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峰为什么会自杀?金庸借郭靖给出答案

如何破之谈文论史 2024-04-15 13:46:47

一、乔峰之死

说到金庸笔下极为令人痛惜的事情,定然绕不开乔峰之死。

在天龙最后的时候,乔峰在雁门关生擒辽帝耶律洪基。

乔峰逼迫耶律洪基答应终身不得侵犯大宋领土,如果耶律洪基不答应,乔峰就会与耶律洪基一起同归于尽。

最终,耶律洪基折箭为誓,答应了乔峰,随即,耶律洪基带着辽国大军撤退。

不过,耶律洪基撤军后,乔峰却突然选择了自杀。

这里,我们不禁会内心有所疑问,就是乔峰,他为什么非得要自杀呢?

一切要从乔峰自杀前所讲的最后一句话说起。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天龙八部》第五十回

乔峰说,他是契丹人,但是却做了胁迫契丹皇帝的事情,对于契丹来讲,实乃一大罪人,是为不忠;同时他和耶律洪基是结义兄弟,如今却拿自己兄弟的性命要挟对方,这是不义。

乔峰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没有脸面活在世上,随即,乔峰将断箭插入胸膛,自尽而亡。

初看起来,乔峰这句话道明了其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不忠不义之人,没有颜面再存活于世。

但是,这里,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这个原因,只是乔峰自己所认为的原因。

那么,乔峰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不忠不义之人,他这种看法就一定是对的么?

其实,乔峰这种看法并不对,乔峰对忠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不到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我们来看一下郭靖对忠义是怎样理解的,就清楚了。

二、郭靖对义的理解

神雕中,郭靖的徒弟武敦儒武修文两兄弟曾去刺杀忽必烈,结果不幸被潇湘子擒住。

次日,郭靖前往忽必烈营帐中营救武氏兄弟。

期间,忽必烈说,他认为武氏兄弟去刺杀他,应当不是郭靖的意思,毕竟郭靖与他家从祖父成吉思汗起就交情甚好。

郭靖一听,立马对忽必烈正色道,此言差矣,当年你父亲托雷与我有结义之情,但是你父亲率大军攻我大宋时,为了大宋千千万万子民的安全着想,自己曾经也准备要刺杀你父亲,后来恰逢成吉思汗病故,蒙古大军因之而退兵,才保全了自己与托雷的金兰之义。

忽必烈笑道:“两位贤徒前来行刺小侄,郭叔父谅必不知。”郭靖点头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儿辈不知天高地厚,胡闹得紧。”忽必烈道:“是啊,想我与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郭靖正色道:“那却不然,公义当前,私交为轻。昔日拖雷安答领军来攻襄阳,我曾起意行刺义兄,以退敌军,适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军退,这才全了我金兰之义。古人大义灭亲,亲尚可灭,何况友朋?”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

郭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义有大义和小义之分,维护天下百姓的安危,是大义,兄弟之间的结义之情,只是小义,如果自己的结义兄弟要做有违大义之事,那么自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守大义而灭小义,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大义灭亲。

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的郭靖,是不义吗?当然不是。

乔峰当年在雁门关为避免宋辽两国因为战争而至生灵涂炭,因此他拿自己结义兄弟耶律洪基的性命要挟对方,让其退兵,这无疑也是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之举。

既然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的郭靖,不是不义,那么,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的乔峰,是不义吗?当然也不是。

三、郭靖对忠的理解

郭靖和忽必烈后来谈到对于忠的理解,郭靖说当时的宋朝皇帝乃是个昏君,自己并非向昏君效忠,自己所忠的实际上是神州大地上的千万百姓。

郭靖站起身来,朗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

郭靖的意思很明确,真正的忠,是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一个君王如果不能体察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不能体察黎民百姓的心中所愿,那这个君王就是昏君,昏君当然不值得效忠,因为昏君的意愿不能代表黎民百姓的意愿,这时候直接选择忠于黎民百姓即可;一个君王如果能够体察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能够体察黎民百姓的心中所愿,那这个君王就是明君,明君当然值得效忠,因为明君的意愿代表着黎民百姓的意愿,这时候忠于明君也就是忠于黎民百姓。

当时的宋朝皇帝是昏君,因此,郭靖直接选择忠于黎民百姓。

乔峰是契丹人,当时契丹皇帝是耶律洪基,那么耶律洪基是明君么?

明显不是,因为耶律洪基后来答应退兵时,契丹的绝大多数将士都表现的非常高兴,他们根本就不想打仗,他们本意是想过和平的日子,想回家和妻儿父母团聚。

他(耶律洪基)眼光从众士卒脸上缓缓掠过,见一个个容光焕发,尽皆欣悦。众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师,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既无万里征战之苦,又无葬身异域之险,自皆大喜过望。契丹人虽骁勇善战,但兵凶战危,谁都难保不死,得能免去这场战祸,除了少数想在征战中升官发财的悍将之外,尽都欢喜。耶律洪基心中一凛:“原来我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挥军南征,却也未必便能一战而克。”

——《天龙八部》第五十回

耶律洪基连自己手下的将士心中的真实想法都不能体察到,那么对于民间的辽国百姓的心中所愿,大概率他也不能体察清楚。

耶律洪基作为一个不能体察黎民百姓的君主,无疑是一个昏君,按照前面所提到的郭靖对于忠的理解,昏君是不值得效忠的,对于一个不值得效忠的昏君,还用得着谈什么忠和不忠这些吗,自然不用谈了,因此,乔峰即便胁迫了耶律洪基,也不能算不忠,乔峰做的事本就符合于辽国将士、辽国百姓的心中所愿,乔峰所为恰恰是真正意义上的忠。

四、乔峰为什么会自杀

从乔峰挟持耶律洪基并逼迫其退兵这件事来看,乔峰做的事是忠于辽国百姓的事,是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之举,乔峰既非不忠,也非不义,乔峰实际上是和郭靖一样的大忠大义之士。

乔峰自杀,原因其实是乔峰对于忠义的理解上,出了问题,乔峰没有认识到:义有大义和小义之分,当自己的结义兄弟要做危害天下黎民百姓安危的不合大义之事时,自己为了守护大义而出手阻拦自己的结义兄弟这种守大义而灭小义的大义灭亲之举,并非不义,相反,这等举措实际上是大义;乔峰没有认识到耶律洪基是个昏君,也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忠,是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当自己的君主是一个不能体察黎民百姓心中所愿的昏君时,并不需要向昏君效忠,这时候只需要忠于黎民百姓即可,乔峰为实现辽国百姓和将士心中所期待的不愿打仗这一意愿,出手挟持耶律洪基这个昏君并逼迫其退兵,这等举措本非不忠,相反乃是大忠。

由于乔峰对忠义的理解的不到位,使得乔峰明明做了大忠大义之事,却仍然认为自己是不忠不义之人,进而最终导致乔峰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乔峰之死,实乃一大憾事。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4-04-16 05:07

    乔峰不好写啊!横写竖写、越来越完美!突破人类极限、所以乔峰、郭靖这些完完人必须死!

如何破之谈文论史

简介:谈正史,天昏地暗。论野史,日月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