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衰亡倒计时:余安定降清,20多位将领遇害

聊聊历史 2024-02-21 07:35:25

陈玉成死前,感叹:“太平天国失去我,也就失去了一半”。对太平天国诸侯王的评价则是:“除了冯云山、石达开,其余不是将才。我死后,天国也差不多了。”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还能续命数年,离不开陈玉成的努力。1862年,陈玉成及其麾下二十多位将领被处死,成为压垮太平天国的一根稻草。

给太平天国造成的灾难,是一位叫余安定的将领。如果不是余安定叛变,陈玉成也不会死,太平天国跟清朝的战斗,还能继续下去,甚至有逆转的可能。

余安定,何许人也?查阅太平天国史料,余安定的生平事迹不多,也不见他在某次战斗中大展拳脚。余安定的事迹,主要是出卖陈玉成。

1862年,袁家三、多隆阿围困庐州,包括各地团练武装,清朝多达5万人。如果包括正在皖北剿灭捻军的胜保军团、僧格林沁军团,清军不少于十万。

安庆之战后,忠诚度最高,战斗力最强,战斗意志最坚定的“小右队”1500余人覆没,陈玉成元气大伤。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此次杀真贼千余人,狗逆之势衰矣,往日所谓大捷,从未杀如此多真贼。”

受困庐州,陈玉成暂时挡住袁甲三、多隆阿军团的攻势。但是,清军采取围困战术,断绝粮道,围而不攻,陈玉成经不起消耗战,故而必须找出路。

陈玉成的方案是:派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成春等4大金刚远征,去西北招兵买马,然后回来收复安庆。

4大金刚出征,除了招兵买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与两淮捻军合作,跟苗沛霖联系,借助皖北军阀的力量,与清军抗衡。

张乐行捻军这一块,没啥问题,他们支持太平天国。但是,苗沛霖就不一定,此人两面三刀,在捻军、太平军、清军之间来回换阵营,典型的“墙头草”。

此时,张乐行、苗沛霖正与太平军联手攻打颍州,让陈玉成“误判”。陈玉成认为苗沛霖可以争取,便为他求得“奏王”封号,成为太平天国一分子。

苗沛霖兵强马壮,大约有十几万人,虽说乌合之众居多,但声势浩大。为了与苗沛霖合作,陈玉成派余安定去寿州,充当苗军与太平军的联络员,随时向陈玉成汇报情况。

余安定,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就是联络苗沛霖,派驻寿州。余安定的爵位,是琳天燕,属于“燕”爵,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应该算是中高级将领。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爵位”进行调整,设置义、安、福、燕、豫、侯等6爵位。

义爵,源自石达开的“义王”。石达开单干后,洪秀全为了求他回来,册封“义王”,但石达开不接受,继续当翼王五千岁,带兵外出,后“义”成为爵位。

安、福,这两个爵位,源自洪仁发、洪仁达的安王、福王。“发达”被革除王爵后,安、福又成为低于“王”的爵位。

燕爵,源自秦日纲,他曾受封顶天燕,后是燕王。豫爵,源自胡以晃,后册封豫王千岁。侯爵,太平天国初期,册封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陈承瑢、黄玉昆等人为侯,故而也是爵位。

陈玉成死之前,太平天国还没“滥封”王爵,故而燕爵含金量比较高。陈玉成封王之前,爵位是“成天豫”,李秀成是“合天侯”,爵位还没现在的余安定高。

从爵位,以及授予的任务看,余安定是陈玉成的亲信。苗沛霖摇摆不定,陈玉成也不信任他,故而派余安定去寿州,名义上是联络合作事宜,实则是打探消息,随时告知情况,为陈玉成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苗沛霖的为人,众所周知,陈玉成究竟要不要去寿州,部将都极力反对。陈玉成之所以“一意孤行”,是因为余安定的存在,余定定没有带来“消息”,让陈玉成误以为苗沛霖还跟太平军合作。

前面已经说了,4大金刚出征时,张乐行、苗沛霖还跟太平军联手,围攻颍州重镇。换句话说,苗沛霖正在抗清,跟捻军、太平军是盟友,关系很好。

但是,苗沛霖真的靠不住。捻军、苗军、太平军的攻坚水平有限,缺乏重武器支撑,无法攻克颍州。再则,胜保、僧格林沁军团南下,联军腹背受敌,苗沛霖又动了接受“招抚”的念头。

胜保,清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八旗将领,不是在“招抚”,就是在“招抚”的路上。胜保打仗水平一般,但招抚工作给力:李昭寿、苗沛霖、宋景诗,以及一堆捻军将领,都是胜保招抚(还是多次)。

胜保的原则是:只要你接受招抚,无论你曾经背叛无数次,都不要紧。胜保想招抚起义军,以此来平息事态,换取朝廷的赏赐,这一套他玩得很溜。后来,慈禧无法容忍,将其处死。

苗沛霖降清,立刻倒戈,协助胜保攻打张乐行的后路颍上,捻军腹背受敌,被迫解除颍州之围。但是,苗沛霖依然保存实力,本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原则,张乐行逃过一劫。

张乐行逃走,清朝大怒,要追究责任。苗沛霖见势不妙,便想着拿陈玉成来当投名状,表示对朝廷的忠诚。那么,为何陈玉成没有察觉这件事呢?

