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冤公元前550年齐国大将杞梁的妻子哭夫演绎成孟姜女哭倒长城

宇儿谈历史 2021-05-02 22:35:03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可谓是家喻户晓知名人物,他击败了六国,真正意义上首次统一了中国,然而就是这样的功勋卓越的帝王,却一直以来被大家诟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大家都学过一篇文章—孟姜女哭倒长城,而秦始皇是个暴君的名声一直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孩童中,而绝大部分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接触不到这段历史,而没有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对秦始皇的事迹和印象就会伴随他们的终身,从而无法客观的看待历史。

然而。这个家喻户晓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一事仅仅是个民间传说,并没有真实发生,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既然有民间传说,那么一定会有这个事件的原始故事,如果追寻这个故事的原始模型,我想,等到的结果会让人大吃一惊,不但可以解除对秦始皇的误会,而且还要褒奖秦始皇,我想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公元前550年,战国七雄征战不断,为六年前平阳征战失利耿耿于怀的齐庄公, 为了报一箭之仇,亲率大军绕过山东趁夜袭击山西的的晋国,杞梁将军作为大军先锋。由于行军走漏了风声,晋国提前做好了准备,无奈之下,齐庄公只好撤军。

而失败而归的齐庄公心有不甘,在返回途中突发奇想,想要偷袭莒国找回点面子,于是杞梁受命讨伐莒国,结果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大将军杞梁战死。

在齐国大军回到齐国后,齐庄公在在城外见到了来迎接丈夫的杞梁的妻子,而齐庄公为了安抚人心,不想让兵败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决定就地办理杞梁的丧事,不曾想到杞梁的妻子据理力争到:”如果杞梁有罪,那么大王不必祭祀,如果大王觉得他无罪,就不接受在郊外举办丧事“,闻言后的齐庄王表示很抱歉,决定亲自去他家吊唁。

这是最早的历史记载,这里没有女人哭泣,也没有提及长城,如果硬要概括下的话,应该叫”杞梁妻子力辩齐庄公“;而200年后的战国时期的史料记载中也提到过此事,与之不同的是,这里出现了杞梁的妻子见到棺材,并且嚎啕大哭。

这个时候,杞梁妻子争辩演变成了杞梁的妻子哭丧,然而即使剧本的内容是这样的,那时间也差的太多,此时比秦始皇还没落地呢,而且事发地点也距离秦国数千公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七国战争中傲视群雄,统一了中国,大约过了200年,到了西汉时期,这个故事再次被润色,女主还是杞梁的妻子,在之前的成分中又添加了仇恨因素,仇恨当时战火蔓延,并且哭出了结果—长城哭着哭着就倒了。

历史上第一次有哭倒长城的情节是西汉史学家刘向,他在史书中写道:杞梁战死之后,他的妻子悲伤欲绝,扶墙而哭,墙然后倒塌。后来,他有进一步丰富故事的内容道:齐庄公攻打杞梁,战败而归,杞梁以身殉国,他们没有孩子,于是他的妻子抱着他的尸体掩面痛哭,来来往往的人无不感到心酸。而杞梁的妻子哭了十天,城墙随之崩塌。于是也自寻短见,投江自杀。

故事就这样一步一步润色后,但还是和秦始皇扯不上关系,如果说孟姜女的故事和秦始皇有关系,那么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感谢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使得战火短时间内停了下来。杞梁也不会因为战争而泵丧命,杞梁的妻子也没有任何理由怨恨秦始皇。故事讲到这里,那么传说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唐代故事里明确有了杞梁的妻子怨恨秦始皇了,《杞梁妻》一诗中把这个故事直接强行加在了早于故事发生前300年的秦始皇头上,把地点选到了长城脚下,诗中痛批秦王昏晕无道,集天下力量修筑长城,抵御来犯的匈奴,天下人民怨声载道。正在修筑长城的杞梁妻,爬到长城边痛哭流涕,哭声感天动地,一会天色聚变,长城坍塌,而丈夫的尸骨也在倒下的废墟中出现。

诗的内容很低劣,不过却有了完整的说辞,包括了哭倒长城的具体细节,哭倒的长城化为秦始皇的长城,富家妇女变成了孤苦伶仃的寡妇。女主人依旧是杞梁的妻子,而非孟姜女。又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故事里的主人公才变成了孟姜女,而其内容的真实性却不得而知了。

今天很多地方都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遗迹,不过,这其实和秦始皇没有一点儿关系,这些地方和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少则几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的距离,显然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这些遗迹和这些故事影响着我一代一又代,把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深深刻在脑海里,形成了错误的概念,也增加了对秦始皇的仇恨。

综合上述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历史上压根没有孟姜女哭倒长城一事,完全是民间的个人情感强行嫁接给秦始皇,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对其嗤之以鼻,秦始皇蒙冤几千年,同时也误导了很对的仁人志士对其的看法。建议所有的孟姜女庙,在介绍里还原历史真相,也还秦始皇一个清白,为秦始皇正名。

0 阅读:35

宇儿谈历史

简介:专注历史领域,做优秀的原创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