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静毅皇后在正德时期并无存在感,嘉靖朝崩逝后仍为政治斗争工具

史海撷英 2023-11-09 10:17:41

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二十五日,礼部拟定了大行庄肃皇后的丧礼标准,请皇帝陛下批准。结果明世宗朱厚熜看着看着,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他派宦官到内阁传话,表达了几个观点:其一、他和大行庄肃皇后之间是叔嫂关系,不需服丧。其二、两宫皇太后健在,而且朕生母章圣慈仁皇太后生日将近,难道你们到时候也准备穿着丧服去祝寿吗?

大学士张孚敬(即张璁)吓了一跳,没想到皇帝居然白眼狼到这种程度。但他不敢违逆世宗的意思,立刻一面指示礼部重新制定丧礼规格,一面迎合皇帝:“大学士张孚敬等言:‘圣母寿旦,礼吉之至重大者。若令百官皆私所尽制,岂特臣下之心不安,虽皇上之心必有未安者。宜吉衣终日,庶于礼义允协。’上悦其体君忠敬,从之,仍敕以不许托慢。”

这位庄肃皇后究竟是何人?皇帝为何对她的身后事如此不上心?

多年见不到皇帝的皇后

庄肃皇后夏氏,原籍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永乐年间迁至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区)。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十一日,英国公张懋充正使,内阁首辅刘健、礼部尚书张昇充副使,持节奉册宝册立夏氏为皇后。九月七日,又册封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

夏皇后的夫君朱厚照身份极其贵重,他是整个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当朝皇后所生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大明皇帝之中身为嫡长子的就这么几个:仁宗朱高炽(其母时为燕王妃)、宣宗朱瞻基(其母时为燕世子妃)、英宗朱祁镇(其母时为贵妃),唯独朱厚照出生之时其母的身份是皇后。

至于之所以同时间又册封两位妃子,主要还是吸取先帝孝宗朱祐樘的教训。当年孝宗继位之后,大臣们连篇累牍请求他纳妃,但是翰林院侍读谢迁对此激烈反对,认为既然有了中宫皇后,“自余妃嫔宜可稍缓”。结果孝宗一辈子后宫中只有皇后张氏一人,更是只留下了朱厚照这一个成年的儿子。这里再提一句,谢迁此时正是内阁大学士之一,现在怎么不跳出来反对皇帝纳妃了?

朱厚照

从现存史料来分析,朱厚照和夏皇后在婚后的感情应该还算不错。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皇帝大封皇亲,将大舅哥夏助和夏助分别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指挥同知,又赐给老岳父夏儒顺天府武清县,保定府庆都、清苑二县,广平府清河县空地二千二百二十八顷九十亩。明制一顷为一百亩,皇帝一出手就给了夏家二十多万亩土地,足够证明帝后之间的感情吧?甚至于当月十三日,夏儒又被封为庆阳伯。当年朱厚照的亲外公张峦在孝宗登基三年之后才被封为寿宁伯。

帝后不相见

然而自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起,至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止,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朱厚照在宫中的时间加起来只有十个月左右。这段时间里,朱厚照的最爱是太原府的人妻刘氏,身边人都称其为刘娘娘。

正德十四年(1519年)九月,朱厚照亲率大军南征,“初,上之南征也,与刘氏有约,刘赠以一簪且以为信。过卢沟因驰马失之,大索数日犹未得。及至临清遣人召刘,刘以非信辞不至。上乃独乘舸晨夜疾归至张家湾,与刘氏俱载而南。”不知道在宫中的夏皇后听到这样的消息,心中是何感受。

孝静毅皇后

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著名藏书家杨仪曾经写了一本《明良记》,里面记载了一段朱厚照和夏皇后之间的互动:说的是一次皇帝从大同还京,发现皇后瘦了,命光禄寺进膳之时加肥鹅一双。“武宗久不御内,自大同还,忽趋入宫,夏后见帝泣下。帝曰:‘皇后如何日来太瘦?’着光禄寺进膳,加肥鹅一双。”这一看就是久不相见了,一般经常见面的人是很难发现对方瘦没瘦的。

可是对于夏皇后来说,这些小小的温情远远不够。皇帝常年不在宫中,上面还有一位刁钻的皇太后,夏皇后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然而这远远不是终点,苦日子还在后面。

从皇后到皇嫂皇后

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初十日朱厚照回京,随即就在十三日大祀南郊之时呕血,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于豹房驾崩。当年五月上尊谥曰“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简称“武宗毅皇帝”。九月葬于天寿山康陵。

按照一般情况,武宗驾崩之后,夏皇后就会被新天子尊为皇太后。然而这里有一个尴尬之处,武宗虽然风流债不少,可是却始终没有子嗣。先帝无嗣,皇位该传给谁?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翻阅了《皇明祖训》,发现里面有兄终弟及的说法,问题是先帝也没有亲兄弟啊!最终二人拍板,决定迎立先帝伦序最近的堂弟朱厚熜赴京继位。“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内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

朱厚熜为了自己生父、生母、祖母的名分,和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争得不可开交。争了半天,终于有人想起来夏氏这位先帝皇后来,朱厚熜这位新天子总不见得也称呼她为皇后吧?

