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埋下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文史说几遍 2023-02-27 17:33:22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立国319年,传18帝。宋朝总体上由于建国是靠兵变实现的,相对于靠战争得天下的王朝来说,国家军队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和锤炼;加上赵宋王朝担心自己的手下武将步自己祖先的后尘,所以有意的崇文抑武,导致整个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军事羸弱,一直割地赔款,与清朝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时期。一、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路赵匡胤祖上在唐朝做官,但官职不高。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军人家庭,父亲赵弘殷是禁军将领,母亲是杜氏,有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和两个妹妹。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的赵匡胤志向远大,先后在军阀王彦超、董宗本手下效力,但一直郁郁不得志。后又加入郭威旗下,在南征北战中身先士卒,屡建奇功,逐渐显露出过人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受郭威的赏识,很快就被提拔为殿前都虞侯及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节度使,成功跻身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在此过程中,赵匡胤也慢慢培植了忠于自己的势力,联合了一批军官并结为"义社兄弟",几乎包括了日后帮助他发动兵变的主要力量,如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贳、王政忠等人。公元956年,赵匡胤又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原型)、沈义伦、吕余庆相识,成为日后赵匡胤开国的心腹谋臣。这时赵匡胤年仅三十岁,但个人威望号召力、手下文臣武将已经具备了取后周而代之的实力。二、精心谋划,导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经过长期谋划,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派人谎报北汉与辽朝国军队入侵。北周朝廷立即决定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抗,这是赵匡胤早就料到的。为了让百姓觉得兵变是天命所致的合理性,要顺应、接受上天的安排,遂安排人趁机进行煽动,说天上有两个太阳,下一个真龙天子已经出现;其中一个有黑光闪烁的太阳是现在的北周皇帝,快要被替代,这是暗示天命当有所归。第三天,赵匡胤亲自率领军队开出京城,当晚,驻扎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现在是黄河渡口)。兵变开始了,赵匡胤一面派人悄悄返回开封通知他的心腹石守信、王审琦在京城里面做好策应,控制开封局面;同时安排人准备好黄袍王冠,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清晨,按照安排赵匡胤手下的陈桥众将士聚集在赵匡胤门前,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太祖身上,众人在庭下行叩拜大礼,高呼"万岁",赵匡胤假意再三推让,终于却之不恭的接受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京城内石守信、王审琦已按照安排,武力控制了城门和皇宫,赵匡胤带军兵不血刃地返回京城。入城前,赵匡胤下令只要后周少帝、太后和公卿大臣顺应天意,不进行反抗,都会得到优待。文武官员们闻变大惊,除侍卫司实际长官韩通稍作抵抗失败被杀外,其余王公大臣未做任何抵抗,就接受了现实。就这样未费吹灰之力就得天下,赵匡胤用时五天就正式称帝,由于赵匡胤在周恭帝时在原唐代的宋州任节度使,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这一年,赵匡胤才34岁。三、恩威并施,杯酒释兵权,完成宋朝的统一与稳定赵匡胤知道依靠兵变建立的赵宋王朝,面临最紧迫的任务是稳定内部政权、收复人心。对后周遗老遗少,封退位的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移居洛阳,给予优待。对兵变中有拥戴之功的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开国功臣都得以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宋太祖平叛

赵匡胤的兵变上位,引起部分拥兵自重后周节度使的不满。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起兵征讨赵匡胤,但叛乱仅持续了几个月就被平定,天下基本统一。据历史记载,平叛后赵匡胤问计于赵普:"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皇帝十易其姓,兵革不息,苍生涂炭,是为什么呢?朕想要天下长治久安,该怎么做呢?"赵普一语中的:"唐末以来,国家动荡,无非是因为节度使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节制节度使,就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样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意见。

宋太祖问计赵普

一天,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宴请兵变时的功臣名将。酒过三巡,赵匡胤借着酒话说:"我能有今天都是你们的抬爱,但做了皇帝才发现,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最近一直无法入睡。"众将大惊失色,诚惶诚恐地伏地表示自己绝无二心。赵匡胤又说:"我是相信你们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没有异心。一旦他们把黄抱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还能怎么办呢?"第二天,众臣都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就纷纷上奏称病,请求交出兵权,卸甲归田,颐养天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就这样,宋太祖赵匡胤以蚕食的方式陆续夺去了其他各地节度使的兵权,朝廷派遣文官担任知州、知县,地方行政长官基本都换成了文官,实现了赵普所说的"稍夺其权"。宋太祖赵匡胤又下召由朝廷派人出任各地转运使,将此前节度使的财权收归中央,实现“制其钱谷”。赵匡胤又派人到全国节度使军中挑选精兵纳入中央禁军;这样节度使地方军经过挑选后,只剩下老弱病残的队伍,只能维护地方治安,再也无力与中央禁军抗衡,实现“收其精兵”。宋太祖赵匡胤通过裁剪节度使的军权、财权、人事权,大大削弱节度使的势力,解决了大唐王朝的弊政,赵宋王朝进入稳定的大一统时代,但这种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也为整个宋朝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欺凌埋下种子。四、因果轮回,宋太祖赵匡胤未能寿终正寝史记《宋史》中记载,赵匡胤生母杜太后病危前,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一份匪夷所思的“遗嘱”,即“金匮预盟”。杜太后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取代后周,正就是因为柴荣留下一个幼小的继承人。为了避免赵宋王朝面临同样的命运,杜太后提议赵匡胤之后,应该“兄终弟即”,由成年的弟弟赵光义继承帝位,赵光义去世之后由小弟弟赵廷美为继承人,赵廷美去世之后再立赵匡胤的儿子为继承人,希望这样的制度宋朝就能避免被外臣、武将篡权夺位。 这也为宋太祖赵匡胤被毒杀,死于非命埋下祸种。

宋太祖暴毙

一个雪夜里,只有赵光义和赵匡胤兄弟二人在宫中把酒言欢,按宋朝规矩,本不能留宿宫中的赵光义却没有回去,而是违规留在皇宫里面。到了第二天五更时分,赵匡胤就在睡梦中驾崩,赵光义向众臣宣读遗诏,随即在灵前即位,史称宋太宗。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身体一直很好,却突然暴毙。所以后世认为赵匡胤的死绝非简单的病逝,而是一场谋杀。后来历史也佐证了这一点,赵光义为了让皇位在自己后代一脉中流传,便逼死弟弟赵廷美,又暗中杀害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天道轮回,上天是公平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成功容易失去快,对我们现代人都有现实指导意义。不要总希望一步登天的成功!

0 阅读:6

文史说几遍

简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