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的狂妄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朱元璋给他的错觉

太宗悦史 2023-08-31 11:40:40

说起蓝玉的死,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自己作,倘若不是他作的话,未必会死。但难道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不是,他作是事实,但是他这个作的胆量是朱元璋给的,他完全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会杀他。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处死,罪名是谋反,既然如此,全族的性命肯定是保不住的。

关于蓝玉遭此大祸,人们的态度都是幸灾乐祸,毕竟只需要知道他做了什么,就知道他的死并不冤。

洪武二十一年,这一年是蓝玉的高光时刻,因为在这一年,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荡平北元的残余势力,从此以后,北元再也没有实力与明朝相抗衡。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将他称为明之卫青,明之李靖。

而就是这位明之卫青,明之李靖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连连犯下错误。

被俘虏的北元王公贵族里面有北元皇帝的妃子,而蓝玉呢?竟然强行临幸北元皇帝的妃子,直接破坏朱元璋的民族和平政策。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的时候还特意嘱咐徐达不能进行屠杀之举,甚至还命令大军镇守宫殿。

而现如今蓝玉的所作所为明显已经伤害到他的政策,但这只是之一,还有其他。

蓝玉途经喜峰关口,二话不说直接将关口攻破。他为什么要将关口攻破呢?对外的说法是开门的将领开的太慢。

但只要仔细一想就知道开门的将领作为镇守关口的一员,开门再慢也不会慢到需要攻破关口,他此举明显就是为了图一乐。

单单只是班师回朝的路上他就接连犯错,可想而知他平日里也不是一个善茬,事实也是如此。

蓝玉眷养上千家奴到处侵占田地,欺男霸女那也是常有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将动静闹到朱元璋那里。

而朱元璋作为百姓出身,对此肯定要调查清楚,因此命令御史前往调查。

结果呢?御史竟然被蓝玉打了回来,通过他的种种行为足以说明他死有余辜。

有的人或许已经注意到了问题所在,蓝玉作为开国将领中的一员,按道理来说,应当有人站出来劝阻他才对。

毕竟他要是出了事,难免不会被他牵扯到,但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劝阻他呢?因为谁都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会对功臣下手。

要说到朱元璋如何对待功臣,那岂是一个好字能够形容得了的。

其他时期的功臣基本上都是封爵封地,而朱元璋呢?对于功臣人手送一个免死铁卷,免死铁卷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免除死刑,当然,谋反不包括在内。

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你都已经打算要人家皇帝的命,人家皇帝又岂能留下你的性命。

朱元璋此举明显就是为了彰显出他这个朝代的功臣与其他朝代的功臣不同,与他评价汉高祖刘邦形成相互呼应。

当年他评价刘邦总体强于李世民,但是却有一点弱于李世民,那就是屠杀功臣。

有的人或许会说,这说不定是朱元璋在温水煮青蛙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功臣里面为非作歹的,并不止蓝玉一个,其他的也在为非作歹。

就比如淮安侯华云龙,竟然敢在北平光明正大的住进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更加过分的是,还用皇家物品,明显已经僭越。

而朱元璋有没有处罚他呢?没有,但是却意识到,再不制止的话,功臣犯法将会愈演愈烈,因此对功臣展开行动。

这个展开行动是屠杀功臣吗?不是,而是开展培训班,专门招来在全国范围内排的上号的知识分子给功臣讲解忠君爱国这个道理。

倘若朱元璋要屠杀功臣的话,又何必多此一举?

有的人或许会说,朱元璋既然不打算对功臣动手,那为什么他要杀胡惟庸呢?要知道,胡惟庸根本算不上是功臣。

胡惟庸虽然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间就已经投奔朱元璋,但那个时候他的职位仅仅只是一名地方官,对于高层的决策完全插不上嘴,而他发迹的时间是在开国之后。

他什么在开国之后就能发迹呢?因为他傍上了李善长的大腿,专门给李善长送了数百金,得以成为太常寺的一员,完成从地方官到京官的转变。

而胡惟庸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倘若他的能力有问题的话,到后来就不会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正是因此,他一步一步的登上臣子最高的权力宝座左丞相,而这也注定了他那悲哀的结局。

毕竟两个强势的人注定走不到一起,要是合伙做生意的话,还能分道扬镳,但那可是朝廷,岂有分道扬镳的道理。

于是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同时株连三族。

而当时李善长与胡惟庸是儿女亲家,他的侄子娶了胡惟庸的女儿,但是朱元璋有没有对他动手呢?没有。

虽说没有对他动手,但还是在功臣之间引起一定范围的波动,而朱元璋也注意到这个波动,因此对这个波动进行平息。

他是如何平息的呢?那就是与功臣结成儿女亲家。要知道,这里的功臣可不是一位功臣,而是高达上十位功臣,其中就有徐达、汤和、蓝玉。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功臣,面对的是一位有错就进行劝说,担忧就进行安慰的皇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当然是无所谓的态度。

