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宦官推举上位的唐宪宗李纯为什么最终死在了宦官的手里?

太璞石 2024-01-26 17:10:44

李纯应该是唐朝皇帝里面的奇葩了,先不说他在国政混乱的唐朝中期励精图治,平定藩镇割据,开创元和中兴这些壮举,单就他和宦官之间的恩怨情仇就值得说道一番。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二位由宦官扶持上位的皇帝,第一位嘛,自然是他的曾祖父唐代宗李豫,那是被封王拜相的大宦官李辅国扶持上位的。但李纯确是第一个死于宦官之手的皇帝了。

唐宪宗李纯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长安宫里,第二年,曾祖父李豫就撒手西去,祖父李适继承皇位。两年之后,爆发了泾原兵变,李适带着皇亲国戚逃出京城,到奉天去避难。那时小小年纪的李纯就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后来逐渐养成他早熟的性格。

祖父德宗李适是唐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老爹李诵自然就是唐朝居储君之位时间最长的太子。我们知道太子有时候是皇帝猜忌的对象,儿子有时候不讨父亲的欢心,很不幸,老爹李诵谨小慎微的性格这两样都占了,但隔辈亲隔辈亲,李适对这个孙子还是非常喜爱的。

六岁的时候,李适把李纯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被我抱在怀里。李纯回答说,我是第三天子。这可把李适逗乐了,确实按照皇位继承顺序,不出意外,他确实是第三顺位继承人。李适心里不由得对这个长孙有个几分的期许。

贞元(788年),十岁的李纯就被封为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这里说到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职位,开府意思是可以自己独立开辟一个办公单位,仪同三司其实是指待遇,不涉及实际职位,三司其实就是指三公三师,三师是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是太尉、司徒和司空。说白了,就是小伙子,你可以自己组建你的小团体,享受和三公三师的待遇标准。这就可以看出李适对这个孙子的重视了。

李纯为人胸怀大志,心机深沉。他对祖先太宗李世民的创业之路,玄宗李隆基的守业之途都做了广泛的调研,阅读记载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书籍经常是手不释卷,心里以太宗李世民和玄宗李隆基为榜样,希望唐朝能在自己手里中兴。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李纯确实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他在继承皇位的过程中多了一些黑历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老爹李诵即位,一上台就重用二王八司马的政治小团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对于18岁的李纯来讲,他是非常不看好这次改革的前景。

先不说二王八司马这些人只有书生意气,丝毫没有职业官员的政治敏锐性,光凭一腔热血就妄图改变这个积弊已久的王朝。更何况这个政治小团体自身就不干净,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任用的主力军更是一帮溜须拍马的小人,这能成事都是他老李家祖坟冒青烟了。

再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就让人觉得可笑,宛如过家家一般儿戏。在不掌控军队的情况下,四处树敌,既想要打压宦官,夺取禁军的兵权,又要惩治贪污受贿的官吏,还要打击藩镇势力,夺取地方军队的军权,这些哪一样实现起来不是千难万难,他们竟然向三管齐下,一劳永逸。这不是动别人蛋糕的问题,这是要掀桌子了。所以宦官、官僚团体乃至地方藩镇不干了,他们纠合到一起,发动了兵谏,直接导致革新失败。

在宦官俱文珍联合外廷官员和地方藩镇势力强行兵变逼宫,拥立自己的时候,虽然作为儿子的李纯对不起父亲,但为了李唐的江山,自己确实需要背负起来李家男人的责任。李纯顺手推舟,夺过了老爹手里的接力棒,至于老爹那些所谓的革新新力量,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了,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虽然李纯在宦官俱文珍和士族官僚的包办下,自己即位大统的过程不甚光彩,但这不影响自己掌控大权;虽然老爹李诵在退位后不久就病逝了,但这些丝毫动摇不了自己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虽然宦官权势滔天,掌握军权,但他们就是朕的家奴,用得好那就是杀人的利剑。

李纯执政初期,确实是一个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政治上,鼓励大臣谏言,自己虚心接纳,大力倡导为君推诚,为臣尽忠的君臣关系,在朝廷内外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空气;经济上,革新赋税制度,采用按照省份估算折纳的方式,减轻纳税者的负担;同时减免部分困难地区的赋税,裁撤宫中冗杂人员,继续杜绝德宗时期的进奉制度,禁止南方买卖奴隶,为国计民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军事上,得益于德宗时期各地节度使、各州官员进奉积蓄的财物,李纯重用主张裁减抑制藩镇势力的大臣,提出坚决用兵的大政方针,为解决藩镇割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在位初期的李纯刚毅果敢,任用贤良,在削平藩镇割据方面立下了大功。但老李家这些贤明皇帝,都常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年轻时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到老了就骄奢淫逸,居功自满了。说白了,那就是好生活过久了,必须得来点刺激的。

宪宗李纯执政后期办了两件错事最终导致自己被杀,一是宠信宦官专权;二是迷恋长生之道。

在和藩镇斗争的后期,李纯重用宦官,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兼任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这就有些托大了,原本宦官也就掌控朝廷禁军神策军的主力兵马,你这好,不但把禁军全部交到了宦官手里,更是将多地的军队统统归到宦官手里节制,这是要造一个权利更大的藩镇吗?觉得打别人不过瘾,要自己创造自己打。李纯对此还满不在乎,认为宦官那就是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朕要他死,那就是拔毛一样容易。我只能说,这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李纯晚年,开始修仙好佛,这家伙,那真是为了长生不老,也不分门派之争。不管事道德仙家也好,还是佛祖如来也罢,只要是能长命百岁,那都是不是事。修仙那就得嗑药啊,但他这药磕的性情暴躁易怒,动辄就打骂身边宦官,更有甚者没来由就诛杀左右宦官。

宦官集团的首领一看,这皇帝早晚得杀到自己身上,那就先下手为强吧。彼时宦官集团分为两个派系,拥立李恒的一派和吐突承璀策划立李恽为太子的一派,但无论哪一派,自然都主张先把宪宗李纯做了。最终,李纯被宦官杀害,对外宣称自然是暴力身亡,儿子李恒即位。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21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