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援朝:为何万历时期的明朝选择出兵援助朝鲜抗击倭寇侵略?

寒蝉悠韵 2024-02-05 14:23:44

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尽管以怠政著称,但在他执政的中后期,发生了三场重大战争之一就是万历朝鲜之役,该战争耗时6年,最终成功捍卫了明、朝两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挫败了倭寇吞并朝鲜、入侵明朝的阴谋。

在探讨为何明朝要出兵朝鲜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明朝与朝鲜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而当时朝鲜遭受日本入侵的危机,对明朝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保护明朝在朝鲜的影响力,出兵朝鲜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其次,明朝对于倭寇的态度一直较为警惕,丰臣秀吉在日本实行的对朝鲜的侵略政策,使得明朝感到直接的威胁。出兵朝鲜不仅是为了帮助朝鲜抵御外敌入侵,更是为了制衡日本对于朝鲜的控制,防止其成为进攻明朝的跳板。

此外,尽管明神宗万历皇帝怠政,但在朝鲜战争爆发时,他也意识到了保卫国家的紧迫性。为了捍卫明朝的尊严、维护边疆安全,他做出了派兵援助朝鲜的决定。然而,这场战争也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加之其他军事冲突,导致了太仓库财政匮乏,使得明末财政陷入紊乱。因此,尽管明朝成功守卫了朝鲜,但也为其自身的困境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背景

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后半叶期间,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各地大名割据,直到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位大名的努力,日本才趋向统一。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计划着实施进攻明朝的战略。1590年,他决定先派兵占领朝鲜,自己则打算渡海至明朝,居留宁波,随后占领天竺,最终派遣丰臣秀次占领明朝的首都北京。他计划在这一目标制定之后的第七年(1594年)奉正亲町天皇迁都北京。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征服整个亚洲。他遣使向琉球国、吕宋、高砂国(台湾)、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澜沧王国、大越、广南、占城、莫卧儿帝国、葡属印度及葡属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传达要求称臣并帮助日本向明朝宣战的信息。然而,许多国家对丰臣秀吉的要求表示拒绝或不予理会,如琉球国王尚宁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要求,并通报了明朝关于日本野心的信息。

朝鲜在1590年派遣使团向日本交聘,并收到了丰臣秀吉的国书,表达了他对进攻明朝的野心。朝鲜方面疑虑重重,一部分认为日本会侵略,而另一部分则认为不会。朝鲜最终决定从轻通报宗主国明朝,并派遣使臣金应南前去向明朝通报。然而,朝鲜并没有认真加强国防,而日本最终在未获得朝鲜答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国内因为太平日久、国王重文轻武以及朝廷党争激烈,导致军备废弛,使得全国三百余郡县多未设防。在这背景下,日本成功发动了入侵朝鲜的行动。

第一次战争

1. 丰臣秀吉的准备与入侵

1591年,丰臣秀吉将关白职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专心准备对外征伐。他在名古屋筑造远征军的集结点和宿营地,成为全日本大名的军队集结地。1592年,丰臣秀吉动员了庞大的兵力,渡海至朝鲜进行战斗。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准备对朝鲜进行战争,动员了三十余万兵力,其中以西国部队为主的15万余人编成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进行战斗。丰臣秀吉同时命令东日本大名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将旗下部队集结在肥前国名古屋,作为预备队。在所有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在1592年4月以朝鲜拒绝攻明为借口,开始陆续在釜山登陆。这一行动爆发了釜山镇战役,是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开端。随后,战争继续进行,包括东莱城之战、尚州之战等战斗。在这些战斗中,朝鲜的守将们纷纷战死败退,面临丰臣秀吉强大军力的逼迫。

2. 朝鲜的困境与求援

为应对日本的入侵,朝鲜国王李昖急命金命元为都元帅,坐镇王京汉城,节制全国兵马。同时,为了加强边防,朝鲜增设了三道巡边使,由申砬担任,负责庆尚、全罗和忠清三道的防务。然而,朝鲜在初期的战斗中失去了多地,包括重要城市忠州、弹琴台等相继被攻陷。面对日本的大举入侵,朝鲜国内各地的有力乡士组织了义军,试图抵抗侵略军的进攻。然而,朝鲜仍然陷入危急之中,特别是王京汉城难以固守。