陈玉成受困庐州,除了余安定在寿州外,他还经常书信张乐行、苗沛霖,了解外界情况,并请求他们出兵援助。但是,书信都被多隆阿截获,陈玉成与外界信息隔绝。

再则,苗沛霖与张乐行相互攻杀,即便有消息传到庐州,陈玉成也拿不准。苗沛霖这种事没少干,此时与盟友冲突,也不奇怪。再则,陈玉成也无法确定消息的真假。

想要得到准确信息,陈玉成必须依靠余安定,他就在寿州。再则,苗沛霖为了表示死心塌地跟随朝廷,下令士兵剃发,这件事在寿州已经公开化,余安定知道苗霈霖已经降清,且想拿陈玉成当投名状。

那么,余安定可否阻止陈玉成来寿州,或者帮助陈玉成逃过一劫呢?答案是肯定的,余安定有两种方式,可以让陈玉成活下来。

第一,想办法把消息传出去,告诉陈玉成事情的真相。这种办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也许余安定的书信会被清军,或者苗沛霖截获,带有一定的风险。

第二,陈玉成来到寿州郊外,立刻告知消息,与苗军战斗。这种方法,应该是最佳,也是余安定最有可能做到的。

1862年5月,陈玉成从庐州突围,攻破张得胜的3座大营后,从北门杀出一条路,前往寿州。多隆阿派骑兵追击,陈玉成且战且退,清军不敢死磕,只好撤回庐州。

陈玉成抵达下蔡,苗沛霖派人来迎接。此时,苗沛霖正在颍州,他不在寿州,没来见陈玉成。陈玉成抵达寿州郊外,迎接他的人是余安定,这让陈玉成产生错觉。

余安定让士兵排列两侧,下跪迎接英王,场面很隆重。如此,陈玉成更相信苗沛霖是真的想合作,可以支持自己东山再起。

为了表示诚意,以及对苗沛霖的信任,陈玉成只带陈仕荣、陈聚成、陈安成、向仕才、梁显新、陈德隆等20多位将领入城,其余四千兵马则留在城外。

陈玉成进入寿州,结果都知道,被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抓捕,送给胜保。陈玉成先列举胜保的一系列败仗,还拒绝接受“招抚”,被凌迟处死。

与陈玉成一起遇害的,除了陈仕荣等2人假装投降胜保,后找机会回到太平天国外,其余将领都被处死。陈仕荣回到南京,便参与东征,在丹阳之战中阵亡。

想要阻止陈玉成被杀,余安定可以在寿州郊外行动。陈玉成麾下兵马4千,皖北还有捻军姜台凌部。此时,余安定若是忠于英王陈玉成,把苗沛霖降清之事说出来,然后与陈玉成并肩作战,苗景开也岂能得逞?

陈玉成及其麾下20多位将领被杀,这是压垮太平天国的一根稻草。陈玉成军团覆没后,皖北太平军群龙无首,捻军也缺乏得力盟友,故而被僧格林沁压着打。

陈玉成死后第二年,张乐行被僧格林沁击败,因部将出卖,被凌迟处死。苗沛霖没了陈玉成,也就没啥价值,又因为胜保被杀,再次起兵反清,被部将处死。

太平军、捻军元气大伤,苗军覆没,清朝控制了皖北。如此,湘军东征南京就没了后顾之忧。陈玉成死后,湘军立刻东征,三个月后抵达雨花台,太平天国灭亡倒计时。

陈玉成活着,皖北依然在厮杀,湘军后路不稳,岂能轻易冒险东征。陈玉成还可以进入关中发展,在西北建立基地,让清朝防不胜防。

没有陈玉成,李秀成孤掌难鸣,败亡不可避免。陈玉成所言:“太平天国失去了我,江山也就没了一半”,此言不假。

余安定,改变了太平天国命运,愧对英王栽培与信任。那么,余安定的结局如何呢?袁甲三上奏朝廷,说余安定不可靠,应该杀了他。胜保则感谢余安定,为他求情,余安定当了六品小官,生活还过得去。

13 阅读:2834
评论列表
  • 2024-02-22 20:25

    胜保是一直以满贵族自居,上书朝廷,反对慈禧女人干政,才被问罪处死的[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聊聊历史 回复:
    胜保在祺祥政变中支持慈禧,只是自己做得有点过头了,养寇自重,浪费钱粮,慈禧也需要整顿八旗
猜你喜欢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