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后,刘禅写给司马昭3个字,不但保自己一命,还让子孙封侯

释怀过了 2023-12-01 22:42:11

三国魏、蜀、吴,不分胜负不罢休。在东汉末年,最终以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各据势力,形成三国。但三国之中,蜀国人口、兵力、物资皆是最少的。因此,蜀国也是第一个被灭亡的。公元263年,曹魏终于不甘被蜀汉长期讨伐,此次终于发起反击。

而此时的蜀汉,早已经被刘禅治理得不成国样,宠信宦官、疏远姜维,听取鬼神之说。刘禅是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当年的教诲,“亲贤臣,远小人”,而此时的曹魏呢,大权已经落入到司马氏手中。当权人乃是司马昭,为了早日完成天下一统,司马昭便抓住了姜维被疏远、刘禅昏庸无能的最佳时机,选择让邓艾、钟会、率领大军伐蜀,而他自己也掌握了一支机要部队,准备随时收拾残局。

而蜀汉集团,大将军姜维为了避免被黄皓势力迫害,因此在兵败之后选择在沓中屯田。也就是说姜维本人根本就没敢回到成都,这也就算了,当时姜维得到消息,迅速上书给刘禅,让刘禅及时防御成都,做好相应的军事防御。

但是刘禅却只信了宦官黄皓的话,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但是曹魏兵马却用事实证明了一切,大量的曹魏军马已经兵临汉中,而汉中守将蒋舒又投降,此时汉中已经不再属于蜀汉。当年,刘备为夺取汉中花费了将近3年的时间,兵力、物力,更是无数。而刘禅却只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把汉中城,让给了曹魏。这实乃是一个败家子也,估计刘备泉下有知,定当被再摔刘禅一次!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禅就是这样报答刘备的吗?在汉中丢掉之后,姜维只得率领,张翼、廖化去剑阁与钟会对峙。但是在这个关键时期,邓艾却过了阴平,而且还打败了诸葛瞻,这个时候,在成都的刘禅直接选择投降了。

刘禅直接放弃抵抗,把大好的蜀国国土让给了曹魏,不要说是刘备,就连刘禅的儿子刘谌,大将军姜维,包括10万蜀兵无不个个拿刀砍石,以泄心中之愤怒!《三国志·姜维传》: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刘备一世英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儿子接替自己的皇位?这让姜维,包括司马昭、邓艾等人都搞不懂。

《三国志》记载: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刘备的确是一个做大事的人,而且刘备识人用人,也是独具一格,识拔魏延、携赵云、提关、张,任庞统、法正,排除马谡等,无不显示出刘备超高的用人、识人技巧。

但让刘禅接替自己的位置,是不是他一辈子最大的悲哀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刘禅,不就是那个败家子吗?只会吃干饭的东西,有什么好说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扶不上墙”,刘禅最开始是诸葛亮全力来辅佐他。后来,就是蒋琬、费祎、董允、外加一个姜维引导,但是最终刘禅还是堕落了。

公元263年,刘备辛辛苦苦40年才创立的基业,毁在了儿子刘禅手上。

对于刘禅来说,在历史上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评价。第一个,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第二个就是,大智若愚,实际上却是一个可以治国之君。那么在历史上真实的刘禅,他到底是真傻,还是假糊涂?可以从以下几个事情来简单评估一下。

一、废除丞相制度,把权利分化。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失败身死疆场,对于刘禅来说既是一个好消息,又是一个坏消息。诸葛亮的死,可以解脱刘禅多年来的压力。第二,刘禅可以完全控制蜀汉。

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刘禅他直接启用蒋琬。但是,刘禅也并未完全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把蜀国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而是让蒋琬做大将军。主管,蜀国军事。

后来,刘禅下令直接废除丞相制度,紧接着。刘禅升任,费祎尚书令,主管政事。如此,一来蒋琬、费祎二人皆可以得到任用,同时他们二人也可以相互监督。这样下来,蜀国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二、让姜维连结羌胡、收降苻健、夏侯霸。

刘禅上位后的第二件大事,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在公元235年,刘禅便收降了苻健,并且把他的族人都迁到了广都居住。《三国志》: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请降,迁广都居住。苻健的加入,也算是为蜀国添丁进口了。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下子便夺了曹魏实权。然而,此时就职于曹魏的夏侯霸却害怕起来。因为,夏侯霸与曹爽关系不错。如果,一直呆在曹魏,恐怕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夏侯霸便决定投奔蜀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可是上了课本的。蜀国的道路,复杂,难走。当年,夏侯霸走错了路。刘禅闻知过后,迅速派遣使者前去接应。《魏略》:蜀闻之,乃使人迎霸。刘禅此举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夏侯霸乃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渊乃是曹魏大将,刘禅却派人迎接他儿子前来蜀中,能说明什么?刘禅心中装的是天下…

