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国外老影片刷爆中国春节档,近些年翻拍剧不断炒剩饭,是投机还是炒作?

雾灯观察 2024-02-19 02:03:30

近日 ,随着《热辣滚烫》的放映,我想说 这个片子越火,越是说明中国电影的悲哀。

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走的越来越窄,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道路走的有些偏移,中国当前推崇和火热的一些演员,通过取巧获得了本不该有的巨大的流量。

通过查询,很多的文章反馈所知《热辣滚烫》改编2014年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在中国电影不断奋进的这些年,不断培养的电影人,应该已经走进了一个专业系统的行业。中国的小众电影充斥了很多精品电影,这些影片虽然没有公映,但是据本人自己总结,很多影片细微知著,是在用心做电影,用很深的内涵在做内容,用认真的态度在演绎情节,有些我不知道多少遍,很多影片事后让人回味和反思。

近些年翻拍的电影开始成为主流,不断占用国庆档、春节档等主要黄金档期,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战绩,票房日渐增高,这些翻拍的电影,为了适应本土化,结合了国内特色和内容进行了内容叙事的改变。

笔者看法是,相关部门应该加以严格控制、限制、或者杜绝占用黄金档期(各种节假日、法定假日、热放时期),严格禁止翻拍电影的拍片上映。2014年的外国电影,在2024年却能在中国院线大杀四方,当然影片前期不良的营销宣传,不断充斥热搜,也是相当过界,很多逻辑和说法,也是让人反感,如果有机会可以后续可以整理一下。这真真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应该是值得铭记的教训。

根据新京报2023-12-13的文章《今年11部翻拍片创纪录,观众爱看变成“本土化”的丨业内谈》中叙述:

新京报整理了近4年,国产电影的翻拍情况,2023年有11部翻拍片上映,创下近5年数量之最。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消失的她》以35.23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翻拍片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

如上表格,近些年中国电影不断增长的翻拍电影,占据了中国热榜,不断刷新高的票房,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你已经看过原版,却还要为所谓的情怀,为你喜欢的演员,去贡献和二次票房,为他人买单。这些年中国电影已经不会创作了吗?其实并不是 ,根据今日2024年2月17日15:55的百度热搜显示。春节档8部电影,一半都撤档了。这是电影人的悲哀,也是观众的悲哀。

文章来自《潮新闻客户端》2024年2月17日星期六的  《宁浩刘德华《红毯先生》宣布退出春节档,春节档八片一半撤档,为啥?》

相续退出档期的影片如下:

《我们一起摇太阳》

《红毯先生》

《黄貔:天降财神猫》

《八戒之天蓬下界》

......

而文章中有一段如下这样说: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显示,2月10日上映首日《红毯先生》排片还能占到8.5%,而后排片占比一路下滑,到2月16日,排片占比仅有1.5%。截止2月17日9时许,该片票房8200万,在五部真人电影中垫底。

到底谁在控制国人的眼球。相关部门应该去彻查,到底谁在影响中国的影视,获取不当得利。谁在扼杀中国的新生力量。每年不断涌入的电影从业人员。应该给他们出路,而不是一些资本充斥。这不符合市场商业的公序良俗。如果长此以往,这不是良性的环境,应该加紧控制和摆正。

如今影视娱乐作为人民娱乐活动和消费的巨大市场,各路青年才俊转战影视行业,赶着资本浪尖,乘风破浪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这个趋势,让人担忧。

不断的翻拍,外部影片,炒冷饭,会影响影视行业的发展,那些几年甚至几十年默默耕耘的电影工作者,为了创新为了原创,费劲脑汁,发掘新的内容,这种意识形态,会严重影响电影人的原创精神,找一部经典,拉一些编剧,对内容升级替换,翻拍上映,也是一种偷懒和刷聪明的行为。

翻拍电影不应该占用我国黄金时段,比如国庆档期、春节档期,强烈建议应该控制、限制翻拍电影的引入和公映,我认为这即是对原片的保护,对原作演员的尊重,也是对行业的更多影视从业者和用心做电影的影视人的机会。

