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后多数藩王仅被削夺护卫,汉王之乱后朱瞻基大力削藩

史海撷英 2024-04-20 14:26:56

宣德四年(1429年)八月,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和梁王朱瞻垍在北京紫禁城奉天门外,向兄长明宣宗朱瞻基陛辞,然后坐船南下,向各自的封国陕西凤翔府、湖广长沙府、江西建昌府、广东韶州府和湖广安陆州分头而去。

这五位亲王都是先帝仁宗朱高炽的儿子,其中襄王朱瞻墡更是当今天子宣宗朱瞻基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然而和明初声威赫赫的太祖系亲王相比,这五位仁宗系亲王本次前往封国可谓寒酸无比。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太祖次子秦王朱樉和第三子晋王朱棡之国西安和太原,当时随行的护卫军士高达七千人。除了本府护卫以外,二王的大表哥曹国公李文忠还亲自率领大军随行。

那么本次仁宗系五位亲王的随行人员有多少呢?据《宣宗实录》的记载,“丁丑,命郑王瞻埈之国凤翔,襄王瞻墡之国长沙,荆王瞻堈之国建昌,淮王瞻墺之国韶州,梁王瞻垍之国安陆,郑府等府官左长史王瀹等一百八十九人从王之国。陛辞,赐钞有差。”短短五十年的时间,大明亲王的地位怎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永乐皇帝的削藩努力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燕庶人朱棣在南京皇宫奉天殿登基,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三年前的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当时的皇帝朱允炆以四叔朱棣“称兵构乱,图危宗社”的理由,将其削去属籍,废为庶人。

朱棣

之所以亲叔侄之间吃相如此难看,无非就是朝廷认为像燕王这样的戍边亲王实力太强,影响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治以及军事平衡。为了标榜自己自己的正统性,朱棣于七月初一日下诏大赦天下,宣布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此外还要恢复洪武旧制,一切建文新政都要悉数革除:“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建文以来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

建文年间被废黜的几位亲王: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全部复爵。被逼自尽而又被赐恶谥“戾”的湘王朱柏,则改谥为“献”。

然而对于朱棣来说,做藩王的时候他渴望自主权,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该如何约束藩王,自然也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改三护卫为一护卫

明初亲王都有三护卫,人数少则三千人,多则近两万人。对于该如何惩戒亲王,朱棣早在建文年间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重可裁减护卫,轻可赐敕诫励”,事实上他在即位之后就是这么做的。

由于靖难战争的缘故,朱棣封国北平附近的几位亲王: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和谷王朱橞都受到了影响。辽王和谷王放弃了各自的封国大宁和宣府,由海路和陆路回到了京师。而宁王则成为了朱棣的合伙人,三年时间里一直帮着四哥镇守北平。

朱棣

对于这三位戍边亲王,朱棣自然不会再让回到原来的封国,来看看这位永乐皇帝的处置手段。

辽王朱植由广宁改迁荆州,辽王广宁三护卫改为广宁左卫、右卫和中卫,改隶辽东都司“以益边防”,又恢复了原属于湘王的荆州中护卫以隶属于辽王府。然而到了永乐十年(1412年)的时候,朱棣给弟弟随便加了一个罪名,将荆州中护卫以及辽王仪卫司全部削除,只给朱植留了三百名随侍校尉。

宁王朱权由大宁改迁南昌,宁王营州三护卫改为隆庆左卫、右卫和宽河卫,改南昌左卫为南昌护卫以隶属于宁王府。然而对于朱权这位以“善谋”著称的弟弟,朱棣还是给予了足够的戒心,他让靖难元勋襄城伯李浚出镇江西,“甲戌,命襄城伯李浚充总兵官,锦衣卫指挥陈敬为副总兵,往江西操练军民,镇守城池,节制江西都司并护卫官军。”目的当然是就近监视宁王。

谷王朱橞由宣府改迁长沙,不过由于他有打开金川门放朱棣入城的大功,所以新天子让他从宣府三护卫中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军士组建长沙护卫,剩余军士则改设宣府左卫和右卫。然而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时候因为谋逆的罪名,朱橞被削爵废为庶人,长沙护卫也被一并革除。

而在永乐年间之国的几位亲王: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鲁王朱肇煇,都只有一护卫官军随行。

因罪削藩

当年在建文朝被废黜的几位亲王,大部分其实不算冤枉。因为在永乐朝复爵之后,有些人恶习不改,结局依然大告而不妙。

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代王朱桂被削去三护卫,止给校尉三十人随从。代王“傲狠悖慢”,在大同城内一向胡作非为,朱棣最终还是看在代王妃徐氏是皇后亲妹妹的面子,才保留了他的王爵。

当年九月,重返云南的岷王朱楩因为处理不好和西平侯沐晟之间的关系,被四哥朱棣丢卒保车进行了严厉的处置。虽然未曾削爵,但也被召回京师居住,岷王府云南三护卫则改为云南中卫、前卫和后卫。

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齐王朱榑因为“私僣帝号”的罪名被软禁于京师,王府青州中、左二护卫皆被革除。到了八月份,朱榑更是因为“益有怨言”,被四哥削爵废为庶人。

朱高煦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因为汉王朱高煦“私造兵器,阴蓄异志”的所作所为被朱棣发现,汉王府青州三护卫被革去左右二护卫以示惩戒。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河南中护卫军丁俺三等人密告周王打算谋反。由于朱橚是朱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所以永乐皇帝犹豫再三,最终只是削去了周王府河南三护卫,但却保留了弟弟的王爵。

