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人心,则从人欲如何保存人心

复心同然 2024-04-12 10:15:49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本无不同,为何有人是大人,有人是小人。

大人与小人区别在于大人从人心,小人从人欲。人有人心则区别于禽兽矣。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因为存人心矣。人之道率性而已,禽兽之道趋利避害者也。

饥饿的狼见到羊,定会扑之咬之,若见到老虎,定会避之。禽兽依循本能。人类并非如此,饥饿的人面对食物可以饿死不吃,亦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气魄。活着是禽兽最大欲望,人则不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心即仁义,君子重视人心超越生死。从人心亦或者从人欲决定了人格之高低。

人率性则不可化物也,人率欲则化物也。人化物则天理灭而穷人欲者也。人化物则失去人心也,失去人心则是禽兽夷狄。

圣人之学目的正是使人找回人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路谓之道,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保持人心须戒慎戒恐,慎独其身。意念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 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为学之真正功夫。

人心才是宇宙之主体,天地万物离开我心亦无天地万物,心即理,心外无理。故保持人心即是保持自我主体性,而不至于物化。物化之人由外物牵引,久而久之人心完全泯灭也。

人真正的自我意志是按此人心行事。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自我意志的结果,这皆是错觉。若不从人心,则从人欲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人皆爱好名利本无可厚非,但须求之有道。君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小人为了富贵无所不用其极。如何从人心而不从人欲,孔子方法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孟子方法是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耳目之官不思考,就很容易被外物引诱。耳朵要听美音,嘴巴要吃美味,眼睛要看美色。耳目眼与外物交接时就会被其吸引。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人不从人心,则从人欲。保存人心之法在于克除物欲,在于以义比之,在于依循人心指引,在于运用人心思之,在于致良知。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