因为引入电影的本身的影响力,又加上不断对翻拍电影引入话题而作的不良宣传,对原创电影的围剿,让真正的国产影片四面楚歌。

导演毕业的学生那么多,又有多少人可以规划事业,升级为三线二线一线导演,我相信他们应该有很优秀的人,也有很优秀的作品,但是目前的电影制度限制了他们,甚至我们随口说出名字的几个导演,如今也是鲜有作品。

很多国产电影,没有排期,那么尽心的拍摄,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播放效果,甚至被边缘化。

每年不断的电影导演毕业,但是我们没有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而更多的给了那些资本宠爱的,半路出家的,职业演员,当然如今行业已经成了大杂烩,这其中也有很多确实很优秀的演员,但是不能总是靠热度,靠借鉴,靠改作文、改标题,卖情怀,卖话题,制造公共感情,应该通过好作品给自己贴金。

笔者建议就如今的电影市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发行和监管措施规范(个人一些肤浅的小小提议):

一、奖惩明确,公示透明,限制公映

对于翻拍,抄袭等等应该明确公映,排片、宣传等范围措施。比如抄袭应该有什么处罚,对于抄袭作品作家的应该是票房百分比的补充,这样可以严厉打击那些投机人士。对于翻拍,应该控制或者限制、在国内热门时段的公映或者排片,必须在影片中明确显眼的位置,公示翻拍原作品相关内容,应该致敬原作和原作演员。

二、应该对于不良的宣传手段、公示和限制排片

影片前期宣传,应该规范相应的手段,对于不良甚至影响公序良俗的一些手段和宣传方式,提供举报端口,并进行相应的反馈和整改。我们不是没有好的影片,而是更多好的影片,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更不要事后“亏欠导演一张票!”,因为很多时候事后并不能弥补遗憾。

三、谁在控制人们的眼球,哪些团体通过不良的手段操控和影响影片公映

对于电影大资本的一些约束,市场应该鼓励竞争,鼓励良性宣传、取消提前预售,奇怪的行业术语,“影片预售票房”服了!

四、对于原创电影、作品,应该加大宣传,档期更多的推崇和曝光。

每年很多原创影片、其实非常优秀、内容深刻、将资源和流量分给更多的电影创作团队,鼓励创新内容、提高影片质量、影片场景、细节刻画、而不是5毛作品。

五、对于新生代电影人、那些专业影视人员等给予鼓励。

对于行业的发展,更多应该是留住人才。提供更多的人力财力,鼓励过程认真。“就怕假货多了,真货卖不动,没人做真货”。只有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才能出现更多的优秀的作品。

你粉饰得再好,也是别人家的裤子,无非是自己获了名,得了利。如今我们更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保护和催化国产原创内容,不断鼓励国内专业的电影人的内容创新,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市场,给予更多的曝光,

这样才能不愧于坚持在电影战线的人,严格控制这些引进的电影、翻拍电影在黄金档期的数量和曝光,我认为这是对原创影视的尊重也是对原作电影人和演员的保护,也应该被铭记,而不是被翻拍的影片所夺舍,让一部分人站在巨人的肩上,让自己曝光。对老一辈电影人的不尊重,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别人的二手汉堡不应该充斥我们的年夜饭,我们要发展,只有让一批批的电影人坚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影片的要求,对影片的理解,对故事,内容的创新。还要意识流、未来远见的规划。

电影赛道更应该给专业的人,用心的人,发人深省的作品呈现的机会。

鄙人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观众,但真心希望更多的更好的,用心的作品,更多的更好的用心的演员,更多更好的人才,用原创的、用行动、用硬实力火起来,而不是投机取巧,今天翻拍个这个,明天偷一段那个(网上很多抄袭案例,不在列举)。

电影应该是百花齐放、当然要是我们自己的更好的优秀的作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