宣德皇帝的削藩努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当年十一月,其弟赵王朱高燧请辞三护卫中的常山左、右二护卫,换来自己得以全身而退之国彰德府。

汉王之乱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登基尚不足一年的朱高炽驾崩,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改明年年号为宣德。虽然有所谓的“仁宣之治”,但是仁宗朱高炽留给宣宗朱瞻基的江山实质上内忧外患并不太平。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在封国山东乐安州起兵造反,想再复制一次其父朱棣当年的“奉天靖难”:“高煦遣百户陈刚赍奏,言仁宗皇帝不当违洪武、永乐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谓上不当修理南巡席殿等事为朝廷过。遂斥二、三大臣为奸臣,而指夏原吉为首,并索诛之。末为危语,以撼朝廷。又为书谕京师公、侯、大臣,指斥乘舆,索诛奸臣,造诬饰诈,极其诋毁。且言已分兵守要害,以防奸臣之逸。”

吸取了当年建文帝朱允炆的教训,宣宗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以雷霆手段一举平息了汉王之乱。朱高煦被削爵废为庶人,连同家眷一起关押在京师,并在不久之后离奇死去。至于汉王府仅剩的青州护卫,自然也被一并削去。

朱瞻基

汉王的这次叛乱,让宣宗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藩王威权过大的危害性,这颗毒瘤,必须要予以彻底清除。宣德二年(1427年)正月,宣宗给三叔赵王朱高燧写了一封信,里面附上了文武群臣弹劾他勾连汉王的所有奏本。赵王很识时务,立刻上奏请辞常山中护卫,终于换来了自己在宣德年间的寿终正寝。

当年四月,汉王当年在南京学习时候的同窗好友,现任晋王朱济熿被削爵废为庶人,晋王府所属太原三护卫也被一并革除。首封晋王朱棡,是太祖朱元璋第三子,伦序本就在燕王这一脉之前。而在洪武年间,晋王府所掌握的军事实力,更是稳稳地压着燕王府一头。朱棣篡位之后,费尽心机废黜了第二任晋王朱济熺的爵位,换上了自己放心的朱济熿。然而由于朱济熿和汉王的关系,外加晋王府的实力,使得他们终于难逃宣宗的毒手。

彻底削藩

经过朱棣和朱瞻基祖孙二人的不懈努力,目前还拥有完整护卫的藩王就剩下这么几家:秦王朱志𡐤、楚王朱孟烷、蜀王朱友堉以及肃王朱赡焰。这四位藩王实力既强,口碑又好,故而朝廷之前一直拿他们没办法。但是对于宣宗而言,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那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要削藩。

宣德四年(1429年)十月,行在兵部尚书张本突然向宣宗上奏,称秦王府西安三护卫之中,还有一些当年参加了安定王朱尚炌谋反案的人员没有处理。“丙子,行在兵部尚书张本奏:‘安定王谋逆之时,西安三护卫从逆正犯以伏诛。 而同籍为官者尚仍旧任,为军者仍原伍,亦有遗下人丁皆在秦府。 旧制有过之人,难充护卫随侍,宜调边卫。’上以陕西去甘肃近,令俱发戍甘肃。”安定王之乱发生在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张尚书旧事重提,自然是想以此为突破口削夺秦王护卫。

有了汉王、赵王和晋王作为前车之鉴,秦王对于宣宗这位堂兄的狠辣自然心知肚明,于是他在当年十二月立刻上奏请辞三护卫。最终西安中、左二护卫改为神武前卫和右卫,秦王身边仅仅留下西安右护卫。

陈瑄

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主管漕运的平江伯陈瑄派他儿子陈仪向宣宗上了一本密奏,里面称武昌楚王府立国五十年,“兵强国富,他藩莫及”。为了夯实自己的论点,陈瑄还进一步指出楚府不但拥有战船上千艘,战马数万匹,其卫所官员还互相结为姻亲,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朝廷若不及早予以处置,将来必有大患。

宣宗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还给了陈瑄一句“鄙哉瑄也”的评价,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楚王却很快知道了密奏的内容。朱孟烷吓坏了,立刻派妹夫魏宁、长史杨振向朝廷上奏请辞二护卫。最终武昌左、右二护卫改为东昌卫和徐州左卫,楚王身边仅仅留下武昌中护卫。

在秦王、楚王相继请辞护卫之后,蜀王朱友堉和肃王朱赡焰也坐不住了,二人在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和宣德七年(1432年)七月接连上奏,改蜀王府成都右、中二护卫为龙虎左卫和豹韬左卫,肃王府护卫则听留一卫,剩余军士赴甘州(今甘肃张掖)备边。

朱允炆

亲王戍边是大明开国时候的权宜之计,说实话并不是不能改。只是建文帝在削藩的时候操之过急,不肯给藩王们一条活路,这才最终让自己惨遭反噬。朱棣在靖难之后同样也要削藩,然而他的手段就高明许多。除了确实谋反的齐王和谷王,其余诸王只是削去护卫,但却依然保留了他们的政治待遇。

而在宣宗即位之后,由于汉王的高调造反,让这位“好圣孙”不得不以雷霆手段进行削藩。秦、楚、蜀、肃诸王虽然看上去都是贤王,但谁能保证他们会没有像汉王那样的觊觎之心?毕竟自家祖父朱棣可以靖难,别家亲王也可以用同样的借口来争天下,都是太祖子孙,谁又比谁高贵呢?而在宣宗削藩之后,明代亲王就彻底变成了政治上的摆设,也为朝廷带来了无尽的财政负担。

0 阅读:12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