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李亨这个“抢”了自己老爹皇位,还能这么快就控制住局面呢

小小明说历史 2023-05-08 08:55:29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次政权的变更,都是在长期的谋划和复杂的利益博弈下,于明里暗里完成的。然而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猝然”横空出世,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王权的更替,并且迅速掌握了整个局势。这就是以唐肃宗李亨为中心,长达6年之久的“灵武朝廷”。

安史之乱后,长安岌岌可危,李亨在随玄宗西逃路上,率军北上,在灵武县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剩下三十余名文臣武将,重建了大唐中央,化解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权问题,夺回了两京,成为了大唐应对安史之乱的关键。一名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军事实力的储君,安史之乱后,迅速掌控全局,彻底改变了大唐的格局,这种手段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令后人都想要探寻其中的缘由。唐玄宗一蹶不振,失去了所有的人心说到李亨,就不能不说他的老爹,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唐肃宗。睿宗李旦之三,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被认为是“英断多艺”之人。作为一名皇家成员,李隆基在登基之前,曾参与7次政权改变、4次改朝换代,在治国方面有着相当的阅历。在712年登基后,他忧心忡忡,奋发图强,在725年的时候,唐朝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被称为“开元盛世”。

与恶者亲近,与贤者疏远

李隆基听了自己最疼爱的妃子的话,连累了三个儿子,其中就有一个是他的儿子,这才造成了朝堂上的分裂。宰相张九龄等人因为出谋划策而被革职,而李林甫和杨国忠则是在朝堂之上把持了政权,他们对皇上的所作所为都是阴奉阳违,嫉妒群臣,弄得朝廷一团糟。

纵情享乐,对人民的苦难置之不理

朝廷和地方上的政务已经腐化堕落,法令混乱,导致了大量的私人领地被吞并和人民的无家可归。由于经济的衰败,赋税的减少,玄宗又不遗余力地对宠臣和宠妃的家人进行赏赐,这就造成了更多的剥削,更多的人受苦受难,社会上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外强中干,养虎为患

为了更好的把持边疆,唐太宗设置九节度使,改征征兵,并将地方的经济与政权下放给节度使。《新唐书》中说:节度使得其田、得其民、得其兵、得其钱、得其税,但玄宗对这一现象却采取了放任态度。到了天宝年间,边疆军镇的军队已经超过了整个国家的百分之八十五,仅仅安禄山一个人,就掌控三处区域,兵力达到十五万左右。而帝国的正规军,也不过是八十万而已,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被遗弃的,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昏庸不作为,自取灭亡

在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唐太宗接到的报告就被认为是“构陷”。安禄山在这6天里,所向披靡,直逼东都洛阳。到了第七日,玄宗怵了,急急忙忙把杨国忠叫来,商讨解决之道。玄宗皇帝是个糊涂人,多次听了流言蜚语,以至于洛阳和潼关都被攻破了。他甚至抛弃了长安,只顾着向西逃亡,长安被攻破,叛乱的形势迅速恶化,大唐的国力也随之受损。

唐肃宗勇于担当,运筹帷幄

马嵬驿分兵,唐玄宗为了躲避灾厄而逃到蜀,趁机派了李亨去北方力压叛乱。李亨一路艰难险阻,花了半月时间,终于抵达了灵武郡,三日之后,他在灵武南城举办了一个简易的加冕典礼,然后派人去蜀,向玄宗禀报,称他为“皇帝”,以此来获得政权上的支持。想要成为皇帝,就必须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李亨这个被玄宗怀疑,被李林甫和杨国忠多次逼迫,在朝中被李林甫和皇帝算计的人,很快就恢复了元气,重新夺回了两京,平下了叛乱。

 

平定慌乱是一场巨大的军事行动,孟子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字,他相信这三个字是一场胜利的必要条件。通过对肃宗夺回两京前的战局分析,他正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1、天时:敌人减速,我加速

马嵬坡上的军队被分割开来,正是朝堂与义军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安禄山突然从范阳发难,令玄宗与朝军都毫无防备。安禄山带着十五万精锐,骑着铁甲战车向南方进发,短短数日内就占领了河北,随后又攻克了陈留和荥阳。

2、地理位置:即位于朔的“大本营”

马嵬坡分兵,唐玄宗为了躲避战乱,向西迁到了剑南郡,在出发前,封李亨为“天下大将军”,并授其为朔方,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以平定叛乱为己任。李亨经历了几次曲折,终于抵达了灵武国,并得到了朔地将领们的支持和支持,借助了朔地地区的武力,成为了新的皇帝。

3、人和:理直气壮,人心齐

灵武大典一结束,李亨就立刻派出特使将这件事禀报给了玄宗,得到了唐肃宗的认可,李亨的君临天下,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肃宗登基后,宣布:“我用我的军队,就是为了对付那些叛军。”他高举着“平叛”的大旗,得到了整个国家,尤其是关中和河北地区的人民的支持。

平定叛乱的思路较为明确

灵武王朝产生于安史之乱,力压叛乱和战争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李亨在这方面的安排,远比玄宗要高明的多。首先,肃宗自七百五十六年七月即位以来,以“平叛”为主要任务,旗帜鲜明,信心十足,使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河北和河南地区的民众对力压叛乱有了更大的信心,他们积极地与官军结盟,开始了唐肃宗的反击。七百五十六年农历8月底,肃宗召见诸将军共进宴会,商讨夺回长安的方案;9月中旬,肃宗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一队是以广平王李豫为首,另一队则是以郭子仪为首,自凤翔往东方而去。就在同一天的月末,在香积寺一役中,歼灭六万敌军,夺回长安。

唐军直逼洛阳,在陕西郡遇强,最终于10月15日击溃了叛乱。在大军抵达之前的三日,大唐将领张巡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了十个多月,为朝廷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保证了军队的补给。第二天,安庆绪听闻山西被攻陷,放弃洛阳,出逃。次日,洛阳重新夺回。从那以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如何返回长安,如何与玄宗汇合上,剿灭叛乱的速度慢了下来,战争陷入了长久的僵持。

概要

身为唐太宗的三儿子,他从小就被父皇的光辉所掩盖,十八年来,他经历了一段艰辛的人生,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安史之乱”。京城沦陷,国家危在旦夕,皇权摇摇欲坠,在他逃命的时候,他被父亲抛弃,只剩下寥寥几个文武百官,还有几个士兵,前往北方力压叛乱。肃宗在45岁时即位,正值壮年,既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又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又有丰富的历史教训。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将天下治理得水到渠成,也就无愧于杜甫的“中兴主”之名。唐肃宗李亨所领导的“灵武大帝”,是一个在战乱中诞生,又在战乱中灭亡的王朝。安史之乱八年,灵武王朝存在六年,这个王朝注定要承受屈辱,却又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灵武王朝,在那个时代,尽管它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隐患,但它依旧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王朝!

0 阅读:7

小小明说历史

简介:我是小小明说历史,和你分享原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