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聊聊特别国债这个事儿

活在信息时代 2024-05-15 19:27:52

自从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以来,业内很多人都对此展开了讨论,很多人更关心的是,个人能买特别国债不,买了之后能不能赚钱之类的。

很多网友引用当年98年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特别国债的例子,表示当年5万块钱可以买套房子,买了特别国债之后,二十年一共拿到15万块钱,还能买套房子不。

也有人打趣到,50年特别国债到期的时候,没准赎回本金需要本人亲自到场,骨灰盒不认。当然这是笑话,因为国债是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不存在本人不到现场取不出来的问题。

但是,尽管特别国债不是第一次发行了,但是这一次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与前几次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那就是,这是在前几年央行与财政部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进行了激烈争论之后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尽管央行极力否认,但是对于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事实上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那么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呢?我们先来通俗地解释一下。

简单来讲,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像现在的美元一样,政府要花钱,需要向美联储借债,然后可能每年都因为还不上了,要求再多借点(提高国债上限)。这也是美国当然一个主要的问题,当然,在一部分经济学家眼里,这属于“现代货币理论”。

这一理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和中共自从革命时期就坚持的人民币发行原则是背离的,当年人民币得到群众的信任其实根源就是因为“用人民币肯定是能换到东西的”,一般是小米、盐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正是因为坚持这一朴素的思想,才使得我们发行的各类人民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而不是像国民党政权一样,货币最终沦为废纸。

建国之后,我们的央行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央行发行的货币,是与抵押物挂钩的,或者说,先有资产,再有人民币。有多少资产,就发行多少人民币。比如说黄金,央行有了多少黄金,发行了相应的人民币,那么理论上,发行出来的人民币拿回去找央行,央行是能把这部分黄金给你的。再比如说前些年在强制结汇制度还在实行实期的外汇占债,企业造出产品出口,换来的美元,央行按照收到的美元,发行人民币。理论上讲,不考虑货币贬值的情况,你拿着人民币还能到央行换回美元。

所以人民币长期以来,努力坚持的发行机制就是保证人民币能换到东西,这个思路从长征时期就确定的。

如果不坚持这个思路,那可能就会出现一千块钱的黄金发行了两千的人民币,然后前面有个人拿一千块换走了黄金,那后面的人手里那一千块就什么用也没有了,沦为了废纸。为了不让那一千块成为废纸,所以前面的一千块只能换一半的黄金了。这就是通胀了。通胀的情况下,很多东西都会涨价。

大家都不想通胀,但是在通胀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偷偷地比别人先印钱买物资,那就是有先见之明了。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样的,当时世界各国同意国际贸易用美元,美元和黄金挂钩。结果后来美国发现自己只要印钱就能买东西,就偷偷多印钱,从世界各国买东西,供美国人过奢侈的生活。

然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发现了美国人的小伎俩,于是宣布抛售美元买黄金,结果美国发现这样要漏馅了,于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价格暴涨,当年中国也在这波黄金暴涨里面小赚了一笔。然后美国又找到了石油这个锚定工具,将美元与石油贸易绑在了一起,逼迫世界各国继续使用美元。

所以可见,在确保货币能够买到产品的情况下,偷偷印钱供自己消费,是一个很难被抵制的问题。所以美国政府不断提高国债上限。虽然理论上来说,如果政府收入提高,有财政盈余的话,是有可能把这个债务逐渐削减的。但是现在美国的国债利息基本上已经超过了美国GDP的增长,国债本金也超过了美国的GDP,也就是说除非美国GDP突然暴涨,不然基本上没有可能还清了。

回到原来的话题:财政数字货币化是什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资。

也就是说政府想投资上项目,没钱花了就自己印点。这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当然,不是说财政赤字货币化不好。在可控的情况下,他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说先赤字一下印点钱修个铁路,然后把山里原来没价值的矿挖出来卖掉,最后把钱还上。这也是可行的。

但是人都有私心,这个工具用惯了,几乎一定收不回来。国民党政权经济就这么崩溃的。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明确规定央行不能对政府透支:

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所以对于超长期国债,央行的表态是可能会在二级市场购买。

那么,如果一旦开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道路,会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说起来,2014年央行搞得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其实有点像赤字货币化。这个工具主要是为了搞棚户区改造,由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向央行提供优质抵押品,如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从而获取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并引导贷款流向国家需要的重点领域。银行向央行提供了啥抵押品找不到什么信息,可能是棚改专项贷款之类的,就是需要棚改的地方政府向国开行贷款,然后国开行再用这个贷款抵押给央行,获取资金,如果是这样一个环节,其实也相当于赤字货币化。

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的,2014年的PSL有效地拉动了地产需求,推进了地产去库存进程。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由2015年2月的-17.8%提升至2016年3月的34.2%。地产开发增速提速,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有1%,而2016年、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分别增至6.90%和7.00%,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同时,2015年股市也大涨了一波,随后房地产市场也暴涨了一波。

根据央行公告,2024年4月期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为30269亿元。

超长期国债的推出,可能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关键一步。

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以中国制造为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资产的价值将大幅提升,阶层进一步的分化。这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每个人,在这个新的时代里,都将会被赋予一个新的角色。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1 阅读:101

活在信息时代

简介:关注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