毕竟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去想,都想不出他有什么理由杀自己,蓝玉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要知道,早在洪武二十年,蓝玉就曾经犯下一次弥天大错。这一年,明军在辽东举行受降仪式,受降的对象是纳哈出。

要知道,纳哈出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角色,他在辽东整整拥兵二十万。而这场受降仪式差一点就被蓝玉毁掉。

既然是受降仪式,那就肯定要喝酒,一开始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但是到后来,蓝玉脱下他的衣服,叫纳哈出穿上,情况当即急转直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蓝玉、纳哈出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服饰当然也不同,蓝玉此举难免有羞辱纳哈出的嫌疑,虽然他本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要知道,他在整个受降仪式中从未提到过投降两个字,为的就是避免激怒纳哈出。

蓝玉以为纳哈出是客气,因此故意说,他要是不穿,自己就不喝酒。结果纳哈出顺水推舟说,他不喝酒,自己就不穿。

要知道,双方都是武将,哪里会讲文人的那一套,当既剑把弩张。

蓝玉的跟班常茂直接挥起刀就砍在纳哈出的肩膀上,要不是主帅冯胜站出来主持公道,选择支持纳哈出,说不定蓝玉一个人的错误将会给明朝带来血一般的教训。

按道理来说,蓝玉这次的错,就算把他斩首示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闲话,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实际上的处罚。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蓝玉侮辱元朝皇帝的妃子、攻破喜峰关,但是朱元璋仅仅只是将他的公爵从梁国公变为凉国公,爵位不变,只是称号发生改变,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口头警告,而且说不定后来还会恢复。毕竟朱元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将他封为太子太傅,明显已经将他之前的错误释怀。

朱元璋为什么会对他这么好呢?因为他是未来皇帝的班底。

当时的北元虽然已经分裂成瓦剌、鞑靼、兀良哈三个部落,但是对明朝依旧有着一定的威胁,要不然后来的朱棣也不会五次亲征蒙古。

因此,必须要有武将坐镇,而这个武将的第一位就是蓝玉。

开国总共封六位公爵,其中的五位公爵是武将,而这五位公爵到蓝玉成名的那一刻,已经全部凋零,放眼望去,也就只有蓝玉一人能主持大局。

有的人或许会说,不是还有二十八侯爵吗?要知道,将领跟将军是两码事,将领只能指挥小规模的军队作战,而将军能指挥大规模的军队作战。

开国公爵个个都是将军级别,而二十八侯爵个个都是将领级别,要指望他们率领十几万大军不现实。

蓝玉的能力只是重用他的原因之一,还有另一层原因,这一层原因就是他的外甥女是朱标的妃子。

要知道,妃子可是正室,将来朱标要是继位的话,那就是皇后,朱元璋纵容蓝玉,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看在朱标的面子上。

但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一件事,以至于蓝玉必须死,这一件事就是朱标的去世。

当时太子之位的继承者分别有两位,第一位是朱允熥,第二位是朱允炆。

要是说哪一位最合法的话,那么一定是朱允熥,因为朱允熥的母亲是第一任太子妃,但是朱元璋却选择朱允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允熥当时连十岁都不到,而朱元璋已经是古稀之年,要是突然驾崩的话,谁能保证他那个骄兵悍将的亲戚蓝玉不蠢蠢欲动。

既然如此,杀掉蓝玉不就行了,为什么要立朱允炆为太子?因为杀掉蓝玉既代表着不可能再立朱允熥为太子。

蓝玉代表的是朱允熥背后的势力,而朱允熥背后的势力都已经被清理的一干二净,他要是继位的话,谁买他的帐?

相反,朱允炆就不一样,首先,他比朱允熥年长,有能力主持大局;其次,他背后站的是文官集团,有执政的基础。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只要朱标不死,那么一切都会平稳的发展下去,可惜朱标偏偏去世,将朱元璋的计划搅得一团糟,以至于朱元璋只能快刀斩乱麻,开启狂暴模式,不断的屠杀功臣。

4 阅读:1686
评论列表
  • 2023-09-01 10:54

    朱允熥输在常氏(母亲)早逝,无人教导(不会来事),他可能也因朱标之死而伤心,但表面功夫绝比不过有母亲教导的朱允文,别的方面不用多说,这样他当不上太子也就合理了。

  • 2023-09-01 12:36

    欲取之先与之

  • 2023-09-01 22:09

    孙权也一样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