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石家军”,猛将如云,可惜不够团结

聊聊历史 2024-02-09 19:17:36

金田起义,诸侯王的军队大多以宗族为基础,构成一支相对独立的战斗力量。其中,韦昌辉的“韦家军”,石达开的“石家军”最强悍。

1848年,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萧朝贵表演“天兄下凡”,在教权上超越洪秀全、冯云山,改变了太平天国权力格局。

冯云山深谋远虑,为了避免日后内乱,决定把韦昌辉、石达开拉进拜上帝教,以他们强大的家族背景,达到制衡杨秀清、萧朝贵的目的。

韦昌辉、石达开的优势是家族背景强,硬实力没得说。如果撕破上帝的伪装,双方正面厮杀,杨、萧不是对手。

太平天国西征,与湘军在长江上游厮杀,主力就是韦昌辉的“韦家军”,以及石达开的“石家军”。韦氏“国宗”与石氏“国宗”,威震两湖。

相对“韦家军”而言,石达开的“石家军”人数更多,悍将也不少。但是,“石家军”不够团结,凝聚力不如“韦家军”。

石祥祯,石达开族兄,太平天国悍将,号称“铁公鸡”,桀骜不驯,经常跟主帅唱反调。

1853年8月,石祥祯奉命西征,增援南昌,跟主帅赖汉英闹矛盾,导致攻城失败,太平军没能拿下鄱阳湖产粮区。

杨秀清为了照顾石氏“国宗”,把赖汉英调回京师,韦俊、石祥祯承担起西征重任,攻克九江、湖口,并杀入湖北,拿下田家镇。

1854年,韦俊攻克武昌,石祥祯则南下湖南征战,在靖港击败湘军,曾国藩两次投水自尽,都被部下救起来。

石祥祯能打,曾国藩招架不住,湘军水师以及陆军,都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石祥祯“铁公鸡”的威名,震慑两湖。

靖港之战获胜,石祥祯打算乘胜南下,夺取长沙,摧毁湘军崛起的土壤。可惜,林绍璋在湘潭惨败,葬送了一切。

此时,石祥祯又奉命东调,与向荣的“江南大营”作战,西征战场告急。

天京战场,石祥祯约悍将张国梁单调,一战定乾坤,双方在上方桥对决。

广西期间,天地会出身的张国梁,与石祥祯有交集,曾经并肩战斗,都熟悉对方的实力。

张国梁知道自己打不赢石祥祯,便随身携带一把匕首,以防不测,寻找机会突袭对手。

石祥祯力气大,枪法了得,几个回合下来,直接擒拿张国梁,然后将其压在马上,飞驰回京。

张国梁乘着石祥祯不注意,从靴子里抽搐匕首,刺向石祥祯祯的小腿,转败为胜。

石祥祯西坠落拿马下,无法动弹,张国梁斩下首级,扬长而去,一代名将陨落。

石凤魁、石镇仑,也是石达开族兄,是太平天国重点培养对象。可惜,他们都不够争气。

石凤魁,武昌守将。韦俊离开武昌,返回江南作战时,杨秀清让石凤魁守卫城池,削弱韦氏“国宗”。

1854年,林绍璋惨败,湘军直逼武昌。石凤魁不敢招架,湘军还没到,石凤魁便放弃城池,逃到田家镇。

如果不是黄再兴掩护,且战且退,估计武昌太平军就全军覆没了。

杨秀清大怒,不分青红皂白,砍了石凤魁的同时,也杀了黄再兴,秦日纲承担田家镇会战。

石凤魁被杀,石家军悍将石镇仑却不孬,可惜他有勇无谋,赳赳武夫一枚。

起初,石镇仑与赖汉英救援扬州,在三岔河与八旗交战。石镇仑身先士卒,独自斩杀十几位八旗兵,让杨秀清刮目相看。

但是,石镇仑独自带兵不行,攻打“江南大营”的孝陵卫营垒时,被张国梁诱敌深入,只身逃回京师。

武昌沦陷,石凤魁被斩首,石镇仑则从天京带兵增援,前往田家镇迎战湘军。

石镇仑一如既往勇猛,夜袭湘军大营,罗泽南被打的措手不及。

次日,双方列阵,正面厮杀。石镇仑又被罗泽南打埋伏,石镇仑左冲右突,无人可挡,却被枪弹击中,阵亡沙场。

石祥祯、石凤魁、石镇仑在太平天国早期出局。这三人,都是翼王石达开的族兄,却不隶属石达开的翼殿集团,而是独立带兵,相对独立。

石达开、石镇吉、石镇常,影响更大,他们纵横大江南北,转战十几省,也曾短暂联合,但最终分道扬镳。

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名将,“首义五王”之一,羽翼天朝。太平天国早期,石达开风云一时,让曾国藩闻风丧胆。

