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好色”的词人,勾引小尼姑不成,写下一首词成千古佳作

文史达观 2024-05-01 22:57:31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位词人,他们的才华与魅力让无数女性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他们分别是被誉为“白衣卿相”的婉约派词宗柳永,和享有“桃李嫁东风”美誉的慢词高手张先。

柳永,是一位文学界的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深情的词作,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他总共参加了五次科举考试,前四次都未能上榜。

当他第四次落榜时,已经年近三十八岁,此时的他,对科举已经心灰意冷。

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开始游历四方,寄情于烟花柳巷之中。在那里,他遇见了无数的歌伎,为她们填词作赋,抒发内心的情感。

一时间,他的词作名动一时,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然而,柳永的一生非常不顺,充满坎坷。正是因为他痴迷于青楼,后来在某些方面受到了社会的诟病。

公元1053年,柳永离世,由于他一生浪迹天涯,未曾积累多少财富,因此死后竟无人、无钱为其安葬。

正是在那困难之际,那些曾经受到他恩惠的歌伎们站了出来,她们凑钱为柳永安葬,并且在每年的清明节,还有诸多歌姬前来为他上坟扫墓,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与柳永相比,张先的科举之路要顺利得多。

他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就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通判、尚书都官郎中等职,为朝廷和百姓做出了不少贡献。

但是,与柳永一样,张先也是一个多情的文人。他喜欢寻花问柳,只要看见一位漂亮女子,几乎都会动心。而且,他总能想方设法地得到她们的欢心。

最令人惊异的是,张先在八十岁高龄时还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妙龄姑娘。

这位姑娘名叫沈氏,年轻貌美,聪明伶俐,与张先的才华和魅力相得益彰。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张先与沈氏的爱情,因年龄差距巨大,在当时社会舆论中充满了诸多非议。

即便如此,他们最后还是坚定地走在了一起,用他们的爱情证明了年龄并不是爱情的障碍。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今天,文史君就和诸君聊一聊,关于张先背后的爱情故事。

张先与尼姑偷欢

在繁华的宋朝,王公贵族崇尚着修养身心的清修文化,寺庙与道观成了他们寻求心灵宁静的圣地。

而在这样的风潮下,文人墨客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雅致的修行方式。

词人张先,作为当时文坛的翘楚,不仅才情横溢,更是一个追求生活情趣的雅士。每逢月圆之夜,他都会与三五知己一同前往附近的寺庙,进行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其中,在一次清修的过程中,张先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小尼姑。

她虽身披朴素的制袍,却掩盖不住她那娇俏动人的身姿与青春的活力。标致的五官,宛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出挑的身材,更是让人移不开视线。

张先的心,在那一刻被深深地迷住了。

小尼姑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不凡的才子。当她得知他就是那才华横溢的词人张先时,脸上不禁泛起了一抹微红,嘴角轻轻上扬,目光中流露出对张先的崇拜与敬仰。

两人之间的情感,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萌生。

从那以后,张先与小尼姑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私会,共度欢愉时光。

然而,尼姑庵的老尼姑却对两人的关系了如指掌,她担心小尼姑的修行受到影响,于是决定采取措施加以阻止。

后来,老尼姑将小尼姑关在了湖心小岛的一个阁楼上,希望她能远离尘世的纷扰,专心修行。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张先与小尼姑之间的情感。每当夜幕降临,张先便会悄悄划船至湖心岛,小尼姑则放下墙梯,让他上楼相会。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被老尼姑发现了。

她愤怒地棒打鸳鸯,日夜守在小尼姑的身边,防止她与张先相见。两人的情感陷入了困境,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彼此。

在失去小尼姑的日子里,张先的心灵如同被抽空了般,空荡而寂寞。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些秘密的私会时光,那些甜蜜而又短暂的瞬间。

那些记忆如同锋利的刀刃,一刀一刀地切割着他的心,让他肝肠寸断,无法自拔。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和思念,张先决定以小尼姑的口吻,从“女人”的视角出发,创作一首词作。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倾诉出来,同时也希望能够让小尼姑感受到他的思念和深情。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丛花令》这首词: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中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高楼上眺望远方,思念着心上人的情景。她苦苦地等待着,希望能够看到心上人的身影,但是却始终无法如愿。