面对危急局势,李昖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派遣使者向明朝求援。这一求援行动对于明朝来说实际上是出乎意料的。明朝决定派遣兵力援助朝鲜,并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明朝计划让李昖渡过鸭绿江,在辽东半岛的宽奠堡安置。在此期间,明朝与朝鲜就军粮、援助等事宜进行了多次磋商,派兵援助朝鲜的计划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3. 明朝的援助

首次援助行动发生在1592年6月15日,明军率先渡江援助朝鲜。由于救国急迫,朝鲜方面要求明军尽快出兵。然而,由于明军指挥官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误判局势、指挥权不专、对朝鲜军缺乏信赖等,导致副总兵祖承训率领的明军在渡鸭绿江时失利。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史儒、王守官等军队被击败溃散,失去了对平壤的控制。

然而,明军很快进行了重新组织和规划,在总兵李如松的率领下,明军增援并于1593年成功攻占平壤城,使得日军不得不败退。这一胜利后,明军开始进攻汉城(今首尔)。在碧蹄馆之战中,明军先锋队在与日军激战中受困,但李如松亲自率领援军,最终成功解围。这些战斗为明朝和朝鲜联军夺回失地奠定了基础。

4.和谈

明朝和朝鲜的联军与倭寇进行了多次海战,由于日本海战的失利,日军的补给无法顺利送达,再加上朝鲜地区遭到过度破坏,导致瘟疫流行。日本在1593年六月决定派遣使节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进行和议,在明廷宣诏撤退兵力以进行封贡事宜后,李如松率领大军撤退,只留下刘及游击吴惟忠等七千六百人分别扼守关键要口。然而,兵部尚书石星坚持主和立场,再次撤回吴惟忠的部队,最终只留下刘的军队用于防守。

朝鲜国王李昖在表面上向明朝表示感谢援救并协助朝鲜复国,但在暗中对明、日的和议心存不满。此时,日军仍然占据朝鲜南部四道,并继续控制着釜山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万历皇帝颁布撤军的旨意,但仍然认为“倭情狡诈,未可遽称事完”。

在处理与日本的谈判时,明朝派遣石星、沈惟敬等人担任使节。然而,这些使节却一心欺瞒、蒙混,竭力对万历皇帝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试图侥幸蒙混过关。然而,后来丰臣秀吉却对负责议和的小西行长进行治罪,并驱逐明、朝使团出境,使得历时两年的“和局”彻底破裂。沈惟敬因此滞留在朝鲜,不敢回国。为了蒙混过关,沈惟敬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并交由另一使臣递交给明廷。但被明廷识破。同时,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使得明朝的万历皇帝意识到上当受骗,大怒之下,即令邢玠将石星下狱问罪,并命令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

第二次朝鲜战争

第二次朝鲜之役发生在1597年3月1日1598年12月16日。在第一次冲突平息两年多后,明朝的使者李宗城因贪淫罪被日本守臣逐出,引起了丰臣秀吉的不满。明朝再次提议封赐丰臣秀吉,并派遣都督佥事杨方亨和游击沈惟敬前往。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包括朝鲜王子不同前来答谢,丰臣秀吉拒绝接受封赐,并决定再次发兵侵略朝鲜。1597年1月,日军拒绝退出釜山,朝鲜得知日军再次入侵,遂向明朝求援。丰臣秀吉吸取了前次海战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篡权,导致李舜臣被下狱贬为士兵。于是,丰臣秀吉在1597年2月发动了第二次对朝战争,兵力和准备更加充足。

