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朱德第四任夫人下必杀令,逃脱十年竟死于军统之手

观今品古 2024-05-07 02:04:17

前言

1928年4月25日,中央特科的红队悄然来到了朱德前妻贺治华的住所。

他们奉周恩来的密令,前来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将贺治华与其丈夫何家兴一举击毙。

他们行动迅速而果断,随着几声枪响,贺治华夫妇倒在了血泊中。

没成想原本瞄准贺治华的致命一击,却意外地击中了她的眼睛,她侥幸活了下来。令她没想到的是十年后自己竟死于国民党之手。

那么,贺治华究竟做了什么,让周恩来对她下达了如此决绝的必杀令呢?

朱德与贺治华的婚姻悲剧

贺治华出生于四川省开江县,从小便身处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之中。

她的家族注重教育,为她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使她不仅精通中文,还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和德语,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

她成长在一个家风严谨、注重修养的环境中,这使得贺治华的性格既落落大方又性格开朗。

她的面容姣好,加上她的才华和气质,使她被誉为“开江之最”,成为当地一位令人瞩目的女子。

1922年的朱德在云南已经有些地位了,担任了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但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探寻革命的道路。

同年8月,朱德决定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期望在那里探寻更多的革命真理。

19岁的贺治华决定选择追随朱德一同前往德国,做他生活和革命事业上的得力帮手。

在这片异国他乡,朱德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他见到并结识了周恩来等人,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和贺治华两人早在赴德之前就相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思考,两人渐渐迸发出好感,并决定结婚一同奔赴革命道路。

1925年,朱德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德国政府注意并逮捕入狱。虽没几天就被释放了,但他也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也宣告了他在德国生活的终结。

于是朱德便带着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贺治华前往苏联生活。出于对怀孕妻子的安全考虑,他将妻子安排到一个农庄里。

不久,女儿朱敏出生了。中年得子的朱德更是喜出望外,女儿的降临对于四十岁的朱德来说,像是礼物一般,于是他便给女儿取名为“四旬”。

而贺治华却非常讨厌这个名字,她觉得朱德起的名字太土气了,于是她重新给女儿取了一个名字“菲菲”。

1926年,朱德收到党中央的调令,回国做统战工作。面对即将开始的新征程,朱德心中却充满了对妻女的深深牵挂。

他深知国内形势的严峻,不愿让妻女与自己一同面对未知的困难和危险。于是便决定先将妻女留在苏联生活。

临别之际,朱德的心情无比复杂。朱德给了贺治华一大笔的生活费保障她们在苏联的生活。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为了革命还是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对于贺治华来说,这次分别意味着与朱德的感情已经渐行渐远。她原本以为跟随朱德出国会过上舒适的生活,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在德国的日子里,她不仅要忍受节俭的生活,还要跟随朱德四处奔波,忍受他的“大老粗”性格。

她早已对朱德心生不满,认为他不懂浪漫,无法满足她的需求。得知朱德即将回国工作,贺治华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留恋。

她看重的只是朱德当时的财富地位,甚至庆幸自己可以留在苏联,远离朱德。即使女儿的降生也未能挽回这段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治华也逐渐暴露了她的真实而冷漠本性,她将抚养女儿朱敏的责任抛诸脑后,将年幼的朱敏送回了家乡。

同年年底,贺治华遇到了来莫斯科读书的革命青年何家兴,被年轻有为的何家兴所吸引,两人很快同居结婚。

贺治华的这一行为,不仅是对无辜女儿的抛弃,更是对朱德的一种背叛。贺治华和朱德的婚姻也彻底宣告破裂。

背叛革命,出卖同志

1928年,贺治华和何家兴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贺治华和何家兴根本就是一丘之貉,他们两个能走在一起满脑子都是对生活的享受和贪恋。

尤其是来到上海工作后,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他俩流连忘返,深深沉浸在上海奢靡的生活当中。两人常常早出晚归,出入各种高档酒楼和舞厅。

而他们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地下工作的原则,也引起了罗亦农的极大不满。

罗亦农

罗亦农多次找到贺治华夫妇,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一时的享乐而忘记了初心。

贺治华夫妇却置若罔闻,甚至对罗亦农的批评感到愤怒和不满。而长时间的辗转酒楼舞厅需要资金的支持,两人便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一份至关重要的名单——超过350名共产党员的姓名和住址,将信息泄露给敌人来换取利益。

尤其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罗亦农,他的赏金更是高达3000美金,这足以让贺治华夫妇心动不已。

当得知罗亦农来上海与邓小平同志接头会面时,贺治华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一重要消息泄露给了敌人。

