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到底有多宠爱杨玉环呢?

太璞石 2024-01-13 18:12:32

杨玉环,开元七年(719年)六月初一出生在蒲州永乐,父亲是杨玄琰,表哥是宰相杨国忠。杨贵妃性格婉顺,姿态丰腴,擅长歌舞,通宵音律,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要说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真是让人难以形容。两人年龄相差三十五岁,杨玉环更是李隆基的儿媳妇,这又是黄昏恋,又是不伦恋,放在现代都不可思议的事,更别提在古代了。

但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李隆基骨子里就是那种蔑视宗法礼教的不安分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发动了两次政变,夺得了皇位。

杨玉环

一、那年初见,妾正青春君未老

要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第一次见面,还是在李隆基女儿的婚礼上。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大婚,彼时,武惠妃作为李隆基最受宠的妃子,那女儿的婚礼还不得办得风风光光的,是以,京城的达官贵人、地方的封疆大吏、大小官员都争相前来参加,16岁的杨玉环也有幸参加婚礼。

宴席上,武惠妃的儿子李琩看到天生丽质的杨玉环,那是一见钟情,就跑去求老妈,要娶杨玉环,老妈自然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无不应允。武惠妃就去找李隆基,51岁的李隆基一看杨玉环,眼前一亮,确实长得青春靓丽,当年就下诏立她为寿王妃。彼时,李隆基身边有武惠妃,虽然觉得杨玉环容貌艳丽,但也没放在心上。李琩娶了杨玉环之后,那是疼爱异常,夫妻感情也是十分恩爱。

两年之后,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了,李隆基非常伤心,整日郁郁寡欢。手下人一看,老大不开心就是他们的失职啊,就有人提了一个十分荒唐的主意,说是杨玉环天生丽质,可以补充到后宫里面。要知道,这杨玉环可是李隆基的儿媳啊,出这么个大逆不道的主意,不由得引人遐想其背后深层的含义。

但就是这么清奇的脑回路,李隆基竟然同意了,就把杨玉环召到了后宫中。据说,杨玉环最初是不想入宫的,但被老公李琩半推半就送到了龙床上。要知道,李琩受到李隆基的宠爱完全是因为武惠妃,武惠妃死了之后,李琩没了依靠,自然不敢反抗老爹要睡媳妇这种过分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提这个建议的人居心何在?

我觉得一方面李隆基肯定是对杨玉环有兴趣的,这个提议的人恰如其分地说到李隆基的心坎上;另一方面此人应该和武惠妃一脉有仇,毕竟睡了儿子的媳妇,也就离间了父子的感情,这属于在武惠妃死后狠狠地又踩了她一脚。而和武惠妃有最大仇恨就是王皇后和前太子一派的人。

李隆基图了一时之快之后,可能也觉得人言可畏,毕竟抢了儿子媳妇的名声可不太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就以老妈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道,道号太真。过了几年之后,就又把杨玉环接到了宫里。这说白了就是,出家之后和之前的生活做了告别,就不是我儿子的媳妇了;还俗了就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套玩的纯粹掩耳盗铃嘛。

杨贵妃

二、明皇爱妃,三千宠爱在一身

李隆基有了杨玉环之后,那真是焕发了第二春,快六十的人,也像刚谈恋爱的小伙子,想着法讨杨玉环欢心。

李隆基知道杨玉环擅长歌舞,精通音律,就亲自谱写了《霓裳羽衣曲》,赏赐金银首饰和华丽的衣服搭配这个乐曲。每次召见杨玉环时,就让乐工演奏此曲,杨玉环就闪亮登场,也算是别出心裁了。

彼时,李隆基后宫无皇后,杨玉环被封贵妃后,在后宫就是位份最高的嫔妃,宫人都叫杨玉环为娘子,其实就位同皇后,可以看出杨玉环的圣眷之隆。

曾经岭南进贡了一只白鹦鹉,擅长模仿人语,李隆基让臣下教它诗文,读了几遍,这鹦鹉就学会了。李隆基把这鹦鹉送给了杨玉环,杨玉环也十分喜爱,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雪衣女。这鸟也比较通人性,每当李隆基和杨贵妃下围棋要输的时候,宦官叫一声雪衣娘,鹦鹉就展翅把棋盘打乱了。后来这只鹦鹉被老鹰啄死,李隆基和杨玉环伤心了好久,在御苑中给她建了一个鹦鹉冢。李隆基对杨玉环身边的鹦鹉都如此喜爱,更别提对杨贵妃的恩宠了。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那可是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为了凸显杨贵妃的天生丽质,当然少不了衣服的加持。据传,李隆基给杨贵妃制造锦绣的制衣工匠,竟然高达七百多人,更别提其他首饰、脂粉的用度了。

杨贵妃生于川东,喜食荔枝,李隆基每年夏天就从千里之外的岭南飞骑昼夜不停运送荔枝到京城,新鲜程度不亚于刚摘的,这就是李隆基给杨贵妃开辟了一条古代的冷链运输线。

为了让杨贵妃能够好好的洗澡,保养皮肤,李隆基在骊山专门为杨贵妃开辟了华清池温泉浴场,那真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啊。

杨玉环

三、生死绝恋,贵妃魂断马嵬坡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也因为爱屋及乌转嫁到她的堂兄杨国忠身上。彼时,杨国忠因为杨贵妃平步青云,当上了唐朝宰相,李隆基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杨国忠就专权乱政,对上阴奉阳违,阿谀奉承,对下打压异己,大兴贪墨之风,唐朝朝局混乱,政事疲敝,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潜藏的危机浮出水面,一场更大的灾祸即将到来。

李隆基执政后期,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大兴奢靡之风;对内,挥霍无度,对后宫大加赏赐,却不问钱财缘由;对外,李隆基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专权干政,祸乱朝纲,把开元盛世的老底子都消耗殆尽。

天宝十四年(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募集15万士兵,打着“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奉密诏起兵叛乱。彼时,唐朝在李隆基的统治下,承平日久,民不知战。一听说有起兵叛乱的,那都是望风而逃,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兵峰直指长安。

天宝十五(756年)初,叛军占领东都洛阳,防守长安的最后防线是有雄关之称的潼关。潼关守将是哥舒翰,虽然拥兵将近二十万,但都是临时凑齐的杂牌军,根本没有打过仗。而老迈的李隆基和不懂军事的杨国忠却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这真是外行指导内行,你坐拥雄关占尽地利却不防守,而想着进攻,结果可想而知,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天宝十五(756年)六月,叛军攻陷唐都长安,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仓惶出逃,逃往贵妃老家蜀中。

大军途径马嵬坡(陕西兴平西),以陈玄礼为首的进军将士,因不满杨国忠和杨贵妃,长久积压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爆发哗变,乱刀杀了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

李隆基和哗变的军士谈判,表示杨国忠祸国乱政已经伏诛,但是贵妃是无辜的。但军事认为,杨贵妃才是安史之乱的罪恶源头,贵妃不死,军心难安,士气难振,坚决要求李隆基缢死杨贵妃。

最终,李隆基在一起死和贵妃死的两种选择中,为求自保,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时年三十八岁,当真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玉环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