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兴衰史:从桐叶封弟到曲沃代翼,六卿之争,到三家分晋

寒蝉悠韵 2024-01-18 00:05:49
晋国早期:

晋国是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同宗诸侯国,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霸主之一。最初被称为唐国,它并非西周建立后的第一批受封的诸侯国。该国的首位君主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根据《吕氏春秋》以及《史记》等相关史料记载,成王曾将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并以此封赏给了他的弟弟叔虞,表示用这个作为分封他的象征。叔虞非常高兴,立即将此事告诉了周公。周公直到后劝说成王找个吉利的日子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回应称只是与叔虞开个玩笑而已。然而,周公强调天子的言辞应当是严肃的,所说之话将被载入史书,传颂于工诵之中,由士人传颂。最终,叔虞在晋地得到了封赏,晋国由此正式建立。

图:春秋晋

叔虞抵达唐地后,他以夏代的典章治理国家,并巧妙地借鉴了戎人的风俗来合理划分疆土,使得唐地在他的领导下以迅猛而稳健的步伐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唐叔虞的儿子晋侯燮承袭其父的政治智慧,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将国名正式更名为晋。燮父不仅在国内实施了有力的治理,而且在国际事务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齐卫鲁以及楚国国君等重要人物一同协助周康王,成为周室中的关键臣下。

图:叔虞

在晋侯燮之后的几代君主,由于史料缺乏,相关时期的事迹和确切的纪年无法考证。直到前858年,晋靖侯即位,才开始有确切的纪年记录。周宣王在位期间,北方的戎狄开始作乱。当时的国君晋穆侯多次奉王命征讨戎狄,备受宣王器重。前805年,晋军出征并成功击败了条戎。穆侯夫人姜氏在这一年生下了长子,取名为“姬仇”;前802年,晋军再次征讨千亩之戎,姜氏再次生子,命名为“姬成师”。姬仇即是后来晋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晋文侯,为晋国的强大和崛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晋文侯通过辅佐周平王东迁,诛杀周携王,结束共和局面,为东周初年的局势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得周平王的倚重。也是在这一时期,晋国通过在汾水流域等地进行扩张,成功拓展了疆土,并得到了周平王的承认。晋文侯在位共35年,为晋国的地位和实力带来了显著的增强。

图:晋文侯曲沃代翼:

在晋文侯去世后第二年,前745年他的儿子晋昭侯即位,并封他的叔叔姬成师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曲沃是一座比都城翼城规模还大的城市,公族的封邑比君王面积还大不符合礼制,为后来的内乱埋下了隐患。时年56岁的姬成师在曲沃当地以“好德”而得民心,因此在当地非常有名望,经过多年的努力,曲沃开始逐渐强大,曲沃桓叔的家族因此在曲沃地区的实力相对于大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便逐渐萌生了取代大宗的野心。从前745年姬成师受封开始,一直到前679年,曲沃武公讨伐伐晋侯缗,最终攻克了晋国的国都翼城。在这近70年的时间里,曲沃桓叔家族通过桓叔、庄伯、武公三代人的努力,成功地消除了姬仇一脉五位君主的势力,实现了公族姬成师家族对大宗的替代,成为晋国的新主宰。这就是历史上的”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

通过取代大宗,晋武公使新建的晋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晋武公对政权的灵活运用,使得国家得以重新组织和建设。新的晋国展现出一种新的力量和活力,为晋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曲沃的成功示范了武力和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权谋,使得类似的手法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复制。对周天子的贿赂使得曲沃得以合法地成为诸侯国,这为其他诸侯国以及后来的政权奠定了一种权谋的先例。这样的范例影响了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发展,促成了许多内乱和权力争夺的局面,为时局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长久乱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晋献公上台后,前666年,他在与骊戎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俘获了骊姬。骊姬受到献公的宠爱,决定废除原来的太子申生,改立骊姬所生的奚齐为太子。这一举动排挤了公子重耳和夷吾,引发了被称为"骊姬之乱"的政治动荡。在曲沃武公在位期间,中原诸侯中出现了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王攘夷"的主张。然而,晋国没有参加这场盟会,而是在灭掉了同处汾水流域的耿(今山西河津)、霍(今山西霍州)与魏(山西芮城),并晋国将耿和魏分别封给大夫赵夙和毕万(后魏卿的先祖)。为了防御戎族,晋国还通过"假道伐虢"的战略,成功灭掉了虞国和虢国,这一时期的军事扩张和政治策略使得晋国在地理和政治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同时也为后来的时局和国家地位奠定了基础。

