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对项羽如此忌惮?

小屋成一统 2024-04-15 21:57:15

刘邦对项羽如此忌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项羽的军事实力以及个人军事能力。可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如果项羽在政治上成熟一些,那天下,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别说当汉王了,就抢先入关这一条,刘邦就得人头落地。那么,具体说来,刘邦对项羽如此忌惮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 项羽的军事能力

尽管项羽政治上不成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放虎归山;又比如错失了韩信、陈平等一流人才,养虎为患。但即使如此,项羽的霸王之名也绝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因为所谓的因缘际会偶然得来的。那绝对是一刀一枪,用血肉拼出来,打出来的!

楚汉相争期间,诸侯联军一见项羽的大旗就作鸟兽散,由此也可见项王的威势并非浪得虚名。从破釜沉舟击败秦军,再到彭城大战,以三万铁骑击败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打得刘邦仓皇出逃。可以说,只要项羽在一日,刘邦就一日不得安宁,就永远如芒在背!以至于项羽死后多年,项羽曾经的部下淮南王英布谋反,以项羽当年的军阵对阵汉军时,刘邦都震惊无比。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项羽,这样一个对手,刘邦能安得了心吗?刘邦能不忌惮吗?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刘邦对项羽军事实力的恐惧。我们都知道韩信是刘邦的手下,也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对于刘邦灭掉项羽一统天下,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就韩信的征伐来看,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点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功臣,刘邦对他却始终不放心。项羽一灭,韩信就被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再后来,刘邦伪游云梦,没有任何证据地用计抓捕了韩信,贬其为淮阴侯。可怜一代兵仙韩信,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军功卓著,最后却落得个谋反罪,诛九族的下场。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如此对待韩信,如此对待自己的大功臣,即使冒着被天下诸侯猜忌,被后世史书嘲骂的风险,也要处理掉韩信呢?这是因为,刘邦对于韩信,对于韩信的军事才能实在是太忌惮了,忌惮到食不能寝,忌惮到夜不能寐。可以说,没有了韩信,自己无法击败项羽。可若是韩信某一天将枪口对准自己,那么自己恐怕也凶多吉少,难以抵挡!所以,刘邦对军事能力一流的大功臣尚且如此忌惮,更遑论与韩信同为顶级军事家的作为对手的项羽了。

其二 项羽对刘邦的仇恨

项羽对刘邦是有理由仇恨的。当年怀王之约的时候,项羽自己在苦战章邯,刘邦却趁机一路高歌猛进,率先攻入关中;诸侯们都对项羽跪地膝行的时候,刘邦却给他来了个毋内诸侯。你说他能不气恨刘邦吗?

紧接着鸿门宴上,项羽放了刘邦一条生路。就项羽本心而言,我觉得他肯定认为刘邦应该感激他。但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刘邦不但没有感激,反而没多久,就出关中,搅的天下大乱。

我觉得项羽此时,心里一定是羞愤交加的。一方面,我放了你一条生路,你却反过来给我搅了个天下大乱,以怨报德,岂有此理!另一方面,鸿门宴上,你一会儿说当年戮力攻秦,一会儿说不敢背项王。到头来,敢情全是糊弄我玩儿呢?

这是对项羽智商的嘲弄。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尚且意难平,更何况是西楚霸王项羽呢?我想,对于项羽来说,这估计要比打一场败仗,吃下一个苍蝇还要难以忍受。所以,鸿门宴上项羽能够放过刘邦一次,但这一次若是刘邦再落到项羽手里,那不诛九族,不彻底平息了项羽的怒气,是不可能罢休的。

对于这些,刘邦是心知肚明的。况且,即使对于一个对自己怀有如此仇恨的普通人,尚要小心提防,更何况,这个人是项王呢?项王不死,我们汉王的日子,终究不会好过呀!

其三 项羽需要刘邦的项上人头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天下大乱,刘邦俨然已经成了反项羽联盟的领头羊。刘邦绝不会改投项羽,也绝不可能改投项羽。项羽东征西讨,这里平掉一个,那里就冒出来一个。特别是这个刘邦,打败一次,他就卷土重来一次,打败一次,他就卷土重来一次。我想如果灭章邯的时候,项羽是一往无前,自信自己无敌于天下的话,那么此时此刻,那个不败的项王一定已经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敌了,不但如此,甚至还要为可能的失败发愁。心力交瘁,力不从心,这些从未出现过的情绪感受,开始一一出现在项王的心头。

正因为如此,项羽此时急需要处理掉天下的动乱。而处理这些动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刘邦的人头砍下来,震慑天下。因此,即使抛开个人情绪,就单单从政治上考量,刘邦也非杀不可!这一点项羽懂,刘邦自然更懂。

到此为止,我们前后总共分析了三个刘邦忌惮项羽的原因,不知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总的来说,刘项不能并存,是一个客观事实,封建制度容不下两轮太阳。所以,刘项都没有太多选择,由此导致的他们相互间的必欲除对方而后快的决心也可想而知了。

0 阅读:0

小屋成一统

简介:一个非虚构的历史写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