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的得力部下,因何事55年才被授大校,临终希望组织查清问题

冰点历史 2024-05-09 09:01:26
前言

罗厚福和李先念都是红安人,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

罗厚福戎马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李先念的领导下,一起战斗和工作的。

作为李先念得力部下,罗厚福在55年首批军人授衔时,才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而他的部下,有的被授予了中将,后续的官职也比他要高得多。

罗厚福知道他是因为1951年的事情,才导致后面被降职处理的。但对此,罗厚福虽然没有抱怨什么,但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结。

临终之际,罗厚福说出了他的最后一个心愿,希望组织查清51年的问题。

李先念:你这个人罗厚福呵,怎么像个小媳妇

1927年,19岁的罗厚福,投身到了革命洪流当中。早年,他在李先念领导的部队里当连长。

1932年,李先念率红军主力西征,罗厚福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

罗厚福带领的游击队,依靠群众,神出鬼没,让敌人多次吃瘪。对此,李先念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

“罗厚福同志曾长期在大别山独立坚持斗争,在远离主力部队的情况下,他服从大局,听从指挥,高举工期,英勇战斗,在大别山地区人民中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抗战开始后,李先念和周志坚率领的部队挺进大别山,与罗厚福等人领导的六大队会合。

此后,在李先念的带领下,罗厚福率部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和日寇无数次的“扫荡”。

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足可反映出李先念与罗厚福的战斗情谊。

1939年春,新四军抗日游击第六大队成立一个月后,奉命向陂(黄陂)孝(孝感)地区挺进。

在行军的途中,罗厚福率部与潜藏在国民党一个团的叛徒丁少卿骤然相遇。

见此情景,罗厚福与大队的政委熊作芳商议后,立即下令把丁少卿给逮捕了。

这个丁少卿从小浪迹江湖,生性残忍。

他有一身好武艺,后来投机革命,参加红军,当上了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师长。

李先念率主力西征后,丁少卿就投降了国民党。他仗着情况熟,知根知底,便带着国民党的军队来围剿我游击队,搜捕红军伤病员、地下共产党和红军家属。

抗战爆发后,丁少卿担任国民党一团的特务队长,干着刺探我军情报、残害革命群众、破坏抗战的罪恶勾当。

罗厚福早就想把这个祸害给除掉了。

当晚,罗厚福他们到达宿营地后,几人商量,将丁少卿秘密处死了。

几天后,国民党丁少卿所在的团,派人前来查问丁的下落。但因不明情况,又找不到证据,只好气急败坏地离开了。

不久,李先念为做统战工作专门去了丁少卿所在的那个团。在谈判会上,该团团长向李先念提出:

六大队把他的特务队长捉去杀了,为了两军友谊,合作抗日,务请追查,严肃处理。

散会后,李先念来到了六大队。罗厚福结结巴巴地向李先念讲述了处决丁少卿的经过,末了补充了一句:“都是我主张搞的,要是犯了政策,与别人无关。”

李先念看着罗厚福,笑着说:

“你这个罗厚福呵,怎么像个小媳妇?昔日那种敢作敢为,使敌闻风丧胆的虎气哪里去了?告诉同志们,丁少卿杀得好,这种人不除,就没有真正的统一战线。”

听了李先念的这一席话,罗厚福算是吃了定心丸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调动30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

李先念在重兵包围的形势下,周密布置,指挥突围。时任汉江军区司令员的罗厚福,根据李先念的部署,率部执行战略转移。

准备进四川时,罗厚福接到电令,让他带队立即返回,策应王树声率领的部队,组成鄂西北军区,任命他为该军区的副司令员,就地坚持斗争。

话说,以罗厚福这样的革命经历,没曾想在55年授衔中,却仅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罗厚福临终之际希望组织查清51年的问题

1955年,一位中将在北京开会时,偶尔听到了罗厚福的消息。此时的罗厚福任湖北军区干部部部长。

于是,中将决定到武汉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上级。

20多年前,是罗厚福把他从死人堆里背回来的,并送他参加了红二十八军。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罗厚福的帮助,他恐怕早已牺牲了。

见面后,两位老战友喜极而泣。聊着聊着,中将突然看到老首长的肩章,竟然只是大校。

中将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罗厚福见状,风趣地说:“伙计,是不是嫌我的官职小了?”

中将坦言:“论资格,讲贡献,这并不公平哩!”

罗厚福坦然地说,军衔又值几个钱?

接着,他和中将讲起了过去的往事,说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20多个人,土地革命、打日本、打老蒋,几十年过去了,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牺牲了。

罗厚福说他看到了胜利,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而他的那些老乡又得到了什么呢?相比之下,他有什么理由去计较职务大小,待遇高低呢?

谈话结束后,中将端端正正地给罗厚福敬了一个军礼。

其实,罗厚福仅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与1951年发生的事情有关系。

1951年,罗厚福受了处分回到了家里。他的情绪很低落,妻子看他第一次目光变得那样黯然神伤,便向他询问起发生了什么事?

罗厚福如实说了。

原来,军分区自己办了个工厂,罗厚福在大会上号召干部们拿出自己的钱做垫资。

工厂办起来后,有了一些利润,由此干部们也得到了一点利息。

此外,还有一件事。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位保长曾经舍生忘死地保护了我们很多的同志,可以说是为了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以后,当地政府不知道这段历史,要严厉惩处他。

于是,保长找到了军分区帮忙。罗厚福说道:“人家是对革命做过很多有益的事情,共产党不能忘记啊!”

在罗厚福的提议下,组织把这个保长安排到了烟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这些就是罗厚福的额“错误”,为此他也检讨了十多次,受到了不少的批判。

虽然后来是过了关,但终究还是受到了行政降职和党内警告的处分。

对于这个处分,罗厚福是想不通的。那段日子,罗厚福开始变得沉默了。

妻子体谅他,唯一能安慰他的办法是陪他下乡走一走,支持他拼命地工作。很快,罗厚福的目光又恢复了明亮和坚定。

他相信,问题总有一天是会弄清楚的。虽然说了解需要个过程,弄清情况也需要时间,但二十多年过去了,问题还是没有下文。

为此,罗厚福的战友问他鸣不平,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找老首长,战友们可以为罗厚福作证!

罗厚福听后,笑笑说:“这么一点事,不划算!”

妻子也跟着抱怨说:“你的下级都当上大军区一级的干部了,可你……”没等妻子把话说完,罗厚福就发脾气了。

他严厉地批评说:“亏你还是个老同志,竟能讲出这种话!”

此后,罗厚福便隐藏起了这个话题。可只有他的妻子知道,这始终是罗厚福的一个心结。

1975年5月19日,救护车载着病危的罗厚福,急急忙忙地驶出省军区大院。机关干部们,无言地目送救护车远去。

在医院,省委书记赵辛初来看望他。罗厚福尽管身体已经极度憔悴了,但依旧关心着全省的生产任务。

就这样,两人聊了三个小时。

赵辛初离开后不久,罗厚福就快不行了。忽然,罗厚福睁大眼睛,在旁的妻子看着他嘴唇微张,似乎有话要说。

妻子付下身子,把耳朵贴在他的嘴边。只听到:“希望组织把五一年的问题搞清楚!”

这是罗厚福最后的心愿,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0 阅读:297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