朱厚熜

但是新天子和先帝是堂兄弟关系,夏氏也不能升级为皇太后,这该怎么办?好在和父母名分比起来,这事简单得多,最终朱厚熜和内阁一致决定,给夏氏一个尊号,将其称为“庄肃皇后”,至于皇帝平时见到她的称呼则是“皇嫂”。

嘉靖元年(1522年)九月皇帝大婚,按照规矩皇后陈氏要“盥馈”,也就是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来看看在礼部制定的礼仪流程之中,这位陈皇后的行程有多繁忙:“尚膳监具膳羞,皇后具礼服诣昭圣慈寿皇太后宫。俟膳至,赞引引皇后诣昭圣慈寿皇太后前。赞四拜,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进于案,复位。又赞四拜,赞引引皇后退立于西南,俟膳毕引出。诣庄肃皇后宫、寿安皇太后宫、兴国太后宫礼仪俱如前。俟膳毕退还宫。”

这里的昭圣慈寿皇太后,就是武宗生母张太后,庄肃皇后即夏氏、寿安皇太后乃朱厚熜亲祖母宪宗朝贵妃邵氏、兴国太后即皇帝生母蒋氏。亲娘和亲奶奶的位次,要排在嫂子后面,朱厚熜这个小心眼忍不了。

庄肃皇后身后事

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二十五日,庄肃皇后夏氏崩,享年四十三岁。朱厚熜之所以对于礼部制定的丧葬制度极不满意,还是要通过打压夏皇后的身后事,起到抬高自身的地位的目的。

对于世宗所称“嫂叔无服”的观点,明代著名史学家沈德符在其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中予以了驳斥。认为夏氏是皇帝的“同堂从嫂”,按理应服“緦麻”,五服之中最轻的丧服 ,并对时任礼部尚书夏言奉承皇帝之举进行了讽刺。

张璁

而在二月十九日举行的廷议之时,内阁首辅张孚敬认为“庄肃皇后与累朝事体不同”,谥号应该用两个字或者四个字。这里的用心极其险恶,不妨来分析一下。

其一:二字谥号。当皇后先于皇帝崩逝之时,一般会给予两个字的谥号,比如马皇后谥“孝慈”、徐皇后谥“仁孝”,等到皇帝驾崩之后再补十二个字的正式谥号。可是夏氏是皇嫂啊,给她两个字的谥号,难道默认她是世宗的皇后吗?

其二:四字谥号。明朝上一个只有四个字谥号的皇后是景皇帝朱祁钰的原配汪氏,被谥为“贞惠安和”。可是朱祁钰自己也只有“恭仁康定”这四个字的谥号,同时还没有庙号,几乎不能算是一个正牌皇帝。武宗谥号、庙号齐全,要是只给夏氏四个字谥号,是打算不承认朱厚照为大明王朝正牌皇帝吗?

对于张孚敬的建议,礼部尚书夏言认为似乎过于不敬。大学士李时则和稀泥,提出给八个字。都御史王廷相和吏部左侍郎霍韬反应强烈,认为“谥者天下之公,非天子自行之宜”,把矛头直指世宗本人。世宗大怒,说了一通歪理,意思就是皇嫂她亲婆婆张太后还活着呢,如何可以加以“全礼”?“朕前已屡谕卿,言朕与皇兄义乃手足。昔方受命之初犹在藩服,有臣子之道。今受命即位,前遇皇嫂之丧,无有事嫂如事母之理。人道有此乎?非朕自尊,矧两宫在上,而昭圣皇太后有母道所压为尤。”最终只给了夏氏六个字的谥号:“孝静庄惠安肃”,再加帝谥“毅”字,称“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

三月十九日,孝静毅皇后梓宫发引,赴天寿山康陵与武宗合葬。

不过在张孚敬致仕之后,世宗让臣下担了恶名之后,自己却装起好人来。到了嘉靖十五年(1536年),世宗在天寿山确定好自己的陵寝之后,觉得武宗一系已经对自己彻底失去了威胁,于是打算重新修改夏氏的谥号。他召来夏言,表示孝静皇后谥号不全,称不上是配飨武宗,赶紧商议一下,定一个完整的谥号。“次年四月,上幸天寿山,坐行宫召大臣曰:‘庄肃之谥未安,仍宜循旧。’至九月乃进今谥,时孚敬已去位矣。”当年十月,改谥夏氏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简称“孝静毅皇后”。

孝静毅皇后

作为明朝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后,夏氏在宫中的岁月真称得上是一言难尽。武宗在世之时,这位夫君飞扬跳脱,一心于军事,将自己这个皇后视若无物。这里要补一句,武宗的妃嫔有明确记录的就只有正德元年(1506年)册封的三位:皇后夏氏、贤妃沈氏和德妃吴氏。皇帝宁愿在外面和人妻鬼混,也不愿意找她这位正宫皇后。

等到世宗继位之后,夏氏的日子更是艰难。这位小叔子心眼之多,在历代先帝中都可以名列前茅,连婆婆张太后、大名鼎鼎的内阁首辅杨廷和都斗不过他,夏氏这位所谓的“皇嫂”更是被人视作空气。甚至于就连自己的崩逝也被小叔子拿来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好在最后世宗补齐了夏氏的谥号,让她在九泉之下也终于可以不再抱憾。

0 阅读:203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