4月15日,邓小平与罗亦农的会谈刚刚结束。邓小平前脚刚走,敌人便带着数名巡捕,气势汹汹地来逮捕罗亦农。

从罗亦农被包围到被捕,前后不过短短的一分钟时间。党组织得知罗亦农被捕的消息后,立刻决定对罗亦农展开营救。

党组织决定,用巨款买通敌人,将罗亦农赎回来。但罗亦农的身份暴庐,这样的计划成功率极低。

他们计划在敌人押送罗亦农经过时,突然发动袭击,将罗亦农抢回来。

但由于敌人对罗亦农的押送行动保密程度极高,党组织无法得知具体的押送时间和路线。计划也没能进行。

罗亦农被国民党残酷地关押在淞沪警备司令部阴暗潮湿的龙华看守所中。他深知自己正身陷绝境,生与死的天平已向他那不可逆转的方向倾斜。

罗亦农并没有因此屈服,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书写着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在冰冷的牢房内,他用颤抖却坚定的笔触,给党和妻子写下坚定的信件。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家人的牵挂。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党和人民,牢记着党交给他的使命和重任。

他仍旧鼓励着在外的同志们,不要害怕牺牲,要坚定信念,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4月21日,这一天注定是沉重而悲壮的。罗亦农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刑场。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慌乱,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英勇就义。我们也永远失去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领袖。

找出叛徒,下令追杀

罗亦农的突然被捕和遇害,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令人不禁怀疑其中的巧合是否太过刻意。

敌人似乎有着神奇的预知能力,竟然能够精确知道罗亦农及其同志在上海的接头地点,更离奇的是,他们竟然能在会面的那一刻,带着大批巡捕直接冲击罗亦农的藏身之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太过蹊跷,令人难以相信这是敌人单凭自己的力量所能查探到的。

邓小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将详细情况报告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听到后,面色凝重,迅速召集了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陈赓,向他详细讲述了整个事件。

陈赓作为情报科的资深成员,他的敏锐直觉和丰富经验让他立即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寻常。

陈赓眉头紧锁,深思熟虑后,他断定这起事件与贺治华夫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整个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对贺治华夫妇的了解。

他的观点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一场针对贺治华夫妇的暗查行动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悄然展开。

为了不打草惊蛇,周恩来命令暗查行动必须谨慎行事,通过内线秘密调查贺治华夫妇的行踪和动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缜密侦查,调查结果终于浮出水面。事实证明,罗亦农的被捕正是贺治华夫妇泄露了机密信息所导致的。

这个令人震惊的真相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原来,贺治华夫妇的手中还有350多名共产党人员的名单信息。

用这些信息来换取金钱和护照,罗亦农只是他们背叛的第一个目标。

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家对此大为愤怒不已他们无法理解为何有人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信仰,牺牲战友。

这种背叛行为不仅是对组织的极大威胁,更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极大侮辱。这更加坚定了要清除叛徒、保卫组织的决心。

周恩来对贺治华夫妇下了必杀令,决定彻底铲除这对叛徒夫妇。陈赓作为执行者,带着锄奸队迅速行动。

4月25日,伴随着外面迎亲队伍的鞭炮声,陈赓带着锄奸队悄然来到了贺治华夫妇的住所。

当贺治华夫妇还沉浸在自己的小算盘中时,锄奸队的人已经一拥而入,将他们反手制服。

在锄奸队的严厉审问下,他们交出了那份关乎着数百名共产党人士生死的名单。

随着几声枪响,叛徒何家兴的生命在瞬间终结。不过贺治华却因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及时救治,挽回了一条生命,只是打瞎了一只眼。

锄奸队本还想在医院再次对贺治华采取击毙行动,但无奈国民党特务看守地过于严密,没有机会下手,就此作罢。

之后贺治华便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结婚生子安稳度日了。

结语

1938年的一天,四川开江县的宁静被一声枪响打破,只见几名国民党特务将贺治华从房间中强行拖了出来,重重地将她摔在地上。

当着她那两个年幼孩子的面,举起了手中的枪,随着枪声的响起,贺治华最终死于她曾经效劳的国民党之手。

朱敏

特务们完成任务后,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只是匆匆离开了现场。就连贺治华的女儿朱敏对于母亲的背叛和抛弃,无法释怀,始终没有原谅她。

参考资料

朱德之女朱敏:不能原谅母亲曾为钱出卖党组织.

揭秘:1928年周恩来为何下令处决朱德前妻.人民网

建党百年|罗亦农:中共最早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人民网

0 阅读:373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