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廉颇的一生,他的能力是否被高估?

瑶琴姑娘说历史 2024-04-22 21:08:53

谈及廉颇,可谓众人皆知,但其身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世却争议颇多。那么,历史上的廉颇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本期就让我们一同探讨名将廉颇。

廉颇在民间的知名度颇高,将相和与廉颇老矣等典故,皆通过中学教材、成语等媒介广为流传。千字文有言“简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后世常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列为四大名将。纵观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对于其他三位,大多认可,唯独廉颇存在质疑,有名不副实之嫌。

纵观廉颇一生,究竟是否被高估,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廉颇身为赵国名将,以勇武闻名于世,后因蔺相如完璧归赵,官位在其之上而心生不满,又因蔺相如的退让而感悟,遂负荆请罪,此即为课本上著名的将相和典故。单单这一句话,便包含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个成语,这也是廉颇家喻户晓的助力。

然而,为何廉颇的能力会遭受质疑呢?首先是阏与之战的退缩。公元前 270 年,秦昭襄王派大军围攻阏与,赵王及赵名将廉颇、乐乘等询问是否可救。两人均认为阏与距邯郸甚远,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唯独赵奢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于是赵王令赵奢率军救援阏与。而赵奢率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阏与五十里处设伏。首先抢占北山高地,出其不意打败秦军,解阏与之围。

阏与之战后,赵奢有功,被封为马服君,而廉颇也曾与齐国名将田单论战。田单面对赵奢也是自愧不如,由此也能看出,赵奢的能力隐隐高于廉颇。

其次是长平之战的失利。长平之战初期,秦军由王龁进攻赵国,赵国以廉颇为将,四月被秦军击败斩杀裨将,六月又被秦军斩杀两将。由此可见,廉颇在对战秦军王龁时已是一败再败。面对此种情况,廉颇被迫采取了驻垒固守、伺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从七月开始,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垒壁垒,然而仍被王龁击败,赵军阵地被秦军夺取。

此处也能看出,廉颇并非一开始就采取防守态势,而是战事不利,被迫防守。面对败势,廉颇无奈改变策略,决定彻底不与秦军交战。秦军夺取赵军阵地后,数次挑战廉颇,总是避战不出。

而面对廉颇军事失利的情况,赵王求胜心切,于是任用赵括取代廉颇为将。而原因也并非完全是秦国的反间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赵王因廉颇多次失败,导致赵军伤亡惨重,加上听到了秦国反间计的谣言,才让赵括替换廉颇,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廉颇军事方面的不利。

面对王龁,廉颇尚且一败再败,倘若面对白起,按照某些说法,廉颇可以防守反击拖垮秦军,岂不是过于乐观?从阏与之战和平阳之战廉颇的表现来看,两次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廉颇都未能展现出与李牧同等的能力水平。因此,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廉颇作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列的名将,多少是有些高估了。

但就廉颇本人而言,他绝对是战国时代杰出的名将,也是赵国中后期在李牧出现之前的重要将领,称其为赵国的国之栋梁也不为过。

战国策记载,公元前 251 年,燕王喜派出六十万大军,战车两千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一路由栗腹率军四十万,攻高邑;一路由卿秦率二十万攻代地。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同仇敌忾,以少胜多,大败燕军,此战被称为鄗代之战,而廉颇也因此被封为信平君,这也是廉颇军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光时刻。

虽然此战确实精彩,但燕国常年为战国七雄倒数,对比阏与之战后同样封君的赵奢而言,则略逊一筹。

赵悼襄王即位后,以乐乘接管廉颇兵权。廉颇大怒,驱逐乐乘,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居于大梁,不被重用。

赵悼襄王与廉颇有隙,廉颇遭郭开陷害,遂不召其回国。廉颇后为楚国将领,功业未成,客死他乡,最终于寿春抱憾而终。

0 阅读:11

瑶琴姑娘说历史

简介:阅读历史是最具极高性价比的获取阅历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