她的心情如同那纷乱的柳条一般,被离愁别恨所牵绊,无法解脱。她看到东陌之上的垂柳已经飞絮蒙蒙,仿佛也在为她的遭遇而哀伤。

她的眼前还浮现着心上人骑马远去的情景,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声和扬起的尘土,让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寻找心上人的踪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痛苦和思念。

词中还描绘了女子在池边看到鸳鸯戏水的情景,这让她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她看着那些鸳鸯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

她希望自己也能够像那些鸳鸯一样,有一个可以依靠和陪伴的人。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她只能独自面对这漫长的夜晚和冷冷清清的月亮。

在词的最后,女子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怨恨和无奈。她觉得自己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还能够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寻找自己的归宿。

而她自己,却只能被困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无法摆脱这份痛苦和思念。

话说,张先的《一丛花令》一经问世,便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震撼了整个文坛。

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强烈,让人读来无不为之动容。它的问世不仅让张先的名字在词坛上熠熠生辉,更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当时,文坛两位巨匠苏轼和欧阳修都对张先的这首词赞不绝口。

苏轼被其深情的表达所打动,而欧阳修更是读后激动不已,遗憾不能与张先一见。欧阳修深知张先之才情出众,读其作品便如与其人相遇,因此他对张先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岁月流转,当张先步入晚年,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追求。

在他72岁那年,有幸来到了繁华的都城汴梁。那时,他虽已退休多年,但心中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渴望依然不减。

于是,他慕名前往拜访文坛巨匠欧阳修。

当欧阳修的门童呈上张先的名帖时,欧阳修激动得几乎无法自持。他迫不及待地穿上鞋子,匆匆出门迎接这位心仪已久的词人。

当看到张先的那一刻,他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第一句话便是:“您就是‘桃杏嫁东风’郎啊,久仰久仰!”

这简短的几句话,既表达了他对张先的敬仰之情,也彰显了《一丛花令》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力。

自那以后,张先便有了一个新的称号——“桃杏嫁东风”。

这个称号不仅代表了他在词坛上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他那份对生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尽管岁月已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心依然年轻,依然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几年后,张先再次邂逅了人生的另一段爱情。这份爱情虽然来得有些晚,但却依然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情感的温馨。

张先与妮儿“爷孙恋”

公元1070年,张先已步入人生的耄耋之年,八十岁高龄的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在一次友人间的欢聚中,他受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品酒赏乐。当张先举杯畅饮之际,偶然间瞥见一位倒酒的女孩,她的眉宇间似乎隐藏着几分熟悉的气息,让张先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情愫。

那女孩名叫妮儿,年方十八,正值青春年少,她的眼眸清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精明与体贴。

张先的朋友见状,打趣地提议将妮儿送给他当丫鬟,而张先竟然毫不推辞地接受了。虽然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但张先的心却再次被妮儿那独特的魅力所打动。

妮儿进入张府后,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和温柔体贴,很快就赢得了张先的宠爱。

张先发现,自己竟然对这位年轻的丫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于是,在妮儿进入张府的第一年,张先便决定将她纳为妾室,尽管是妾,但张先对她的宠爱却丝毫不减,甚至礼节都是按照正妻的规格来操办的。

妮儿虽然年轻,但她对张先的才情和品格深感敬佩。

原本她并不打算为张先生育子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被张先的深情所打动,最终先后为他生下了二子二女。这些孩子的到来,让张先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

在一次家宴上,张先意气风发地为妮儿写下了一首《赠佳人》。诗中写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妮儿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

话说,张先的好友苏轼在得知他八十岁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姑娘后,不禁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虽然带有戏谑的成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张先晚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与妮儿之间深厚的感情。

然而,时光荏苒,公元1078年,张先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在他离世时,妮儿正值风姿绰约的年龄。但妮儿并没有选择改嫁他人,而是选择了一生守护张先的陵墓。

妮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张先的深情厚意和对他们爱情的坚定信念。如果张先有知,他一定会为妮儿的忠诚和深情而倍感欣慰。

读者们,关于“最好色的词人张先”,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1 阅读:305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