得知日本方面真实意图未报告,使臣和兵部一心求和欺瞒的消息后,神宗大怒,下令革去兵部尚书石星等人的职务。邢玠被任命为总督,杨镐成为经略朝鲜军务的都御史。明朝再次出兵援助朝鲜,总兵麻贵、杨元、陈愚忠、吴惟忠等率领各军据守本部要塞。明军总兵麻贵率领的1万7千人驻守汉城,各地军队分别屯兵南原、全州、忠州、星州等地。明军的战略部署是等待总督邢玠率领的4万大军到达后,转入战略反攻。计划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露梁海战结束,中朝联军取得大胜,联军成功烧毁了日军的大量战船,中朝联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撤退和援救行动。1597年9月,李舜臣的水军在鸣梁海战中取得巨大胜利。1598年11月,李舜臣与明将邓子龙在露梁海战中大败倭寇,两人也在此次战役中阵亡。丰臣秀吉也在期间病逝,此外两军伤亡惨重,朝鲜平民死亡约100万人,朝鲜之役的结束,为朝鲜和明朝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1599年5月(明万历二十七年),明军成功班师回朝。万历皇帝亲自升座午门,接受了都督邢玠等人献上的来自日本的俘虏六十一人。这些俘虏都被“付所司正法”,即处以死刑,其头颅被砍下并传送到天下各地,以展示明朝的胜利和对敌人的严惩。万历皇帝还接受了百官的朝贺,进行了祭告郊庙的仪式。在次月,万历皇帝颁布了《平倭诏》,通过诏告天下宣告对朝鲜战争的胜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战争影响

这场持续了6年,明朝为了维护自身和朝鲜的主权,出动了大量军队进行援助的抗倭战争。这场战争对明朝的国力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明朝的税率相对较低,因此官府的税收很难满足突发情况下的大规模战争支出。援朝军费主要由太仓库支应,但太仓库在此时已经面临赤字,导致明末财政的混乱。除了战争造成的财政负担,明朝在朝鲜战争中还经历了贵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导致国力日渐衰弱。在万历执政的后期爆发的明缅战争,以及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但战果皆不行,特别是萨尔浒大战明军被后金军完全击败。

而朝鲜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国土都成为战场,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秩序多年后仍未能完全恢复。战前,朝鲜重视文治而轻视武功,城池较为薄弱,依赖明军作为主力来抵御日军的入侵。战后,朝鲜对日本的感情一度恶化,直到1607年通信使遣日后,两国关系才逐渐缓和。

在日本方面,丰臣秀吉通过动员西国大名进行朝鲜之役,试图以出征朝鲜的名义来平息内部的不满,但战后日本陷入内战,最终由德川家康取得胜利,建立江户幕府政权。此战中,大批朝鲜人被带往日本,其中陶艺工匠引入了大陆式瓷器和瓦片制作技术,同时也推动了日本儒学的发展。在京都市附近建有耳冢,埋葬了朝鲜和明朝将士,成为后人缅怀的地方。

为什么明朝要援助朝鲜?

朝鲜之役这场由于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觊觎明帝国而引发的一场东亚区域性战争,持续时间长达6年,明朝先后派遣合计约12万人次入朝作战,更是付出了数百万的白银而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赤字,造成明末财政的紊乱,以及付出了数万将士的性命,那为什么明朝一定要援助朝鲜呢?这个战争又值不值得呢?明朝援助朝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维护宗藩关系:朝鲜是明朝的宗藩国,即明朝将其视为宗主国的藩属。建立朝鲜王朝后,李成桂考虑变更国号一事,向明太祖朱元璋请示。朱元璋审定国号时认为,“朝鲜”这个名称具有历史传承和美好寓意。因此,朱元璋决定将“朝鲜”定为朝鲜王朝的正式国号,并将朝鲜列为明朝的不征之国。万历皇帝执政当时的明国虽然不复永乐朝的“万国来朝”盛况,但是作为东亚大国和宗主国也得站出来保护藩国。

