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印度、买入中国,外资加速回流,美西方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来了

探史寻过去 2024-04-20 08:41:56
引言

据财联社报道,今年前三个月,全世界超90%的新兴市场基金陆续选择了对中国股市的增持,港股通在2、3月份实现了连续两个月的资金净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形势极为喜人。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印度,2024年开年以来,外资纷纷逃离印度,印度股市涨势停止,呈横盘状态,股指涨幅尚不足中国的一半。

昔日外资“买入印度,卖出中国”的策略,在今年正式破产,并即将发生逆转。

那么,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外资起初为何特别青睐印度呢?中国又是如何做到让外资快速回流本国股市的?

一、外资为何祭出“买入印度,卖出中国”策略?

曾几何时,中国是全世界最擅长吸引外资的世外桃源,引得国际资本竞相追捧。

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对企业较为友好的政策和国家安全局势的稳定,让外企纷纷来到中国建厂,帮助中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能吸引外资的发展中国家,还曾在2020年短暂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资本流入国,并在2021年实现了外资净流入额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的壮举。

然而,在最近三年,因为西方国家恶意制裁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国在引入外资方面的增速有些回落,不少外企选择离开了中国,前往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南亚地区建厂。

在这样的背景下,邻国印度异军突起,借着这一波势头,引进外资方面的增速颇为迅猛。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2021年时,印度全年引进外资的规模,还只有450亿美元,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就激增到了848亿美元,翻了近一倍。

来到2023年后,尽管中企对印度投资锐减,但印度吸引外资的规模,同样达到了714亿美元,降幅并不算大。

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印度总理莫迪自然是十分满意。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莫迪就谈到了这一话题,当时他高调的表示,未来的五年里,印度年平均吸引外资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此言一出,听众一片哗然,纷纷鼓掌予以回应。

其实,莫迪这般自信完全是有原因的。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至少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劳动力。

印度目前在人口数量方面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国,且经济发展的进程照比中国差距明显,基础劳动力数量更多,更为廉价,这为外企在节省成本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二是国际环境。

近年来持续进行的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让外资纷纷意识到区域的安全稳定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相比中国来说,印度是典型的中立国,周边没有实力足以与自己抗衡的敌对国家,国防方面的压力更小,未来发生战争的概率更低,无疑更符合外资对安全性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两大优势,外资才在最近三年纷纷祭出了“买入印度,卖出中国”的投资策略,让印度成为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二、中国持续政策导向,投资环境优势明显

几家欢喜几家愁,“买入印度,卖出中国”的投资策略,让印度即将成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但这对于中国来说,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改革开放几十年所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国家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一定要做好招商引资的工作。

整个2023年,中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增加39.7%,情况尚可。

但中国并没有对此盲目乐观,因为在吸引外资的整体体量方面,中国尚处于横盘震荡状态,增长颇为缓慢,且全球跨境投资金额在这一年里下降了18%,全球整体投资环境遇冷。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必须要积极未雨绸缪,方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正是如此操作的。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其内容共有“5方面24款”,主要包括放松市场准入条件、增加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监管市场,确保公平竞争、推进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创新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几大领域。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振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将中国市场打造成一个外资与本地企业互利互惠的沃土。

从这些操作中,我们很容易能够看出中国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虚怀若谷、诚意十足。

相比之下,现在的印度反而有些夜郎自大了。

莫迪的心里始终认为,外资进入印度并不是为了帮助印度提振经济,而是要从印度的手中捞便宜。所以,他也希望能够在与外资的合作中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莫迪对待本土的外资企业一直都不是很友好。

前些年就肆意冻结了中国小米公司高达48亿美元的资产,后又干脆直接将这部分资产由冻结转为了没收,并拒绝了比亚迪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请求,令中国企业谈印度而色变。

2024年以来,被外资“买入印度,卖出中国”投资策略冲昏头脑的莫迪,更是怪招频出。

他将针对的对象,从中国企业调整为了全世界的企业。

要求所有在印度经营的外企,都要聘用印度人担任高管,并参与管理,同时还让这些外企允许印度本土企业,加入它们的供应链,以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三、外资改变投资策略,中国资本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莫迪这样唯利是图的行为,无疑打乱了印度外企的经营节奏,印度的营商环境瞬间跌落谷底,令人失望透顶。

相反中国的营商环境则更加公平合理,此消彼长之间,外资因势利导,纷纷选择了离开印度,回流中国。

今年4月初,汇丰银行发布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近九成的新兴市场基金大批量从印度资本市场撤资,同时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资金净流入A股金额超过600亿元。

与此同时,港股通的形势也同样喜人。

时隔半年之后,境外投资者再度实现了通过港股通对中国股票的连续两个月净买入,放眼世界股市,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买入信号,也预示着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外资注入中国股市,助力中国股市持续上涨。

明眼人都能看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扛过了美联储为期两年的加息潮。

在这期间,虽然人民币存在着一定量的贬值,但整体的资本流动性并未受到影响,中国手中仍然掌控着大把的外汇储备。

眼下美联储的加息狂潮已经结束,正处于一波休整时期,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

如果能够让世界资本持续回流中国,无疑能够对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起到神来之笔般的作用。

然而,在资本的博弈中,一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此时的中国资本市场亦是如此。

2024年第一季度,世界资本加速回流中国,这自然是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美联储加息已经停止,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了冲高回落的态势,美国下一步的操作很明显,那就是选择降息,正式开启收割世界财富。

当然,美国并不会坐视大量资本白白流出,这时,美国的坚定盟友日本就会扮演“接盘侠”的角色。

在美国的降息潮中,日本和中国是唯二没有跟随美国加息的国家。但这一切却在今年3月发生了变数。

今年3月,日本央行正式结束了坚持多时的负利率政策,决定开始加息,基准利率来到了0%-0.1%,也终结了本国17年不加息的纪录。

日本这一操作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配合美国收割世界财富的步伐,让美元平稳着陆,严密防止资本回流中国,并进一步抽出在中国的投资。

客观分析,日本的加息操作能够给中国造成一定的压力,可效果却很难完全呈现。

因为日本虽然是世界上对中国投资第二多的国家,但其投资的多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短期想要抽出投资并不现实。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加息潮都已经坚持过来了,又何惧现在的日本呢?

面对当下全新的挑战,中国只要保证外汇储备充足,保持经济体制稳定,坚决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政策,则必能稳若泰山,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

结语

总而言之,资本趋利避害的属性,永远都不会改变。

莫迪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让外资“买入印度,卖出中国”的投资策略,完全颠倒,促使资本大量回流中国,纵使美日再利用加息的方式进行阻挠,仍无济于事。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依旧是外资最为青睐的国度之一,外资回流中国这件事,西方国家即便不愿意看到,也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参考文献:

1、葛瑶.看好经济前景 外资重新流入中国资产.中国证券报

2、李政.美国不确定性冲击对全球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4,45(02)

3、萧达.中国股市动向令全球关注.环球时报

4、张薇薇.日本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走势.中国金融. 2023(20)

6 阅读:6873

探史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