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鼓励生育才能解决人口问题:面对老龄化挑战,无招了吗

洞见报告 2024-01-16 23:32:40

近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副院长李伟博士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中国未来的市场,无论是需求侧还是劳动力供给侧的规模效应都在递减。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在少子化、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过去,年轻人是劳动力市场的供应者,同时也是高消费人群。如今,这部分人群逐渐步入老年,而替代他们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年轻人需要抚养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在职人员的社保缴费负担也会随之加重。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据统计,2011-2020年间,我国新生儿数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21年新生儿人数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0.752%,均为近10年最低值。

与此同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持续增长,到2022年已达到19.8%。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

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更改变了社会的需求结构。与年轻人口相比,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都有所不同。例如,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设备的需求将会增加。而在精神方面,老年人对文化、音乐等方面的需求也有望增加,这将带来新的产业结构变化。

对此,国家应该正视并寻求解决之道。

我猜想,后续会有“提高社保交费比例或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现阶段,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李伟博士指出,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替代一部分劳动者,甚至可以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在养老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依赖技术。毕竟,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关怀。因此,我们仍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满足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尽管理论上引入一部分年轻移民可以缓解少子化问题,但考虑到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这并非最佳解决方案。

从政策层面出发,鼓励生育、发展养老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都是国家层面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而从个人层面出发,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发掘老年市场的潜力、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也是大众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鼓励生育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毕竟,从过去抑制生育到鼓励生育的转变,可以为未来的养老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鼓励生育,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社保缴费比例或推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在职人员的负担。同时,还可以利用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养老服务质量。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我们这代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未来的繁荣和稳定。

0 阅读:54

洞见报告

简介:以犀利的视角看世界,用温暖的心态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