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越来越博大,才能接住泼天的富贵

董悦道 2024-05-02 19:25:21

最近流行一个很火的词叫“泼天富贵”。在想象中,这富贵没有别的,就是大。

有道是“厚德载物”,那,这泼天的富贵,得有多大多厚的德来承载呢?

1、 包容别人能让自己博大

我也像很多人一样,悄悄地问过自己:泼天富贵什么时候能轮到我?

但我也知道,应该还需要修很久。为什么?因为能包容别人是博大,我却连自己孩子的缺点都包容不了。

前两天,和孩子闹了一点矛盾,我发现我还在延续前面几十年的性格——

“比起别人(包括我亲生的孩子)伤害我,跟我说对不起,我还是更愿意“伤害别人更多,然后对别人说对不起。”

这是什么意思?我心量小,容不下别人的伤害,得要别人包容我的意思。

前两天,在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里,读到了一段张之洞的故事,真觉得张之洞了不起,也照见了自己的狭隘:

“张之洞为人非常宽厚,喜欢退一步。

有画家作画讽刺他,他不仅不报复这个画家,还把画买了下来,赢得了画家的尊重;

辜鸿铭老是嘲笑奚落他,他却处处保护辜鸿铭,于是辜鸿铭非常感激,成了他最忠实的幕僚,跟了他20年之久;

李鸿章最初和张之洞是死对头,但后来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接替张之洞做两广总督时,张之洞却如实把盈余的银子留给了他,为他铺平了上任之路。于是李鸿章不再恨他,后来帮他躲过了一次弹劾。

他的每一次退,都是最好的进。”

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上,算是泼天富贵吧?但如果不是他胸怀宽广,李鸿章也不会帮他躲过弹劾,他的泼天富贵也就不稳。

2、 学习让自己博大

前些天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书《日讲<礼义>解义》,我在书的封面找作者是谁,却发现居然是“(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钦定”。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汉唐以来,就已经有专门为帝王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座,这讲座有个名字叫“经筵”,筵是筵席的筵,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是“经典的精神食粮”。

不过,在宋朝的时候,经筵只在春天和秋天讲,而且是隔天讲一次。

到了康熙朝,康熙帝非常重视,这御前讲座就从“隔天讲”变成了“每日讲”,而且从一年只讲两季,变成了一年四季不间断。

所以,历史上最长的经筵在康熙朝,历时15年。经过15年的学习,论儒学功力,历代帝王没有能比过康熙的了。

为什么康熙能引领“康乾盛世”?康熙帝这么爱学习正是原因之一。

哎呀,康熙帝的富贵,大概已经是“泼天富贵”的极致了吧。

3、 帮助别人让自己博大

普通人都想彰显自己强、自己有本事、自己得利益。

博大的人呢?让别人强,别人有本事,别人得利益。结果总想彰显自己强的人,强不到哪里去,泼天富贵偏偏都跑到博大的人那里去了。

比如,刘邦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本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发现别人的本事。

所以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再比如,我在雪漠老师的书里看到一个故事说:

有个企业家,他做生意有个原则,不管跟谁合作,他都只拿49%的利润,让对方拿51%。

这样,他的信誉就在商界渐渐传开了。然后,企业家们排着队想和他合作,他的利润就源源不断。

我读完这个故事,觉得这个企业家简直绝顶聪明,果然是“顺成人,逆成仙”,他只主动做了1%的让步,就毫不费力地做到了“大多数人争破头都未必能做到”的“名利双收”。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