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饭时都是怎么生火的?难不成每次都要钻木?

史料官 2023-05-01 15:57:20

众所周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使得日常生活十分便利,平日里需要取火可以使用打火机等,非常方便且安全。但在古代没有这种科技产物,古人取火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就比如大家熟知的钻木取火就是十分的不方便。那么,古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是钻木取火这么麻烦吗?还有什么其他的取火方式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火是五行之一,在古人眼中是神秘的自然元素,是上天赐予的神物。我们现在要取火很容易,有100种方法,但对于古人来说,取火、生火是一件很难的事。而火的作用又非常大,煮食、照明、取暖……古人还真离不开它。早在两百多万年前,人类就已经会利用火了,不过那时候都是运用天然火种,什么是天然火呢?比如雷电击打在树木燃起的火,火山爆发引起的火,远古人类取了这个火后,要找人轮流看着火堆,不断地添加柴禾,一旦火灭了,他们可能就取不到了。可以想象,保留火种是一项费柴、费力、费人工的工作。后来有了钻木取火的方式,就能人工生火了,据说是一万多年前的燧人氏,从鸟啄木头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到了西周时,取火才开始进入到较为自动化的时代,人们发现内凹的铜镜可以对着太阳聚光,聚光后居然可以取火,因为是用太阳的光照取火,所以取名叫“阳燧”。这种“阳燧”只需要一面小铜镜,便于携带,可以算作是古代版的“打火机”,当然这种天然太阳能的产物在没了太阳的阴雨天就万事休矣,不能用了。

古人的智慧

从此先民不用茹毛饮血,不用受寒冷侵袭。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上古时期有手钻法,绳钻法、弓钻法等取火的方式,相信大家试过这种方式,钻木取火难度不小。你说古人做个饭或者是晚上点灯上厕所,不可能拿着木棍在那钻火吧?

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可以保存火种的“火折子”,就是一根木管,里面非常紧密的卷着棉花、纸等,为了引燃,还加入了硝、硫磺等易燃物质,用火把他点着后再吹灭,这样就把火星保存在了里面,用的时候拿出来吹一下就能燃起来,这样的用法使火种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也算是很方便了。

不过,制作这样一个东西很麻烦,加在里面的配料也很贵,一般的百姓用不起,都是有钱人家才能用的。而一般的百姓都是用火镰。这里面包括火石、火绒、火刀,火刀就是类似小镰刀的铁条,火石一般是燧石,实在找不到也可以用鹅卵石,火绒一般是艾蒿,其他易燃的绒状物也行,具体方法就是用火钢撞击火石,这样就会产生火星子,落在火绒之上,这时候把火绒拿起来吹两下,这火就点了上了。

火镰基本是家家必备的,甚至古代的火枪队,都是用火镰点燃引线的。水浒传里就有过描写,火柴是1827年发明的,所以我们老一辈人都把火柴叫作洋火,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类似火柴的存在,古人用小木棒蘸上硫磺在火石摩擦生,其原理和火柴非常相似,古人叫作火寸条。还有一种点火工具,叫作发烛,北宋的《清异录》记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援,有智者劈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意思是说人们晚上上厕所,点灯太缓慢了,有时候尿都出来了,灯还没点着,于是有一个聪明的人,用杉木条浸泡硫磺放在那里备用,这东西很容易点着,非常方便。

总结

古代的科技虽然不发达,但是勤劳的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许多黑科技,以此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尽管这些黑科技有许多不足,但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0 阅读:40

史料官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