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前无处哭,百姓心声何处诉

洞见报告 2024-03-18 20:46:40

今天心情真的有点沉,特意去了一趟开封府,想看看传说中的包公祠,感受一下那份正义的气息。

谁成想,这地方竟然关门了,不给进。

早就听人说过可能会这样,当时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不对劲。

但真到了现场,看到那紧闭的大门,心里还是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你说这,让人怎么想?心里憋屈啊!

想当年,孟姜女一哭,长城都倒了,现在李桂花想在包公祠前哭诉,却连地方都没有。

包公啊,包公,您老人家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心里作何感想?

说实话,哭包公祠这事,看着挺傻的。

想想李桂花那大姐,估计也是走投无路了,才想到来这儿哭包公祠。

她心里头肯定觉得,包公能显灵,能帮她申冤,也许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可包公都去世一千多年了,这怎么可能呢?

说到底,她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心里头那份无助和绝望,咱都能理解。

可现在,有些地方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跟以前一样粗暴简单,就知道堵、吓、关。

一有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样下去,问题能解决吗?

老百姓心里的怨气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到最后,倒霉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有时候我就在想,现在社会进步这么快,都人工智能时代了,怎么有些地方还是老一套呢?

法律,本该是咱们老百姓的依靠,可现在呢?有些人为了钱和权,连法律都不放在眼里了。

这样下去,这社会还怎么得了?

那些官员总是说百姓要理性,要有大局意识,但他们知道吗?当老百姓连最基本的权利都保障不了的时候,还谈什么大局?

包公祠门前那哭声,其实不只是李桂花一个人的哭声,也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哭声。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法律上。

法律,本来是保护咱老百姓的,但现实呢?有些法律,却成了有钱有势人的挡箭牌。

法律的天平,似乎已经偏向了某些不该偏向的地方。

这样下去,老百姓还能信谁?还能靠谁?

想想都觉得悲哀。

包公祠前,那些想哭诉的人,他们不是无理取闹,他们是真的没地方说理去了。

如果连个能说话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寄希望于古人,希望他们能显灵,来帮自己一把。

可现在,连哭都不让哭了。

这世道,真是变了。

所以说啊,这社会真的得好好反思一下了。法律,得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得让老百姓信得过。

投诉渠道,也得畅通无阻,让老百姓有问题能找得到地方说。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以后还不知道会闹出啥乱子,像狄仁杰祠、宋慈老家,这些地方,说不定哪天也会有人去哭诉。

到时候,问题就更大了。

0 阅读:10

洞见报告

简介:以犀利的视角看世界,用温暖的心态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