1855年,湖口之战、九江之战,石达开一举击败湘军主力,曾国藩两次投水,又被部下拉回来。

曾国藩的坐船,以及随身携带的公文,都被石达开缴获。此战,太平军扭转西征颓势,韦俊第三次攻克武昌。

接下来,石达开征战江西,夺取八府四十七县。樟树镇之战,湘军又一次溃败,曾国藩被围困在南昌孤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此时,若非石达开奉命回京,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战,曾国藩估计难逃一劫,湘军没有崛起的机会。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石达开在湖北观望局势发展,让韦昌辉孤军奋战,双方矛盾激化。

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见局势不妙,便从湖北回来,身边仅带曾锦谦、张遂谋两人。

回到天京,石达开立刻痛斥韦昌辉,说他不遵守“只杀东王,及其兄弟三人的协议”,让韦昌辉非常恼火,动了杀心。

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家属,全部被处死。秦日纲追击,半路回来,石达开逃过一劫。

身边只有两人,为何石达开敢斥责韦昌辉,秦日纲追击到半路又停止,原因何在呢?石镇吉是关键。

石镇吉驻扎天京郊外,这是石达开的底气所在。石镇吉能征惯战,麾下兵马众多,秦日纲也不敢逼得太急。

1857年,石达开外出单干,带有十万兵马,石镇吉也跟着一起去,但并没明确隶属关系,他们更像是盟友。

1858年,石达开发动衢州之战,采取“围点打援”战术,这对缺乏后勤补给的太平军而言,无疑是一个灾难。

衢州作战不力,石镇吉分兵攻打处州,夺取几座城池,在银坑之战全歼2千清军,这是石达开进入浙江作战唯一的亮点。

石达开受挫衢州,石镇吉却表现抢眼,双方反差明显。如此,两人有了芥蒂,彼此都看不惯对方。

不久,石达开从衢州撤退,进入福建作战。杨辅清很不高兴,不想翼王来插手,便接受洪秀全调遣,返回天京。

杨辅清离开,引起了连锁反应,林彩新等将领带着天地会“花旗军”,也宣布脱离石达开,独自行动。

石镇吉、石镇常兄弟也是如此,他们拒绝跟石达开返回江西,而是去广东、广西作战,独立出来。

石镇吉兄弟离开,石达开军团实力削弱,这是宝庆之战惨败的重要原因。

1859年,石达开十几万人围攻宝庆,不敌左宗棠的两万新兵。此战,石达开元气大伤,被湘军吊打,狼狈逃到广西。

宝庆之战时,石镇吉正在广西厮杀,如果能北上作战,突袭湘军阵地后方,则胜败难说。

石达开逃到广西,石镇吉也不配合,各自独立作战。

此时,大成国起义军横扫广西,刘长佑的湘军疲于奔命。石达开则见死不救,在河池招兵,养着一帮乌合之众。

为此,石镇吉书信石达开,希望能跟广西的天地会合作,在两广取得立足点,没必要死磕四川不放。

石达开不为所动,石镇吉料定石达开会失败,便打算去云南、贵州,到清朝力量薄弱的西南山区发展。

石镇吉、石镇常离开,带兵攻打百色,打通进军路线。

就在石镇吉准备得手时,太平军内部两广籍、两湖籍士兵闹矛盾,相互攻杀。清军乘势反扑,石镇吉败逃。

撤退途中,太平军“籍贯”矛盾再次激化,石镇吉兄弟兵败被俘虏,押送到桂林凌迟。

石镇吉兄弟失败,石达开也要负责任。百色之战,如果石达开能支持,带兵协助,太平军也能打通西南之路。

石达开冷漠,让将士寒了心。1860年,彭大顺等七十多位将领带着20万人北上,宣布脱离石达开,回归太平天国,石达开差点成了孤家寡人。

1863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不敌岭承恩、王应元的土司兵,英雄到了末路,只能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请降”。

石达开已经没了谈判的资本,骆秉章将他凌迟处死。翼王麾下2千精兵,全部被杀,其他老弱则遣散。

大渡河之战,宣告“石家军”退出舞台,落下了帷幕。

4 阅读:606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