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押上华野27万主力,要换张灵甫74师,胜算低得只有粟裕敢打

云史长安 2024-05-09 03:09: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孟良崮一战,粟裕押上27万主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堪称险中求胜。

在解放战争中,能让解放军认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多,张灵甫算一个,此人行军打仗确实有真本事,张灵甫的74师更是被誉为蒋介石的嫡系“御林军”,是王牌中的王牌。

在决战孟良崮前,华野的打击目标并非74师,而且通过作战评估分析,我军的胜算并不大。

可谁让张灵甫遇上了战神粟裕,粟裕押上华野主力,说打就打,国民党一代名将张灵甫殒命于孟良崮。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张灵甫是个难缠的对手,他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能从我军手中抢过阵地的将领。

1946年7月,国民党整编74师靠着全副武装的美式装备,在中将师长张灵甫的带领下,攻打新四军淮南,淮南解放区一度失陷。

9月中旬,74师再占淮阴,淮安两座城池,蒋介石乐得合不拢嘴,张灵甫也变得飘飘然,直到10月,张灵甫在攻打涟水时,遇到了战神粟裕。

粟裕率领华野第一师,第六师狠揍张灵甫部,王牌军一战折损3000人,顺手再歼国民党援军5000人。

张灵甫心有不甘,于12月再攻涟水,整整打了13个昼夜,最终,张灵甫部以极大的伤亡代价拿下涟水城。

苏北的战况让蒋介石心情大好,国民党高层甚至已经开始庆功,扬言称只要有10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

而我军则是保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稳住不慌,这才能取得孟良崮的重大胜利。

在苏北大捷后,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24个整编师,共45万兵力,对山东地区发起重点进攻,对华东野战军形成三面包抄,企图全歼对方。

5月10日,国民党汤恩伯部派出第7军和第48师出马,试图先一步侵占沂水。

第7军和第48师并非老蒋的嫡系,而是隶属桂系部队,正想着露一手,让蒋介石对桂系刮目相看,于是卯足劲向前推进,很快抵达界湖一带,沂水近在咫尺。

粟裕没有迟疑,决定集中兵力猛打这两支敌军,5月10日晚11时,粟裕的作战计划已层层下发各参战部队。

翌日晚间时分,华野六个纵队以强行军的速度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桂系部队打仗以狡诈著称,但遇上出了名能打的华野,怕是要吃苦头了。

5月11日深夜,正当华野全速向沂水推进之际,一份紧急情报救了桂系的命,让粟裕临时调转方向,情报显示:

敌七十四师将于12日上午攻打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

粟裕一看,来者是七十四师,这不正是老对手张灵甫的部队嘛,顿时,粟裕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放弃沂水之敌,改为攻打王牌七十四师,要干就干票大的。

然而,当粟裕将这一想法说与陈毅及华野一众领导时,众人还是迟疑了。

沂水之敌近在眼前,作战计划严丝合缝,战士们整装待发,有把握一举歼之。

但是这个节骨眼上,说不打就不打了,转头去对付劲敌王牌整编74师,可真是一招险棋。

华野做了最差的打算,那就是既放跑了沂水之敌,又没能拿下七十四师,但是粟裕从不令人失望,坚持要打,坚信能打胜仗。

粟裕的底气从何而来呢?究竟发生了什么?

2

1947年,孟良崮一战,粟裕力排众议,以27万华野主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

这真是一招不折不扣的险棋,此前,华野的作战目标是国民党桂系部队第7军和第48师,就在开战前夕,粟裕调转马头,决定攻打送上门来的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

在苏北战场,七十四师凭着一水儿的美式装备,可谓是出尽风头,这次在山东战场相遇,是否把握一举歼之,华野众人也没有答案。

那么,粟裕为何还是坚持要打呢?

我军可以永远相信粟裕,粟裕给出了非打不可,一打必胜的四大原因,令众人不服不行。

首先,擒贼先擒王,七十四师是蒋介石最宠爱的“御林军”,如若消灭御林军,就可以全盘打乱敌人的作战行动。

并且,蒋介石向来嫡庶有别,偏心得很,如若优先选择攻打桂系部队,即使桂系陷入危难,蒋介石完全可以不管不顾,见死不救。

与此同时,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该攻打坦埠,还是会攻打坦埠,那么我军则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

但是,如果华野打的是七十四师,那可是老蒋的心头肉,如果张灵甫部陷入危难,蒋介石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增援,到时候华野就可以来个一锅端,歼灭更多的敌人。

其次,在作战部署上,优势在我军。不讲究排兵布阵的作战都是耍流氓。

敌七十四师的任务是进攻我军中央指挥所坦埠,这里可是我军的地盘,敌军正好落入我军主力集结处,我军甚至不需要调整作战部署,请君入瓮就行。

其三,在战术上,虽然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是支劲旅,装备优良也能打,但并非没有破解之策。