晋献公

晋献公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地使晋国领土大幅扩张,并将势力范围延伸到黄河以南。在对内方面,为了避免类似曲沃代翼的事件发生,献公采取了对同姓宗室公族的杀戮和放逐策略,导致晋国政治出现了晋无公族势力的局面。然而,这也埋下了后来异姓卿大夫专政的种子,最终导致了异姓卿大夫的专权,晋国过早退出历史舞台。

晋文公称霸:

在骊姬之乱中,太子申生选择自缢,而重耳和夷吾被迫逃亡。前651年,献公去世前将奚齐托付给大夫荀息,但支持重耳的大夫里克发动了叛乱,迎立重耳。荀息不从,于是里克杀害了奚齐。随后,荀息改立骊姬之妹所生的卓子为君,但卓子同样被里克所杀,而荀息也选择自杀。晋国因此陷入了国家无主的混乱状态。这时候夷吾许诺八城给秦取得了想东扩的秦国的支持,而回国即位,成为晋惠公,但是晋惠公上台后违背承诺,不兑现割地约定。晋国内发生饥荒,惠公向秦国求助,秦国给予粮食,几年后,秦国自己发生饥荒,向晋国求援,但晋国不予理睬。于是,秦穆公兴兵伐晋,两军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泉之间)交战,晋军溃败,晋惠公本人也被俘虏。

在晋怀公被俘后不久,前638年,太子圉即位,成为晋怀公。面对狄人入侵,晋国国力开始衰弱。前636年,流亡多年的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争夺王位。晋文公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国家的权力,包括对同姓宗室公族的打压,使晋国焕发生机。公子重耳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下属狐偃、先轸、贾佗和赵衰等人在他流亡期间就已追随他,因为为了报答或者封赏这些下属,他采取的政策形成了独特的——六卿制,不过由于没有宗室势力的干预,为后来异姓卿大夫专政创造了条件。

在军事方面,晋文公采取积极措施,一系列军事行动扩张了晋国领土,疆域包括整个汾水流域,并向南延伸至黄河。在晋文公前的晋国君主都在耕耘晋国鲜有参与诸侯会盟。前635年,周王朝爆发王子带之乱,周襄王请求晋文公援助。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威信极高,当时齐桓公已逝,中原无霸主,晋文公看到了机会,展示了自己的权力和威望,答应了周襄王的请求,打败乱军,护送周襄王返回京城。周王为感谢晋文公的帮助,赐与晋国河内等地。前632年,晋国出兵援助被楚国围困的宋,实施了“退避三舍”的计策,成功引诱楚军深入。在卫国的城濮(今山东濮县南),晋军大败楚军,随后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通过”勤王“和”攘夷“当仁不让的成为新的霸主,又联合秦国阻止楚国北进。

城濮之战

晋文公即位时已年迈,经过短暂在位后,他的儿子晋襄公继承了晋文公的霸业。在这段时期,秦穆公多次进攻晋国,但遭到击退,甚至被俘。几年后,秦国再次发动攻势,但未能成功,于是秦国转而向西扩张。晋襄公在位时间较短。在晋襄公之后,晋国的卿大夫逐渐掌握实权,具备了对国君进行废立的能力。由于太子年幼,赵氏宗主赵盾在太子母亲的干预下与诸大夫迎立太子夷皋为灵公。这一时期标志着晋卿大夫开始专权。晋灵公即位时年幼,卿大夫们开始争夺权力,内斗不断。赵盾率先使卿大夫与诸侯国结盟,但卿大夫之间的内斗导致晋国实力下降。秦国趁机出兵,赵盾坚守不出,但秦国占领了晋国多座城池。

卿士崛起:

晋灵公与赵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晋灵公被赵氏所杀,改立成公。由于骊姬之乱的原因,晋国公室未被允许在国内居住,使得晋国长期以来没有了公族。成公继位后,以六卿的嫡子组成异姓公族,并任命他们为公族大夫。晋景公时期,由于赵氏弑君专政,导致晋国内部君臣不睦,人人自危。在景公即位的第三年,发生了晋楚之战。当时的三军六名将佐中,赵氏占了其中三分之一,再加上亲近赵氏的郤氏和韩氏两家族,使得晋军主帅荀林父无法有效指挥自己的军队,赵氏集团的轻敌行为导致晋军最终遭受重大失败。

前588年,晋国将三军扩充为六军,原有的六卿变成了十二个,赵氏占了其中的四席。然而不久之后,赵氏内部爆发了下宫之乱,景公趁机消灭了赵氏赵同与赵括多宗,仅留下赵氏孤儿赵武。这一事件标志着景公对赵氏的权力削弱,也是是晋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晋国内政发生了变革,国君吸取教训改为重用同姓卿族,以此打击异姓卿族的势力。

晋景公去世后,接连出现的两位君主晋厉公和晋悼公时期,晋楚争霸更加激烈,双方不再是尊王攘夷的局面。楚国相继围困郑国和宋国,双方曾达成第一次弭兵之盟,但局势并未稳定。郑国脱离晋国重新亲附楚国,导致晋楚再次爆发鄢陵之战,晋国大获胜利。随后,晋厉公联合鲁、齐、卫、宋等国计划攻伐郑国,包围了郑国国都新郑,使得晋楚再度陷入对峙。然而,晋国内部再次爆发内乱。

郑宋两国经常被征讨

自晋灵公时期起,赵盾的弑君之举开创了晋大臣专权的先例。卿大夫的势力逐渐膨胀,引发与公室的矛盾。在晋厉公时代,卿大夫势力尤为强大,其中郤氏最为强盛,有郤锜、郤犨、郤至等人担任卿,时称三郤。早在晋文公时期先后有狐氏、先氏、胥氏、栾氏、郤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智氏、中行氏等世卿。在外敌纷纷归服于晋国的情况下,晋厉公决定对内进行清算,除去专横的世卿家族,改用自己的亲信。结果厉公本人也受到卿大夫的反击,最终在一场政变中被弑。从晋灵公被弑杀到前573年这三十多年间,晋公室与世卿的斗争导致两位国君被弑,多个卿族灭亡,赵氏一度被灭,胥氏沉沦,而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占据朝政,晋国的实际掌权者也逐渐由卿大夫主导。

晋厉公去世后,晋悼公即位。在悼公之前的灵公、成公、景公、厉公四代,继承了晋文公的霸业,是晋国实力最为强盛的时期。然而,统治阶层自恃强盛,对内实行横征暴敛,引起民怨。在对外方面,晋国索求无度,对诸侯过于强硬,导致诸侯离心。这些问题使得晋国的霸业面临危机:楚国再度北上与晋国争霸;齐国和秦国也开始挑战晋国的权威。在后来的几十年内晋国与三国经常交战,虽然晋国在战争中取得了多数胜利,但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已经显露疲态,这使得晋国的霸业面临更大的困境。

晋国的衰弱与消亡:

悼公即位后,着手调整内外政策。他整顿朝政,减轻民赋,实行宽刑政策,并以荀家、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实行公族大夫的教育。悼公的治政受到《左传》的称赞。此外悼公不仅调整了国内政策,还积极对外扩张。他在多次联合诸侯会盟,与楚国争霸,对抗齐国的扩张。在与楚国的交战中,他取得了多次胜利,达到霸业的巅峰。然而,悼公时期晋国内部出现了分裂的迹象,悼公在外战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英年早逝,未能扭转晋国内部的大局。

晋楚长期交战,导致彼此实力受损,齐楚晋等国的君权逐渐衰弱,而大夫势力逐渐崛起,使双方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在面对内外压力的情况下,中原诸侯国希望能够维持和平的关系。同时,楚国为了全力对付不断壮大的吴国,也有意与晋国建立联盟。前548年,赵武开始执政晋国,成功与宋国的执政共同推动了第二次弭兵之盟。此后的六十多年间,中原地区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前533年,晋平公邀请齐、宋、卫、郑等国进行盟会,成为晋国最后的辉煌时刻。然而,次年晋国再次陷入内乱:栾氏家族遭到残酷打击。庞大的卿大夫们经过多年的内斗仅剩下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卿,各自独揽权力,晋国君权的式微。