根据这种体制,明朝对朝鲜有责任保护其安全和独立。在这一宗藩体系下,面对外来侵略,明朝认为有义务提供援助,以维护宗藩国的稳定。这是一种基于宗藩体制和亲属关系的国际秩序,其中宗主国(明朝)对藩属国(朝鲜)承担一定的保护责任。因此,援助朝鲜的行动可以理解为明朝履行宗藩责任的一部分,旨在保障朝鲜的安全、独立和国家利益。

2.地缘政治考虑:朝鲜位于明朝的东北边境,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明朝的安全。日本入侵朝鲜可能威胁到明朝的东北边疆,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明朝有必要采取行动。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借朝鲜作为跳板,实施对明朝的南侵。要知道几百年后,日本也是通过入侵朝鲜成功的入侵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明朝对倭寇的威胁一直存在,而朝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一个关键的战略点。援助朝鲜可以在地缘政治上形成稳固的东北防线,防范日本对明朝东北边境的扩张。

通过支持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明朝能够遏制潜在的敌对势力,确保东北边疆的安全,同时减轻对内地的威胁。援助朝鲜不仅是出于地缘政治和安全考虑,也是为了遏制倭寇的南侵,维护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这是在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性决策。

3.遏制倭寇:明朝历来对倭寇(指日本的海盗和侵略者)采取强硬立场,认为他们是一种威胁。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倭寇的海上活动,对明朝的海疆和贸易线路造成了困扰。因此,明朝可能将日本的入侵视为倭寇的行为,采取军事手段遏制他们,以保护东海和辽东地区的安全。随着丰臣秀吉在日本的内部统一,他崛起为强大的统治者。

明朝对丰臣秀吉的崛起可能存在一定的担忧,担心他可能会利用统一的日本国力对明朝构成更大的威胁。这种担忧加上明朝一贯对倭寇强硬的立场,可能促使明朝采取军事干预的措施,以制衡丰臣秀吉在东亚地区的势力。在这一背景下,援助朝鲜成为一种策略,通过帮助宗藩国家抵御日本的入侵,明朝能够保护自身的海疆安全,维护贸易线路畅通,同时也在东亚地区保持平衡,防范潜在的威胁。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地缘政治和安全考量的战略决策。

后记

日本入侵朝鲜的失败表明侵略者难以得逞,战争对和平产生深远影响。此后,日本陷入战国时代,失去了侵略能力,直到明治维新后才重新崛起。明治天皇掌握实权,发展工业,在满清腐败无能之际发动甲午战争。后又在民国初建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发动侵华战争,揭示了几百年来其狼子野心未曾停歇。日本于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通过侵入中国来占据亚洲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在历史上可视为丰臣秀吉其野心的一翻版,都试图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国家利益,但最终勇敢的中国人民,跟几百年前的大明将士一般,再一次把侵略者赶了出去,以胜利者的身份接受日本的投降!

相较之下,朝鲜陷入党派纷争,国力削弱,倭寇和后金的入侵使其国家几乎毁灭。但到了17世纪初,随着清朝的崛起,朝鲜断绝与明的藩属关系,成为清的藩属。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里,朝鲜基本未经历战争,19世纪中后期闭关锁国。然而,面临外来侵略和朝鲜内部腐败,朝鲜于1897年改名大韩帝国。

1905年,日本在旅顺会战战胜俄罗斯,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在这次入侵中,朝鲜无法获得宗主国的援助,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独立历史,日本最终成功入侵朝鲜,二战结束后,面对朝鲜危机立国之初我国便出兵支援,这种对邻国的支持不仅是出于对友好国家的援助,更是出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捍卫国家安全的责任感。而韩国巨资拍过一部电影《鸣梁海战》,剧中大量歌颂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的事迹,但在叙述中对援助朝鲜的明军以及在战役中阵亡的明军将领邓子龙竟无一词交待,甚至未加以提及,何其可笑呢?(网图侵删)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 2024-02-22 01:32

    万历本来想直接干进日本本土的,丰臣秀吉直接跪下了。[得瑟]

  • 2024-02-11 15:11

    如果不是明朝取得抗倭援朝胜利,小日本将提前三百年进入中国!!

寒蝉悠韵

简介:初来乍到,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