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与道家的即心是佛

江明月好 2024-01-04 20:51:11

封神剧情中比干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那颗七窍玲珑心。按理说七窍玲珑心应该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存在,在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可以让妖魅现出原形。如果狐妖吃了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就会现出原形,这样就可以让纣王认识到妲己的本来面目,幡然悔悟,挽回大商的颓势。但电影中的纣王早就知道了妲己的本来面目,比干的牺牲并没有什么毛用。但封神原著中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并不是这样的。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被轩辕坟的千年狐妖换了瓤子,所以妲己已经不是苏护家那个娇滴滴的小姐了。比干是纣王的叔叔,是七王之一。比干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堂高官,担任着亚相的官职,但要说他的权力有多大那也不见得,比干的权力来自于纣王的皇权。纣王听他的,他的权力就很大;纣王不听他的,他的权力就很小。比干与妲己结怨是因为比干发现了妲己的跟脚,把轩辕坟里妲己的子子孙孙都用一把大火给度化了。

比干不但杀了妲己的人,还要诛心。他把妲己死去的子孙们还剥了皮,做成一件御寒的袍子献给纣王,让妲己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孙变成了袍子。这让妲己痛彻心扉,也让妲己对比干恨入骨髓。于是比干上了妲己的必杀名单,一旦有机会妲己自然会痛下杀手绝不留情。之后妲己找到了机会,她先让自己的姐妹九头雉鸡精挑逗纣王,把纣王挑逗的心花怒放,然后让纣王把九头雉鸡精纳入了后宫。然后姐妹俩演了一出戏。

妲己的计谋很简单,在演义小说中也很常见。妲己先是自己装病,在纣王面前表现得自己马上就要噶了。这让把妲己视为心头肉的纣王慌的一批,立刻向据说是仙人的九头雉鸡精求救。九头雉鸡精说得也很确定,妲己这是犯了旧疾,以前在冀州的时候妲己就犯过病,当时吃了冀州名医张元用七窍玲珑心配置的一副药之后就痊愈了。所以现在要想救妲己,那只能再找一颗七窍玲珑心来才能救妲己的命。纣王一听有救,立刻就要找七窍玲珑心。

九头雉鸡精在纣王面前的身份是一位道姑,她说前往冀州来回需要一个多月,所以等冀州名医张元请来的时候妲己早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必须在朝歌找到七窍玲珑心,切下一片入药才能救妲己的命。而九头雉鸡精掐指一算就算到了亚相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只是担心比干不肯借出玲珑心入药救妲己的性命。对此纣王一点都不担心,只不过借用一片又不是整颗心,比干为什么会不借?所以他立刻派人去宣比干进宫打算借用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入药。

比干心不甘情不愿地入了宫,入宫之前他已经知道了纣王的意图,所以他喝了姜子牙留给他的护身符。当纣王提出要借他一片心入药时,比干大怒:“心为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惜,只是社稷邱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江山亡。”对此纣王的回答则是:“皇叔之言差矣!今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说一碰即死,而纣王则说只用一片无伤大雅。

当比干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的心受到损伤会丧命时,纣王则直接耍起了无赖:“君叫臣死,不死不忠”,直接要命令殿下武士摘了比干的心。对于铁了心的纣王比干也没辙,他没等纣王动手。比干自己用剑剖开了胸膛,摘了自己的七窍玲珑心给了纣王,然后就出朝堂了。由于卖无心菜的妇人说人无心即死,所以比干没能逃过死劫,直接一命呜呼了。封神中比干因为妲己陷害,被剖心而死,而正史中却不是这样的。

《史记》中的妲己与封神中的比干很不一样,妲己并没有参与过政务。比干是纣王的亲戚,是纣王的叔叔,看到朝政混乱,所以他积极向纣王进谏。而纣王则自恃聪明,听不进别人的进谏,当比干一再进谏给纣王提意见的时候,纣王怒了:“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纣王认为比干自比圣人,而传说中圣人有七窍玲珑心,所以就杀了比干,把比干的心剖出来,想看看比干是否真的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只是比干的心到底是不是七窍,就没有了下文。那么到底有没有七窍玲珑心呢?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中说:“中一绛宫心有九孔,通于九真,中元真人居其中宫,丹皇君辅皇卿共治绛宫,而守绛宫九真之道。”道家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有九孔,比传说中比干的七窍玲珑心还多了两窍。看来人人都有一颗九窍玲珑心呀,这可比比干的七窍玲珑心还高级呀。而道家还认为心的九孔不同会成为九种不同的人,分别是:与物混通的至人、变现无方的圣人、真淳妙化的真人、普度迁升的仙人、神通无碍的神人、达有通无的灵人、妙辩通微的贤人、抱道怀德的道人、功行兼济的行人。

所以比干的七窍玲珑心重点应该不是七窍而是玲珑,但到底什么是玲珑就没有具体的描述了。但心无论在道家还是释家都是十分重要的。道家名人徐道龄说:“人之心上有七孔,以应七星,下有二窍,以应辅弼,又有三毫,以法三台,所以北斗在天居天之中,在人居人之心,心即北斗,北斗即心,如即心是佛、即佛是心是也。”心就是北斗,北斗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修心就是修行的目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