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能源转化:开启生物固氮技术的新篇章

DEN酶研究 2023-11-01 14:26:53

本期看点:酶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物催化剂,不同种类的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植物生长要依赖酶系统的有序运作,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与酶,两个阶段进行

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所了解的光合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光反应阶段,另一个叫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太阳光照在叶子上,其中包含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色光,有些色光被叶绿素吸收,有些从叶子透射过去,只有绿光不吸收,也不透射,而是被反射回去,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被叶绿素吸收的那些光能便通过电子传递,打断了水分子的氢氧连接。水被分解成氢原子和氧气,氧气从叶子表面气孔放出,氢原子则与由B5组成的脱氢酶的辅酶Ⅰ结合,变成带氢原子的还原辅酶Ⅰ。辅酶Ⅰ就成了叶绿体中转运氢的运载工具。

一部分光能传给叶绿体后还要经过几个中间步骤,在三磷酸腺苷酶的催化下把能量交给二磷酸腺苷和磷酸,从而生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

叶绿体把光能转换成三磷酸腺苷和带氢原子的辅酶Ⅰ贮存的化学能后,才能为二氧化碳变成葡萄糖创造条件。

暗反应阶段: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它是由三磷酸腺苷提供化学能,带氢辅酶Ⅰ提供氢,在14种酶连续催化下,经历14个化学反应步骤,使二氧化碳变为糖。

归结起来说,光反应阶段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所需能量;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它利用光反应产生的化学能和氢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农作物与固氮酶

今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2年全世界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较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全球增加了1.22亿饥饿人口。

报告显示,2022年,粮食安全形势和营养状况依然严峻。报告发现,按照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粮食短缺与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而论如何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服务,那么同样离不开酶。

蛋白质是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合成蛋白质离不开重要元素氮,对于植物来说,只有把氮气变成氨之后,才能利用氨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所以,首要的问题是把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这叫固氮。

人工合成固氮条件苛刻且效率低

生物固氮效率极高

固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合成固氮,另一种则是生物固氮。

人工合成需要在500摄氏度高温和300大气压的情况下,再加上催化剂才能完成。即使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平均100对氮气和氢气当中也只有7-20对成功。

而生物固氮的效率要比人工合成高出千百倍。既不需要高压,也不需要高温,常温常压即可进行。

很多人都知道,豆科植物几乎不需要施肥,它本身并没有合成氨的本领,那么所需的氨由谁供给呢?

豆科植物体内含有固氮酶

催化氮气与氢气转化成氨,直至合成蛋白质

豆科植物的细跟中生活着一种根瘤固氮菌,豆株供给根瘤固氮菌糖类及其它营养物质,而根瘤菌则供给豆株所需要的氨。

根瘤固氮菌体内有固氮酶,在三磷酸腺苷提供的条件下,经固氮酶催化,氮气与氢气转化变成氨。

在有氨的条件下,豆科植物就可以合成各种氨基酸,直至合成蛋白质。其利用固氮菌提供的氨和自己体内的α-酮戌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谷氨酸,再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形成多种氨基酸。

生物固氮的两个研究方向

固氮酶理论研究至关重要

生物学家认为,对于生物固氮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全面考察,充分利用固氮生物为农业提供氮肥;二是进行固氮酶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探索清楚固氮酶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模拟固氮酶结构的办法,实现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的合成氨,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酶与生命.王贤舜,虞志方编著.Q55-49)

0 阅读:4

DEN酶研究

简介:DEN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