果然,在夏侯霸到了蜀中之后,刘禅只给他说了一句话。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仅仅一句话,就胜千言万语。这一点,刘禅可以说是比他的父亲刘备要实诚多了。至少他说的都是老实话。

废除丞相制度,收降苻健、夏侯霸,就足以证明刘禅他确实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特别是重用夏侯霸,一来可以收服天下人之心,二来也可以向天下人证明,他刘禅没有辜负刘备的寄托。

三、在丞相诸葛亮死后,刘禅大加改革,一手支撑起蜀国30年。

在诸葛亮不幸去世之后,刘禅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蜀国的治理。而是,对内改革并且废除丞相专制,对外继续搞联盟。直到公元263年投降邓艾算起,刘禅他是支撑了大概30年。

在刘禅治国的30年之中,单是姜维北伐都进行了差不多12次左右,其中还不包括小的国内战事。在姜维北伐时,刘禅基本上可以保证前线兵马、将士不会饿肚子。要知道,当时的蜀国要远征打仗,需要耗费不少粮食,出不少人力、物力。在后勤保障上想要跟上,还是挺不容易的。

当年,诸葛亮北伐期间,李严送粮草就出了差错。而在姜维北伐期间,基本上没有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最后来看一看刘禅的传奇人生,在公元263年刘禅投降之后,相信东吴孙氏、还有曹魏不少将士,都会认为刘禅肯定是死路一条。但是事实上,刘禅却是得到了司马昭的待见。不但让他丰衣足食,而且还赏赐给他金银、奴婢等。

在《三国志/后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这段历史记载说的就是刘禅在东迁之后,的一个大概情况,他是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虽然名字是普通了一些。但是刘禅的后人,却在朝廷为官,单是被封都尉的人都有50多个。而且,司马昭还赐给刘禅奴婢,布匹。这完全是有点像是王侯的待遇了。

照理来说,当年司马懿率兵抗击诸葛亮。而且,司马昭也险些在五丈原上方谷之中被烧成火虾。怎么说,刘禅都是他的仇人。然而,刘禅亡国,来到洛阳之后,司马昭为何还是不敢动他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奥秘呢?

说起来主要有2点,首先来看第一点。

刘禅装足了孙子,而且在洛阳和司马昭上演了一场苦肉戏。如果,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说,刘禅当时的演技至少也是4颗星。刘禅知道,此时的曹魏已经不再是姓曹了,因而,在司马昭宴请他时,便苦心上演一场好戏…

酒至半酣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个情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乐不思蜀的故事。当时的刘禅他真的是不思蜀吗?答案肯定不是的,他这只是权宜之计。为了保自己万无一失,刘禅还拉上了昔日川蜀的一位大臣,此人正是郤正。

郤正私下悄悄对刘禅说道,你不应该说不思蜀,而要说先人的坟地在蜀地,乃心西悲,这才是你应该说的。后来,刘禅果如郤正所言。司马昭试探之后,方才发现刘禅这个人绝对不是真的傻子。虽然亲自与刘禅喝过酒,但司马昭还是不放心刘禅。

第二点,刘备在自己家中的牌匾上写了3个字,这三个字,可以说是他的“免死金牌”了。

自从来到洛阳之后,刘禅其实一直是心惊胆战的,特别是上次参加了司马昭的宴席之后就更加忌惮司马昭。

刘禅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可不想被司马昭给祸害了。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怪招儿,为此刘禅还专门请了能工巧匠来为他在洛阳的府邸,修建一个牌匾,而且必须要在牌匾之上,镶上三个字,“中山寨”。刘禅这个做法,可以说是高明透了!

后来,司马昭打听到刘禅在府中的牌匾上有“中山寨”三个字,于是便打消了擒杀刘禅的想法。为什么呢?其实刘禅也说得非常清楚了,“中山寨”这三个字如果,反过来读的话,就是“在山中”,意思是刘禅真的是放下了。如果再争再斗,恐怕也讨不到什么好处…,正如姜维的故事一样!最终还害了自己的家人,还有部下。根本不值得,在看到刘禅家中牌匾上的三个字之后,司马昭便彻底放弃了对付刘禅的想法了。

综上来看,刘禅当时投降乃是顾全大局,保全百姓之举。不管怎么说,刘禅再差,也要比孙皓强!

0 阅读:1

释怀过了

简介:坚持原创,保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