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歌》的吴国发和诗

吴国发 2024-05-14 21:59:21

《醒世歌》的吴国发和诗

作者:吴国发

2024年5月14日

内容提要: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的七言排律《醒世歌》阐述佛教僧侣的为人处事之道。笔者吴国发是个无神论者,不赞成憨山德清的处世哲学。于是,吴国发作此《醒世歌》的和诗,阐明其积极、乐观、克己利人奉公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憨山德清《醒世歌》七言排律人生哲学乐观主义

5月12日,笔者吴国发的《<醒世歌>及其作者憨山德清》在微博、网易、知乎、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等网站发表了。今日头条的网页链接如下: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7933657601851939/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的七言排律《醒世歌》阐述佛教僧侣的为人处事之道。憨山德清是一位经历坎坷、成就卓越、著作丰富的大德高僧。憨山德清的为人处事之道就是佛教的处世哲学。

“七言排律”每句七个字,一般在十句(五行)以上。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排律的中间每一联都要求对仗。七言排律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沈约,至唐朝初期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成熟。

笔者吴国发是个无神论者。进一步说,吴国发是一个坚定的马 列 毛 主 义 学者。我总体上不赞成憨山德清的佛教僧侣人生哲学。于是,我写作了《醒世歌》的和诗,也是七言排律,阐述我的为人处事之道,即我的人生哲学。

憨山德清的《醒世歌》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是顺其自然;其主要方面是消极的,甚至是悲观的。憨山德清的人生哲学是明哲保身,“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下面的诗句就是明证: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上面的诗句“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应该在全诗倒数第二联的位置。按照传统殡葬习惯,“锣鼓歇”表明装着遗体的棺椁入土了。

从吴国发《醒世歌》的和诗可以看出:吴国发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的,克己利人奉公的。

把憨山德清《醒世歌》上面的句子与吴国发《和诗》的相应句子对比,就可以做出结论:吴国发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与憨山德清不同。

下面是吴国发《醒世歌》的和诗全文。

《醒世歌》的和诗

吴国发

红尘白浪两茫茫,自立自强是妙方。

青春进取过岁月,晚年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成就显,莫把他人过失扬。

处事谨慎少懊恼,待人宽厚多商量。

善使强弩射敌马,敢用钢刀杀贼王。

惹祸可因多口舌,招灾未必黑心肠。

家人不必争是非,朋友何须论短长?

世事从来少圆满,幻躯本应多无常。

为公为民有福报,自私自利惹祸殃。

阳春喜看柳叶绿,金秋乐见菊花黄。

荣华未必三更梦,富贵可如十月霜。

生老病死人皆有,酸甜苦辣我愿尝。

合法合理谋己利,尽心尽力为国昌。

谄媚贪腐遭唾骂,公正廉洁受褒扬。

麝因香重治恶疾,蚕为丝多绣华装。

一碗填胃成精华,两盅补气似琼浆。

争强好胜风险多,示弱退让天地广。

悲欢离合及三代,寿夭贫富遍八荒。

生前劈波水海洋,死后推进火葬场。

驾鹤西游上天堂,寿终正寝极乐乡。

注释:

⑴“红尘”有多个意义:一指人间俗世,二指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三指车马扬起的飞尘,四指热闹的地方。这里指人间俗世。“红尘”出自汉朝班固的《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南朝陈国徐陵《洛阳道·之一》诗句:“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

⑵“白浪”本指浪花。无论江河湖海,大风一起,就白浪滚滚。这里指社会的风云变幻。“白浪”出自唐朝李白《司马将军歌》诗句:“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唐朝元稹[zhěn]《酬乐天喜邻郡》诗句:“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唐朝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宋朝徐玑《送徐侍郎南迁》诗句:“风急满江皆白浪,雨收何处不青山?”

⑶“招灾未必黑心肠”: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招来灾祸未必是受害者黑心肠。对于重要人物,在多数情况下,是受害者的言行得罪了权贵人物或利益集团。这里的例子,重要人物惨遭杀害都不是因为自己黑心肠:吴起,楚国军事家、丞相,被射杀,尸体被肢解;李斯,秦朝丞相、开国元勋,被下狱毒打、杀害;彭越,汉朝大将、开国元勋,被杀,尸体被剁成肉酱;李建成,被唐高祖立为太子,李世民的哥哥,被李世民射杀、砍头;蓝玉,明朝大将、开国元勋,被处死,尸体被剥皮;李大钊被绞死而牺牲,等等。

⑷弩(nǔ):用机械发射的弓箭,也叫窝弓。弩的其种类很多,大者或用脚踏,或用腰开,有数矢并发者称连弩。强弩可以射得很远。

⑸唐朝杜甫的古诗《前出塞九首》其六,有诗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和诗》中,“善使强弩射敌马;敢用钢刀杀贼王”是对杜甫诗句的活用。

⑹佛教把人体称为“幻躯”,即虚幻的肉体。佛教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成败、生灭之中,故谓“无常”。按照唯物辩证法,世间一切事物,变化、无常是绝对的,静止、恒定是相对的。

⑺麝:兽名,又名香麝。麝似鹿而小,无角,灰褐色。其腹部有香腺,分泌香气。香腺名麝香,是一种中药。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多种恶疾,包括闭症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心腹暴痛、头痛、症瘕、难产、死胎等。

⑻“一碗填胃成精华”:“一碗”指吃一碗饭,泛指吃饭;饭在胃中消化成精华,由肠道吸收。

⑼“盅”是无柄的小杯或小碗;这里指酒杯。

⑽“琼浆”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这里指白酒。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饮了琼浆可以成仙。“琼浆”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宋朝杨万里《谢陈希颜惠兔羓》诗句:“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元朝白朴《阳春曲·题情》的句子:“慵拈粉扇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

⑾“八荒”指天下,有时指非常遥远的地方。“八荒”出自《关尹子·四符》:“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汉朝贾谊《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唐朝韩愈《调张籍》诗句:“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⑿“生前劈波水海洋”,人的一生就像在江河湖海游泳。善于游泳者劈波斩浪,经过长期搏击,终于到达希望的彼岸。不善游泳者中途被水淹死。这一句呼应了第一联“红尘白浪两茫茫,自立自强是妙方。”

⒀“死后推进火葬场”:现在大中小城市,甚至农村,都规定人死后必须火葬。在火葬场,装着遗体的小棺椁被推进火化炉,几分钟后成为灰烬。

⒁“驾鹤西游”,又称驾鹤西去、驾鹤西归、驾鹤成仙。中国古代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把逝世称为驾鹤西游。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常与神仙相伴。说起“鹤”、“驾鹤”,最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⒂“极乐乡”即“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名,指阿弥陀佛之净土。极乐世界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安养净土、安乐国等。

0 阅读:0

吴国发

简介:技术专家,文化学者;知识渊博,见识广泛,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