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在舞会遇一30岁妇女、忙质问道:你咋能叫这个名字

才灿看历史 2024-05-07 21:20:23

1959年3月,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初春,中央决定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及第八届七中全会。

上海,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之所以要在这里连开两场如此重要的会议,就是为了确定之后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身为新中国领袖的毛主席伫立在黄浦江边,看着面前潺潺的流水时,不禁对着身边陪同的几人感叹道:“美丽的春天要到了,咱们的国家经济就要像这黄浦江一样,奔腾不息、直扑大海”。

就在众人默默点头之际,毛主席继续加油打气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担子可不轻呦,需要大家众志成城!”

彼时,沉睡了一整个寒冬的树木依然被这和煦的春风唤醒,迎着温暖的晨曦、拼尽全力抽出新的枝芽。

那星星点点的翠绿,随着一股微风拂过而四散摇曳,如同这位伟人心中一个个伟大的理想,渐渐萌发、抽出枝芽,最终枝繁叶茂。

由于此次会议延续时间太长,而参会人员也是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的,彼此之间必然会感到陌生。

而为了众人熟络起来,心思缜密的周恩来总理在会议正式召开的这天晚上,特意举办了一场舞会。

向来主张与同志们“打成一片”的毛主席自然也出席了这场舞会。

起初的时候,毛主席还与大家推杯换盏,气氛极为融洽,脸上也不自觉地流露出笑容。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来到一名看上去30岁左右的女性身旁、简单交谈了几句过后,却突然皱起了眉头,沉默片刻后才颇有些不可置信地说道:“你怎么能叫这个名字?”

那么,这名女子究竟是何人,为什么毛主席在得知她的名字时会有如此反应?

她与毛主席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1

此人名叫水静,是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结发妻子。

1929年,水静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商贾家庭,父亲名叫水铸清,曾读过几年私塾、肚子里也算有些墨水。

后来,水铸清在县城里开了间米面铺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也算殷实,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最起码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用饿肚子。

值得一提的是,水铸清膝下有4个女儿,而水静年纪最小,因此深受长辈们的疼爱。

为了弥补自己无子的遗憾,思想还有些封建的水铸清便将水静当成儿子培养,不仅将她送到大学堂里读书,还趁着假期的时间教授一些做生意的心得。

众星捧月般的生活让这个小丫头成长十分迅速,十四五岁的年纪心智却极为成熟,一言一行、一板一眼颇有些大人模样,这也让水铸清极为欣慰,庆幸自己辛苦积攒的家业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事实证明,水铸清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1944年9月的一天,女儿突然兴冲冲地跑进屋子里,满是期待地说道:“爹爹,爹爹,我要去参军了”。

闻听此言,水铸清的心中“咯噔”一下,不可思议地紧盯着女儿懵懂稚嫩的小脸蛋。

许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连忙质问道:“小姑娘家家的参什么军?简直是胡闹!”

水静却语气极为坚定地回应道:“我要去参加新四军打鬼子”。

虽然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任谁也能看出、原本还嚣张跋扈的日本侵略者已是强弩之末。

但上阵杀敌可不是儿戏,稍有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掉性命,更何况水静才15岁,还是个女儿身,怎么能上战场呢?

为了逼迫女儿打消这个念头,水铸清一狠心便将她关进了后院的柴房中,心想着过几天女儿就会回心转意。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连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水静依旧扬言要去参加新四军,任谁劝说都无济于事。

见女儿如此倔强,水铸清也只好妥协,一番叮嘱之后将她送出了家门。

一直以来,水静在家中受尽宠爱、可以说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一开始跟随老兵们上山打游击很不适应。

但好在面对所有艰难险阻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蜕变为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水静跟随大部队转移到了东北地区,拓展辽东战场。

1948年底辽沈战役取得巨大胜利,她又随着部队南下抵达江西,转业之后进入省政府工作。

那个时候,杨尚奎担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且因为常年投身于革命、而耽误了个人问题,致使四十多岁的他还是孑然一身。

而在身边同志们的撮合之下,杨尚奎和水静的关系也日渐亲密,最终结为革命伉俪。

2

1959年的春天,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已经是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杨尚奎便携妻子一同参加了这次会议。

当他们抵达上海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地方、以及中央的领导。

令水静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邓颖超,作为全国的妇女领袖,但她从邓颖超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架子,对方甚至还主动来到自己的身边,询问在上海是否吃得惯、住得惯,显得极为体贴。

后来水静这样回忆道:“我没想到邓大姐待人如此热情,她可是总理的夫人啊!”

为了方便参会众人互相认识,同时也为了拉近同志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当天晚上便在会议大厅内举办了一场舞会。

也就是这次机会,让水静与毛主席结识。

当舞会开始之后,毛主席就指着不远处的水静、对陪同在身旁的几名同志问道:“你们知道她姓什么吗?”

见众人面面相觑,毛主席只好继续说道:“我刚才看过礼宾名单,她姓水,没有想到吧”。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好奇地说道:“这世上还有姓水的人啊?”