粟裕决定先打较为薄弱的侧翼,形成孤立,断敌退路,阻击援敌,最后围歼。这是华野屡试不爽的传统战法,从未失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因地制宜。

七十四师以美式装备自傲,可是一旦进入山区,重装备部队的机动就会严重受限,不仅无法发挥出重装备对敌作战的优势,甚至反而削弱了战斗力,成为拖累。

此话不假,都说一切的恐惧来源于火力不足,受制于地形,敌军的火力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反观华野的弹药储存量,简直就是一场富裕仗啊。

不谈日本投降后,山东因近水楼台的缘故,缴获得来的前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光是中共胶东兵工厂自己生产的弹药,就足够敌军喝好几壶。

1946年,我军自产的掷弹就有7万多发,掷弹筒625门;到了1947年,掷弹的月产量为1万5千发。

孟良崮战役时,全厂工人加班加点一周无休,增产至3万6千余发。

我军研制的武器专克美式装备,比如掷弹筒用于近距离火力支援,是压制美式榴弹的利器。

华野多的是炮击跑、掷弹筒等步兵支援武器,非常适合地形复杂的山地作战。

粟裕的战前分析有理有据,面面俱到,陈毅越听越激动,恨不得立刻大干一场,当即向全军下令:“不走了,咱就打七十四师!”

随着陈老总一声令下,华野战士迅速从沂水方向掉头,向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包抄,大战一触即发。

我军这边,粟裕用兵如神,算无遗漏,但是敌军那边,堪称手忙脚乱,错误百出,这场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究竟有多精彩呢?

3

1947年,粟裕兵行险着,押上华野27万主力,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折戟孟良崮。

粟裕从地形,战术,火力等方方面面进行作战推演,最终得出结论——我军必胜。

战况的发展果然如粟裕所料,孟良崮大捷,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局。张灵甫殒命孟良崮,蒋介石痛失一员爱将,国民党消灭华东野战军梦碎。

粟裕的军事才华毋庸置疑,敌军怎么算都是输。与此同时,在这一战上,国民党内部自乱阵脚,也加快了王牌军灭亡的速度。

孟良崮一战,国民党犯了三个兵家大忌,分别是指挥失职,部队配合失调以及将军轻敌。

张灵甫的74师隶属汤恩伯第一兵团,是汤恩伯驻扎临沂时,获悉我军大本营坦埠地区设有仓库和兵工厂,于是来了兴趣,下令先攻坦埠,蒋介石也表示同意。

都说是张灵甫一意孤行,立功先切,非要孤军冒进,其实不然。

张灵甫在战前就曾提出异议,表示不愿意山地作战,建议主力仍留在平原地区,先派小部队摸清坦埠情况,判明华野位置再行动。

当时,国民党的总参谋长是蒋介石的另一心腹爱将陈诚,陈诚搬出蒋介石,驳回了张灵甫的建议,还说既然74师作战力强,就应该让74师能者多劳。

从蒋介石到汤恩伯再到陈诚,整个指挥系统都是盲目且草率的,张灵甫只好奉命行军坦埠。

5月11日,就在行军的过程中,张灵甫特意留了一手,他给83师师长李天霞,25师师长黄百韬,11师师长胡琏都打了电话,要求三师派兵齐头并进,守望相助。

结果,关键时刻,同僚根本靠不住。李天霞和张灵甫有仇,说是派了一个旅,其实只派了一个团应付了事;

黄百韬说部队已经出发了,其实动都没动;胡琏更敷衍,直接说上级要求你们开打了,我们再出发。

由此可见,国民党各部队之间的配合几乎为零,全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想不输都不行。

最后,张灵甫身为主帅,当然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轻敌,骄兵必败。

蒋介石把张灵甫喂得太好了,什么精良装备都优先配给他的74师,导致张灵甫盲目自信。

他还以为中共火力太差,炮没有,机关枪少,子弹匮乏,对解放军的战力估计存在严重偏差,认为即使山地作战,他的74师一定可以轰出一条出路。

结果就是74师被解放军围困孟良崮,整整4天,寸步难行,他们的重装备发挥不了作用,我军的掷弹筒,子弹却如流星般轰向孟良崮。

在火力加持下,我军战士如神兵天降,冲上孟良崮发起攻击。

人困马乏,断水断粮,援兵不至的74师再也招架不住,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少壮派一代名将张灵甫殒命孟良崮,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随随便便的失败,差一步就是满盘皆输。

孟良崮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粟裕以其超人的胆魄,智慧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局,超神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0

云史长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