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子同袍》——城濮之战

老杨故事荟 2023-04-18 07:53:11

这集咱们说春秋第一大战“城濮之战”的故事。

晋楚双方的兵力配备是:

楚国:主力四万两千人,加上四国联军,超十万之众;

晋国:战车七百乘,五万两千人。

按说,楚国方面占据兵力优势,但是,让楚国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开战的时候,齐秦两国的军队到达战场。(一说:楚四万余人、晋两万余人)

楚军下达战书,发起挑战,晋文公很痛快,批复了四个字:来日决战!

就在当夜晚间,晋文公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和楚成王徒手搏斗。晋文公力气不如楚成王,三下五除二,被人家摔倒在地。楚成王跨步骑到晋文公身上,把晋侯打得头破血流,大口地啃食人脑子。

晋文公从梦中惊醒,吓得浑身是汗,连床单都湿了。他马上让人把狐偃找来,请狐偃解梦。

大半夜的,狐偃风风火火跑到晋侯的寝帐。狐偃一听,知道主公这是压力太大了。

于是,狐偃道贺,说:“此乃吉兆,预示着大胜啊!”

晋文公追问。

狐偃分析,说:“主公仰面朝天,这叫得天独照;楚王伏于地下,这叫伏地请罪。人脑子是柔和之物,你把脑子给楚王吃,分明是柔服他的意思,不必多虑。”

话虽这样说,晋文公仍然心存狐疑。

狐偃看出来了,宽慰说:“明日开战,势在必得。如果战胜,则称霸诸侯,纵横中原;如果不胜,我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足以固守,楚国岂奈我何?”(《左传》: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话是开心锁,一句话坚定了晋文公的信心。成语“表里山河”的典故,由此而来。

战役打响。

狐毛、狐偃率领上军,会同秦军一部,对付楚国的左军;栾枝、胥臣率领下军,会同齐军一部,对付楚国的右军;先轸带着郤溱、祁瞒二将,率领中军主力,对付楚国的中军。

咱们一路一路来说,先说楚国的右军,由斗勃率领。双方一开战,晋军大败而走,楚军随后追赶。突然,晋军阵中冲出来一群老虎。这群老虎横冲直撞,把楚军撞得人仰马翻。楚军仔细一看,不是老虎,原来是战马身上蒙着老虎皮呢。人知道是假老虎,马不知道啊,扭头便走。

前面的战马往后跑,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立刻阵角大乱。晋军乘势掩杀,楚军抵挡不住,斗勃带伤而逃。楚国右军几乎全军覆没。

再说楚国的左军,由斗宜申率领。双方一开战,晋军同样败走。楚军正追赶之际,突然烟尘滚滚,平地生风。原来,晋军事先砍伐了无数的树枝,用战马拖曳着来回奔跑,造成了特效。楚军被裹在尘土之中,不辨东西南北。

这时候,从斜刺里杀出来一支晋军,迅速把楚军截为两段。晋军是背风作战,楚军是迎风作战,楚军吃了大亏,乱作一团。一场角逐下来,楚国左军损失大半。

烟尘飞扬,干扰了视线,成得臣只知道左、右两军取胜,去追赶敌人,并不知道后来战败了。所以,成得臣仍然催促着中军高歌猛进。此时,晋国的左、右两军在战胜之后,从两翼包抄杀来,“三打一”,成得臣这才知道坏了。

幸亏成得臣作战经验丰富,中军且战且退,才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胜负已成定局,晋军也不追赶,收住脚步,打扫战场。

楚军败回大本营,却发现老巢已经被齐秦两军给端了,粮草辎重全部丢失。直到此时,成得臣方才明白,原来齐秦两国已经暗中参战。

楚军一路向南溃败。

败退到连谷,成得臣查点兵马,左右两军十去八九;中军损失最小,也已经十去三四。成得臣顿足捶胸,号啕大哭,“丢人啊,丢大人了!”

成得臣、斗宜申、斗勃三人主动把自个关入连谷监狱,派遣成大心为使,向楚王去请罪。

成大心回报楚成王。

楚成王闻听战败,大骂:“子玉有言在先,‘不胜甘当军令’。事到如今,还有何话讲?”

成大心见楚王恼羞成怒,知道求情无望,哭哭啼啼返回连谷,如实禀告。

成得臣听罢,长叹说:“就算大王赦免了我,又有何面目回见楚国父老?”说罢,拔剑自刎。

成得臣已死,斗宜申、斗勃本来也想自寻短见。这时候,楚成王下诏,免除三将死罪,准许日后戴罪立功。原来,成大心走后,是老大夫蒍吕臣进谏楚王,为三将求情。

楚成王冷静下来,知道盛怒之下,有些莽撞了,于是追回“赐死令”。不过,该着成得臣有此一劫,非死不可。楚王的使者晚到一步,成得臣已经毙命,只留下了二斗。

事后,楚成王为失去爱将,懊悔不已,追封了成得臣,隆重安葬。

城濮大捷,战场俘获堆积如山,粮草辎重不计其数。满营众将皆大欢喜,唯有晋文公紧锁眉头,面露忧色。

诸将不解,询问原因。

晋文公说:“子玉并非久居人下之辈,今日一时的胜利,不足以长久凭恃,能不害怕吗?”

因为这一仗太大了,胜利也太大了,仇恨也太大了,楚人岂肯善罢甘休。

不久好消息传来,成得臣被迫自尽。晋文公这才喜笑颜开,说:“子玉已死,其他人不足为虑,诸位可以高枕无忧了!”

果如晋文公所料,成得臣一死,楚国失去主战派,也没有再试图进行报复。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四月。

——中国民间,自古有个说法,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是犯天星下凡。说实话,中国人的历史观启蒙,不是《二十四史》,而是评书和戏剧。

我们也知道这些不是真的,但是,今天却越来越觉得厚重,用现在一个词形容叫“文化底蕴”。

所以,西方人的影视最多是科幻,我们的影视最多是古装,这都是因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从中作怪。就这一条,西方人比不了,他们历史就几百年,三天可以讲完了!

1 阅读:14

老杨故事荟

简介:听历史故事,尝世态炎凉,看人间风雨,说世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