怀王,疏远屈原这样的忠臣,宠信靳尚等小人,屡次被张仪欺骗,却不思悔改,最后客死他乡。楚国貌虽强大,但骨子里早已被掏空。

楚国后期,因为春申君黄歇帮助楚考烈王逃离秦国人质生活,楚考烈王继位后,封黄歇为相。黄歇先灭掉了齐国的小弟鲁国,致使齐楚交恶,导致秦齐联盟,故齐国在秦国的兼并战争中一直充当看客。

在五国伐秦时,联军一度攻到函谷关,但面对秦军倾全国之兵攻击赵军时,黄歇不但不救,反而不战而逃,导致山东六国最后一次合纵灭秦联盟失败。

由于楚考烈王始终生不出儿子,正好黄歇有一个宠妾李氏怀孕了,她的哥哥李园建议黄歇将李氏献给楚王,移花接木,彻底控制楚国政权。

黄歇觉得有理,就把李氏献给了楚王。楚王被李氏的美艳所折服,不久李氏生了儿子,楚王不仅更宠爱李氏,而且重用了李氏的哥哥李园。等到楚考烈王病死,李园发动政变,埋伏刺客,将黄歇杀掉,楚国更加一蹶不振。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下定决心灭楚,问灭楚需要多少人马,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李信却说,我用20万人就能搞定。秦王认为王翦老了,不堪重用,就派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进攻楚国。而王翦则顺势告老还乡,不问军政。

李信认为楚军必将兵力集中在汝水两岸,来防御秦军。所以派蒙恬继续沿着汝水前进,正面进攻楚军,而自己率领全部精锐,轻装疾袭,快速迂回到楚国的后方,已达到包围楚国所有主力的目的。

但项燕早就料定李信的作战目的,率领主力尾随孤军深入的秦军,并趁夜色突击秦军,李信大败,带领残兵败将逃向城父,项燕紧追不舍,再败李信,幸亏蒙恬掩护,李信才逃回了秦国。

秦王只能再次启用老将王翦,他亲自来到了王翦家赔罪。嬴政言辞恳切,王翦虽然表面推脱了几次,但最终还是接下了灭楚的重任,率领60万大军攻击楚国。

面对前来送行的秦王,王翦一反常态,反复恳请秦王赏赐良田美宅,进入楚地侯,王翦仍然多次寄出书信,继续请求秦王赏赐金钱珠宝,王翦手下部将不明所以,纷纷质疑王翦贪图富贵,王翦解释道秦王生性多疑,如今自己掌控举国兵力,如果不营造贪图富贵的假象,恐怕后方不稳,很难打消秦王的顾虑。

楚、秦两军在平舆相持了一年多时间,不论项燕怎么挑战,王翦只是坚守大营,拒不出战。

一年之后,楚军后勤补给困难,国力也逐渐亏空,项燕只能向东退却。王翦抓准机会,派精兵追击,在蕲南大败士气低落的楚军,项燕留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诅咒之后,拔剑自刎。

公元前224年,王翦一举攻破楚国首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下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总结一下:楚国因何灭亡?第一,楚国施行分治的政治体系,中央政权完全被屈、景、昭三大家族掌控,新兴的地主阶级人才没有进步的空间,楚国的军队也大都是三大家族的私兵,楚王也更像是被三大家族操纵的傀儡,朝堂之上,为了各自利益分歧不断,很难形成合力,即使正确地意见也往往会受到大族的掣肘。

而地方上,更是不听中央号令,中央集权薄弱,政令很难在地方上有效传达,每次作战都很难从地方上募集钱粮、军队,楚国国内很难形成合力。

第二,吴起改革不彻底,更多的是军事和政治上的改革,没有对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化进行改革,就无法实质上增强楚国的国力,无法壮大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实力以对抗屈、景、昭三大家族为主的旧贵族势力,楚悼王一死,吴起就被旧贵族射杀,变法无疾而终,楚国彻底失去了强大的希望。

第三,楚王大多昏庸无能,导致楚国领土不断被蚕食,国力不断被掏空,楚怀王时,亲小人,远贤臣,疏远屈原这样的忠臣,宠信靳尚等小人,还屡次被张仪欺骗,却不思悔改,最后客死他乡。楚考烈王时更是宠信奸臣黄歇,不仅导致齐楚再次交恶,更让最后一次合纵灭秦功败垂成。

0 阅读:46

古今之事一壶酒

简介:倒上一壶酒,唠唠您最爱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