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林则徐,忠心为国的他,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忠盛聊历史 2023-07-07 19:05:54

乾隆五十年,则徐生与闽人,父以教授为业,而自幼笃学,文采飞扬。自幼便有幸受到福州数位著名学者的倾囊相授,并受到当地官员的赞赏与协助。林则徐在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又参加了三次会考,在科举考试中,以二甲第四的成绩,“改为翰林学士”,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二十六岁的他,正值壮年,雄心勃勃,考中进士,雄心万丈。

林则徐

之后的八年里,林则徐在京城中虽为中等官员,却勤勉勤勉,不惧权势,渐渐在京城文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声誉。他受嘉庆钦点,任浙江杭嘉湖道总督,正四品官,管辖杭州府、嘉兴府府、湖州府郡。谁知林则徐却因其父重病,无人照料,辞去了职务,回到了家中。

然而,他的导师,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也是道光皇帝的师长曹振镛,对林则徐极为欣赏,将林则徐推荐给了道光皇帝,而皇帝早已听说林则徐的才能和政绩,特意将林则徐召入宫中,这一召,也成了林则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道光三年(1823)1月,林则徐三十八岁,出任江苏巡抚,他一到任,便着手整顿官场,革新司法制度,他亲审案子,或明查暗问,或开棺验案,在四个月内,已将旧有的案子,一扫而空,被地方上的人称为“林青天”。

此后,由于林则徐有能力,又有责任心,深得道光陛下的信赖,他的地位逐渐上升。他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奋发图强,是当时一位光芒四射的政坛明星。

林则徐

林则徐于道光12年(1832)2月被任命为江苏总督;在道光15年11月和道光16年7月,他先后两次改称两江总督;道光17年(一八三七年)1月初,晋升为湖广总督;道光18年(1838)末,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特使”,赴广州调查禁烟事宜。

林则徐在1839年“禁烟战争”中,因其卓越的才能而被公认为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并被后世铭记。道光20年(一八四○年)9月,道光帝因林则徐消禁烟之事,担心英国军队向京城发起攻击,将林则徐革除职务,命其“交本部,严加商议,请其入京,以待其处理”,并将其贬为四品,兼管军政。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十一)5月,英国人步步紧逼,清兵节节后撤,惊慌失措的道光皇帝,在奕山等将军的怂恿下,下令遣返林则徐,让他去新疆伊犁,以示忏悔。

林则徐于道光21年11月9日抵达伊犁的惠远镇。在他被流放的这段时间里,不免有些怨恨,也有些想念远在他乡的亲人,但更多的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时时想起道光皇帝。例如,林则徐为伊犁所作的一首《除夕抒怀》:“朝元旧忆趋丹阙,赐福频叨湿紫泥。可见林则徐始终感激道光。

道光并未彻底的雪藏林则徐,他知其能忠也。 廷桢得罪归,致书伊犁林则徐,信里面都是皇帝对林则徐的夸赞,这说明道光对林则徐并没有遗忘,反而很是器重。

道光

果不其然,到了道光25年(一八四五年),清政府复用他,任其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 道光二十七年,擢云贵都督。,任上竟然还被加太子太保衔,戴花翎,在清朝,大将军晋升官职,一般都是先封太子太保,林则徐一上来就封了太子太保,明显是个特例,也不知是因为他在云贵都督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道光陛下对他的一种弥补?也有可能是后者。

林则徐于道光三十年(一八五五年)1月14日逝世,九个月后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林则徐被封为“文忠”,以示对国家的忠诚。

1 阅读:52

忠盛聊历史

简介:我是忠盛聊历史,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