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聪明机智?那你可能没听过完璧归赵之后的事

晓晓讲历史 2024-03-28 08:57:44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听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而对于蔺相如我们也是十分敬佩他的头脑以及爱国情怀,课本上说的是和氏璧最后被送回赵国而蔺相如也从秦国全身而退,

但是之后的故事一点没有提及,因为完璧归赵的代价是赵国被灭。

当时已经是战国末期了,那时的秦国处于商鞅变法时期国力雄厚,是七国中的老大。我们也知道秦王想要的不是称霸而是扫平六国的大一统,在当时来说唯有赵国与秦国有一站之力,因此秦王视赵国为重要威胁,而赵国不俗的国力也是蔺相如敢跟秦王谈条件的底气。秦国当时处于秦昭襄王统治时期,当时采用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的策略。除赵国外的五国要么交好要么被打的割地求和,那秦昭襄王自然就盯上赵国了。

我们再结合当时的背景重新来看完璧归赵的故事,赵惠文王偶然间得到一块宝玉,秦昭襄王那是闻着味就来喽,他写了一封国书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个和氏璧,但是在换之前你得派人吧这块宝玉拿来让我观摩观摩,看看值不值这个价。

大家肯定看出来了无论这块和氏璧在好,抵十五座城池未免过于离谱了,所以这根本就不是看上和氏璧而是看上赵国了。秦昭襄王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能这宝玉给不给都无所谓我就是要激怒你从而挑起两国的战争。按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你直接派兵去打不就行了,搁这耍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嘛,但中国古代打仗呢都得找个由头,不然能怎么号召手下的一众将士,人家是士兵又不是土匪。秦昭襄王觉得自己算盘珠子打的挺响,想着你要送过来那我白得一块玉,能要是不给那我直接发兵揍你,但是赵惠文王也不傻跟手下群臣商量一通达成一致,秦王搁这忽悠人呢,但是不去的话就给人落下话柄了,此时蔺相如便自告奋勇站出来说自己愿作为赵国使者,带着和氏璧就去秦国了。秦昭襄王得知蔺相如到了秦国就立马召见蔺相如,但蔺相如以路途遥远为由推脱掉了,并暗中派人去秦国打探消息,想摸清秦王到底是什么意图。两天之后秦王再次召见蔺相如,蔺相如如约过去将和氏璧呈上,秦王看到和氏璧就对这块宝玉是赞不绝口,而蔺相如看秦王根本没有提十五座城池的意思,就说这玉有点瑕疵,把和氏璧要了回来之后就要秦王兑现他当时的承诺,不然就吧和氏璧给摔碎,

秦王便约定几天后进行城池交割,但是按理说真要划给赵国城池应该当即就开始谈了所以这事有古怪,我们都知道蔺相如利用秦王给他打时间吧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这就很不合理秦王怎么能够允许蔺相如在自己眼皮底下把东西送走呢?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秦王故意这么做的,毕竟正常情况下蔺相如的行踪必然是被监视的,别说送和氏璧回去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放出去的。而几天后蔺相如在朝堂上表示如果有诚意的话就立刻指明要被割让的城池,赵国占领之后一定会把和氏璧送到秦国,而这下可把秦王高兴坏了这下起兵攻赵的理由就有了,而秦王为了不打草惊蛇还很客气的把蔺相如送了回去。而之后整个秦国上下都知道蔺相如耍了秦国,从这开始秦王就开始策划怎么攻打赵国,毕竟理由已经有了。过了一年已经准备充分的秦王便以和氏璧事件赵国不讲信誉为由,对赵国发动进攻而白起担任这次进攻的统帅,两国关系被彻底打破,而同时赵国北部的匈奴也来凑热闹,使得赵国不得不分兵去抗击匈奴,结果就是赵国被打的丢了三座城池阵亡了上万人,到了第二年秦王再次出兵攻打赵国双方在如今的山西南部干了起来,赵军再次大败秦军攻克四座城池并斩杀赵军两万多人。但是秦王可是奔着灭了赵国去的于是公元前262年,秦国又一次讨伐赵国这次发兵二十五万,与率领二十万的赵国老将与长平对峙,随后长平之战爆发。之后两国陆续增兵秦军达到了五十万人左右,而赵国也倾尽全力使兵力达到四十万,这一打就输一年多,消耗巨大秦国国力雄厚再加上早有准备撑住不是很难,但赵国就不行了本身就没有秦国那么雄厚的底子,又遇上灾荒根本遭不住,同时更要命的是赵惠文王逝世,赵孝成王继位。而白起抓住这个时间点派人去邯郸城里散步谣言,说廉颇要造反赵孝成王还真信了,直接让赵括接替了廉颇的位置,这应该是最早的舆论战了吧。而赵括这货一上任就直接积极进攻结果因为轻敌而被秦军包围,他也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近四十万的大军便投降,而秦国也没想到会投降这么多人,为了防止这些战俘暴动直接将赵军战俘全部坑杀,长平之战赵国被打废了,并从此一蹶不振无法抵挡秦军攻势,而后其他各国也无力招架秦军的攻势,三十多年之后赵国国都被秦国攻破,赵国从此灭亡。

0 阅读:43

晓晓讲历史

简介: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喜欢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