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是头一回见到有姓水的人呦。不过《百家姓》里也有提到过嘛,‘戚谢邹喻,柏水窦章’,明明就有水这个姓氏嘛”。

就在大家侃侃而谈之际,水静跟随邓颖超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邓颖超对水静也算是一见如故,她虽然年轻,但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当邓颖超听说,她15岁的时候不顾父亲的阻拦,毅然参加革命的时候,更是刮目相看。

所以,邓颖超决定将她引荐给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认识一下。

然而,当邓颖超刚刚介绍起水静的时候,毛主席却微蹙着眉头问道:“你怎么能叫这个名字?”

闻听此言,邓颖超、水静二人怔在了原地,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毛主席也觉得这样说不妥,便解释道:“水怎么能是静的呢?江河湖泊波浪涛涛,你叫这个名字,可是违反了辩证法呦”。

就在众人以为,毛主席的这番话成功难住了面前这个小姑娘的时候,谁知水静只是简单地思索片刻之后,便泰然自若地反驳了起来。

“凡事有动就有静嘛,苏联有本小说叫做《静静的顿河》,这就说明我的名字没有违反辩证法”。

一席话,听得毛主席忍不住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小姑娘也更加欣赏起来。

3

几个月之后,毛主席来到了江西庐山,并在这里召开了一场著名的“庐山会议”。

休息的时候,他无意间听说贺子珍就在南昌疗养身体,便对吐露心声:“我想和她见一面”。

毕竟毛主席对于贺子珍是有着深厚情谊的,那个时候,两人已经20多年未曾谋面,毛主席心中有许多话要对她讲,要是错过这个机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度相见。

不久之后,身为江西省副省长、同时也肩负保卫中央领导安全重任的汪东兴找到了杨尚奎,将毛主席的这一愿望告知了他。

杨尚奎听闻后,也不由得感叹毛主席情深义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决定让妻子水静前往南昌,把贺子珍接到庐山来。

临出发前,杨尚奎还特意安排朱旦华一同前去,并仔细叮嘱道:“一定不要和子珍同志说是主席要见她,子珍同志旧病一直没能根治,要是情绪激动影响到身体就不好了”。

朱旦华是毛主席的弟媳,与贺子珍的感情十分深厚,由她出面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二人来到贺子珍的住处,朱旦华便笑着说道:“大姐,一到夏天南昌这边就闷热,不适合您疗养身体,省委的杨尚奎同志特意邀请您到庐山住些日子”。

一旁的水静也赶紧附和道:“我们刚从庐山下来,那边风景挺好、也凉爽许多”。

听到二人的描述,贺子珍也对她们口中庐山的美丽景色十分向往,当即欣喜地点头道:“那就劳烦你们回去稍等一会儿,我还需要收拾一些东西”。

见对方同意了,水静、朱旦华心中也十分高兴。

下午3点左右,一行三人便乘车前往庐山,并在山脚下的一家宾馆将贺子珍安顿了下来。

当天夜里,水静便将情况告知了杨尚奎,而杨尚奎则当即找到毛主席汇报:“子珍同志已经被接到庐山,一切都好”。

第二天下午,水静便带着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的寓所。

起初,她本想着让朱旦华一同前来的,但却被毛主席拒绝了。

毕竟眼下庐山会议还没有结束,而朱旦华又是江西省妇联主任,负责很多的宣传工作,手头上的事情比较多,便没有再继续占用她的时间。

当毛主席与贺子珍重逢之时,水静便退到了隔壁的值班室静静等待,她明白,两人心中必定有说不完的话,自己留在那里并不合适。

贺子珍是1937年离开延安、远赴苏联的,时至今日已与毛主席阔别了22年之久。

20多年光阴逝去,互相牵挂的两人早已泪如泉涌,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谈了许多,其中最让贺子珍惦念的,就是毛主席的身体和女儿李敏。

那个时候,李敏已经与孔令华相恋,并且准备不久之后举办婚礼。

听到这个消息,贺子珍更是湿红着眼眶,颇为不舍地问道:“小孔这个人怎么样?他会不会对娇娇好?”

而毛主席则在一旁不断宽慰道:“这个不必担心,他是咱们炮兵副司令员孔从洲的孩子,不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让人满意,长得也是一表人才,娇娇会幸福的”。

听到这番评价,贺子珍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很快,这次重逢的时间就要到了,在临别之际,毛主席再三呢喃道:“你要保重好身体啊,我们年纪都大了……”

而后,助手便小心地搀扶着贺子珍来到了值班室,并对水静说道:“谈话结束了,主席请您过去一趟”。

之所以要再见一见水静,是因为毛主席十分担忧贺子珍的身体情况,她的情绪十分激动,整个谈话期间咳嗽的非常厉害,于是便交待水静,一定要亲自送她下山,注意好她的身体状况。

此次见面,贺子珍的心中是激动的,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再度与毛主席重逢。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二人之间的最后一面。

毛主席的工作太繁重了,一忙起来甚至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他的心中还是牵挂着贺子珍的,曾多次派人将自己的稿费送到贺子珍的手中,也算是帮助她改善一下生活。

而水静,能够成为二人重逢的见证者,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她的信任与肯定。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当水静从广播中听说这个消息之时,当即泪流满面地呢喃道:“毛主席是我平生遇到过最具人格魅力的领袖,他乐观、幽默、坚韧,能够受到他的领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慌张”。

毛主席平生20多次前往江西,先后三次登上庐山,在庐山待的时间长达100多天。

而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最激动的人莫过于水静,毕竟能够与领袖一起共事,对她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4 阅读:1464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