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唯一没活到建国后的师长,战功赫赫,儿子后成上将

小响说史 2024-05-02 20:35:26

抗战烽火中,我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陕北红军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相继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适应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在编制有限的背景下,能担任团级及以上职务的将领已然是凤毛麟角,更别提正副师级的高位了。

新中国成立后,回顾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历史,其中不乏杰出将领。八路军中,六位正副师长中五位被授予元帅军衔,另一位则荣获上将殊荣。而新四军的主力师师长们同样功勋卓著,其中参与授衔的三位被授予大将军衔,剩余三位虽未亲自参与授衔仪式,但他们的成就同样辉煌。然而,有一位将领却未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诞生,他在抗战的硝烟中英勇献身,他就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郑平县的一个清贫书香世家。自幼受祖父的教诲,成绩优异,14岁便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但家庭变故迫使他辍学。幸运的是,在族叔彭禹廷的帮助下,他得以进入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学习,尽管中途遭遇资助中断的困境,但凭借校长的支持,他得以继续学业。在校期间,彭雪枫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在几位进步教员的引导下加入共青团,1926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毕业后,彭雪枫服从组织安排,在多地从事兵运、工运、学运、农运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1930年,他被派往苏区工作,在红军中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曾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率先攻入城内,因战功卓著而升任红二师政委。而他的搭档师长郭炳生因旧军阀出身,思想出现动摇,最终叛逃。彭雪枫临危受命,及时追回叛逃部队,粉碎了郭炳生的阴谋,为红军挽回了重大损失。

在长征途中,彭雪枫担任红五师师长,在娄山关战斗中亲率部队担任主攻任务,成功取得胜利。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时,彭雪枫担任二纵队司令员,与众多名将并肩作战。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彭雪枫以新四军留守处的名义,悄然进驻河南确山县的竹沟。数月间,他与张震并肩作战,成功收编并整合了数支抗日武装,使其蜕变为新四军游击支队,随后挥师东进,直指豫东的抗日战场。就在同年的深秋,他们巧妙地伏击了一支日军骑兵,成功击毙了日军少佐,这一壮举犹如火种,点燃了豫东的抗日烽火。

随后,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转战至商丘,对那里的伪军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共歼灭了伪军千余人。这支英勇的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的严明领导下,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深厚信任与支持。1939年春节之际,周边百姓自发组织,邀请新四军战士们回家吃饺子,共度佳节。这种深厚的军民情谊,使得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豫皖苏边区的抗日根据地一度发展到覆盖23个县。

到了1940年,八路军的一部分在黄克诚的率领下南下,与彭雪枫的新四军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然而,随着皖南事变的爆发,为了重新构建新四军的力量,八路军第四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四师,而黄克诚所率的东进部队则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在此期间,彭雪枫与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作的林颖相识并结为夫妇。由于工作的紧迫性,两人在婚后第三天便各奔东西,投身于抗日事业之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新四军四师不仅要面对日伪军的攻击,还要应付国军顽固派的进犯。

1943年3月,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领大军进犯淮北抗日根据地。彭雪枫、邓子恢等将领统一领导,指挥二师五旅、三师七旅与新四军四师共同作战。尽管敌军兵力雄厚,但在新四军英勇的抵抗下,最终取得了山子头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韩德勤在战后被迫承诺不再与新四军发生冲突,并在陈毅与彭雪枫的亲自护送下离开了淮北。

随着顽固派的撤离,淮北抗日根据地日益稳固,新四军四师也发展至近四万人。1944年8月,为了收复豫皖苏边区,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踏上了西征的征程。他们连战连捷,相继收复了萧县、夏邑、永城等地区。然而,在9月11日的一次前线指挥中,彭雪枫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他成为了新四军中唯一一位牺牲的师长。

1945年2月7日,延安和淮北大王庄同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彭雪枫将军的遗体被安葬在雪枫墓园。同一个月里,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诞生。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他18岁便进入了哈军工学习,毕业后参军入伍。经过数十年的奋斗与磨砺,彭小枫最终成为了一名上将。

2 阅读:2839

小响说史

简介:给大家呈现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