晋平公在位的中后期,六卿力量逐渐强大,晋公室开始快速的衰落,而晋国国势日渐衰退。晋平公试图削弱荀氏势力,但未成功。于是开始放纵自己,对国家事务漠不关心。楚围蔡国时,晋不敢相救,蔡国最终灭亡,这时候的晋国其实已经完全没有了攘夷的能力。晋平公去世后,晋昭公继位,昭公试图巩固其盟主地位,但诸侯只是应付,齐国更是与其他国家单独结盟。

前526年晋顷公即位,晋顷公时期六卿通过顷公的手消灭了祁氏和羊舌氏,彻底削弱了公室的势力。公室再无可依仗的力量,六卿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弭兵之盟破裂后,东方联盟与晋国对峙,晋的盟主地位摇摆不定。在一次内乱中,范氏和中行氏被排斥,晋卿减少为知、韩、魏、赵四家。在出公时期,卿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晋的领土不断北扩。知氏势力发展到河北定州一带,赵氏首领赵襄子夺取代地。卿族间的斗争剧烈升级,前453年知氏联合韩、魏围攻赵氏,却在关键时刻被韩、魏反击,实力最强的智氏最终被三家瓜分。

晋国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34年晋哀公卒晋幽公即位,韩、赵、魏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最终,前376年,赵敬侯、韩哀侯、魏武侯瓜分晋国残余领土,晋国宗室绝祀,国祚近七百年的晋国彻底灭亡,前349年后历史上再无晋国公室的记载。

晋国的历史跌宕起伏,充满了内乱与战火。从曲沃代翼开始,内部纷争不断,六卿内斗成为历史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夺位君主的死亡,多位卿大夫家族的灭族。可以说晋国的历史是一部周朝礼崩乐坏的史诗,是春秋战国时期烽火连天的历史篇章。而曲沃代翼的成功,为其他诸侯国提供了样板,晋国的称霸也激发了其他国君争霸的渴望。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吴王夫差都先后称霸,当然也有不被承认的。

晋国早期不参与诸侯会盟和战事通过稳定边界和扩大地盘,在曲沃代翼后开创的局面维持了霸权达百年之久。然而,内斗的不断消耗削弱了晋国的实力,同时也给其他诸侯国创造了可乘之机,使其霸业旁落。继承了晋国的三晋(韩、赵、魏)各自成为诸侯国,这个事件标志着东周历史进入更为漠视法则、弱肉强食的下半段——战国时期,这三国源自晋国也被称为”三晋“,与秦楚齐燕并称”战国七雄“。

在战国时期,征伐愈发频繁,公室卿大夫内斗愈发激烈,各国灭亡的频率也不断提升。周天子的威望彻底瓦解,最终被秦国所灭,战乱持续了两百多年,直到秦国变法成功”奋六世之余烈“逐一吞并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帝国。三晋作为继承者曾跟秦国鏖战,尽管灭亡,但内部稳定的原因也影响了秦国的成功,秦国自变法后到秦王政统一这段时间,除了昭襄王即位之初的小叛乱基本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斗事件。反观当时其他存在诸侯国如魏国(魏惠文上位使魏国由盛及衰)、赵国(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而死)、齐国(田氏代齐)、燕国(子之之乱)、楚国(贵族把持朝政旧弊难除)、韩国(地理位置不好)等,大多因内斗问题而导致国势盛衰不一。

秦国成功崛起并非偶然,而晋国的内斗也为秦国提供了东进的机遇。如果晋国能够避免内部纷争,可能会改变秦国的命运。很多人认为如果晋国没有被瓜分,或许秦国就没有东进的机会,也就无法实现统一天下。晋国若未经瓜分,或许会改变后来秦国东进并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这意味着晋国的强大可能会阻碍了秦国的崛起,进而影响到后来的统一大业。在这种设想下,晋国的强盛可能会使其在战国时期继续维持霸权,使得其他诸侯国无法崛起,秦国也很可能偏安一隅最终被晋国吞并,历史走向或将截然不同。但是晋国以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分裂也是必然的。毕竟历史,从来没假设。(网图侵删)

0 阅读:47

寒蝉悠韵

简介:初来乍到,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